長久以來,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工作發展緩慢,網絡安全專業人才數量不足,網絡安全人才流失嚴重,與日趨嚴峻的網絡空間安全形勢不相適應。“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絡安全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加強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建設,打造素質過硬、戰鬥力強的人才隊伍”。

2015年6月,“網絡空間安全”正式成爲國家一級學科,爲國家培養信息安全人才奠定了基礎;今年6月1日發佈的《網絡安全法》中更是首次以法律條款的形式對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人才問題進行規定,不僅體現出國家對網絡人才的重視,也爲以後各機構出臺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細則提供了最高位階的法律依據。

2017年1-7月國內網絡安全人才招聘需求的同比增長情況

(由智聯招聘發佈的網絡安全崗位的招聘需求總結)

網絡空間安全學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從技術角度來說,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必須採用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思想方法,遵循“木桶原理”,追求整體效能,注重整體安全。信息安全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其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複合型的。從發展的角度講,白帽黑客Tombkeeper曾指出,當前信息世界在以極快的速度進化,安全人才培養也需要隨之而變,需要發現和培養適應進化、面向未來的安全人才。從國家層面來講,我們在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中不僅要培養傳統型人才,更要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培養懂得網絡外交的綜合性人才;同時,網絡安全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理念、規則的較量,熟悉國際規則、大國關係的網絡安全人才在未來的網絡空間競爭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樣的人才,如何培養?

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於2016年6月聯合發佈的《關於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推動高等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育人、協同創新,鼓勵企業深度參與高等院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工作,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定向培養網絡安全人才。

“產、學、研、用”各界已經達成共識,只有在高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培養、甄選、實踐的通道,對安全人才給予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培養,才能使其適應當今網絡攻防之爭的需求,從容不迫地應對當下以及未來的挑戰。因此,除高校充分發力外,還需要聯合包括企業在內的多方力量共築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陣營,探索適應新環境、新挑戰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

可喜的是,早已有行業領先企業發揮帶頭模範作用,率先投入網絡安全人才“產、學、研、用”一體化教育事業中。隸屬啓明星辰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技術研究院(下文簡稱“核研院”),就是啓明星辰“產、學、研、用”一體化實踐的最佳例證。

當今世界互聯網十強企業,中國佔了四席。然而,我們的“命門”卻並不在自己手中,核心技術、核心元器件、供應鏈嚴重依賴外國;同時,同世界先進水平和建設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相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在覈心技術上。

核研院的院長周濤博士於2006年加入啓明星辰,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目前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委會委員,啓明星辰核心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近期,周博士更是成功當選成爲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他的研究方向囊括大數據安全分析、高級威脅檢測與取證、事件關聯分析與挖掘、web安全、人工智能等,主要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啓明星辰安全管理平臺、安全審計系統、入侵檢測系統、漏洞掃描系統等多款產品中。

啓明星辰核心研究院院長 周濤博士

談到核研院的使命,周濤院長回憶道,習總書記曾強調,互聯網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把握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殺手鐧”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三個方向來趕追國際先進水平。“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們也在積極思考如何突破創立、創新核心技術。”

啓明星辰的決心從2011年建立核研院開始。爲了進一步加強對於基礎性、戰略性、前瞻前沿性技術的探索,加強公司的技術核心競爭力,啓明星辰將1999年成立的研發中心預研部和2000年成立的啓明星辰博士後工作站合併成立了核研院。啓明星辰一直認爲,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所以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持續投入,致力於讓核研院成爲具有國內、國際安全戰略眼光的安全研究技術團隊。

周濤這位企業中的“博士生導師”不無自豪地介紹,核研院自成立以來,已經有十幾位博士後進出站,恆心研究。截至目前,核研院已申請發明專利超過110個、承擔的國家級、公司內部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超過60個、十餘項科研成果已經成功實現產品化,極大地提升了產品技術水平。

具體來說,核研院的定位是要做網絡安全領域創新性的核心技術研究院。

啓明星辰的人才培養圍繞“以人爲本、厚積薄發”的理念展開,核研院主要招募對象以一流院校的博士爲主,近20名高端研究人才中博士後有6名,目前核研院的重點研究方向爲雲計算安全、威脅檢測和態勢感知、人工智能、無線安全等,啓明星辰公司總體專利數量的51%都是由核研院貢獻的。

據周濤介紹,與產品線的微創新不同,核研院攻克的是突破性技術和前沿性技術。核研院成員的日常工作方式爲:首先密切跟蹤國內外網絡安全領域的前沿技術,定期發佈調研成果;對於新技術,首先進行立項評審,確定研發內容和目標,然後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經過驗證的新技術,最終推廣到產品線上來實現技術價值,或者進行技術儲備。說核研院是前沿技術的“橋頭堡”一點不爲過。

相對於院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來說,技術導向型的啓明星辰核研院更關注人才的發展意願和興趣所在,鼓勵技術人員不斷強化專業知識,保持持續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研發體系員工依據自己的優勢特點和意願,可以選擇管理或技術通道發展,突破了研發人員的發展瓶頸。周濤介紹到:“核研院給人才以寬鬆的環境、充分的發展空間,核研院挖掘了人才的潛力,啓明星辰提供了最佳的實踐場地和最堅實的支持,給予他們最大的成長空間。”核研院以實際工作中的行爲標準去引導研發員工不斷調整自己的行事方式,強調“能幹出什麼”而非“知道什麼”,逐步達到職業化的水準。

在“產、學、研、用”的良性循環中,對內,核研院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推行骨幹人才培養的“旋轉門”模式,通過集團內部骨幹員工的流動,旋轉到其他部門學習、工作,拓寬骨幹員工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同時也爲部門工作引入新的思路,推進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對外,核研院積極攜手衆多高校成立安全實驗室培養安全人才,如與北航聯合成立實驗室,參與課程設置,幫助配置攻防環境,提供系統支持等。除了聯合高校進行人才的直接、實踐性培養,啓明星辰還在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了百萬級的“鴻雁”科研基金項目(簡稱“鴻雁計劃”),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員的科研開發與技術創新,從企業的角度,投入資金、技術能力和資源,並把企業的需求、數據等現實問題提供給青年學者們做研究。採用“揭榜掛帥”的小微課題方式,秉承定向性、開放式、具體化和前瞻性的立項原則,既給研究者保留較大的彈性和空間,又兼顧研發一線的具體需求,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調動青年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助力青年科技人員的科研開發。

最後,周濤總結表示:“沉靜、匠心是核研院每個研究者要做和正在做的。”正因爲啓明星辰是面向用戶的網絡安全提供商,所以纔可以在經濟上,和技術實踐方面切實幫助社會進行網絡安全人才教育。“安全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啓明星辰核研院會一直堅持前沿技術的研發、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