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從《流浪地球》中對MOSS的暢想到ChatGPT爆火引發全球跟隨;從2023年AIGC嶄露頭角到2024年Sora驚豔全球,人工智能迭代超乎想象。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如何?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的趨勢怎樣?又將如何與實體經濟融合?4月28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全球數字化應用創新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人工智能引領新浪潮

作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領域如今已進入發展加速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指出,人工智能進入了向通用式人工智能發展的過渡期,還會有云網融合、算網融合,現在也剛剛起步。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交匯。

京東集團副總裁何曉冬在演講中談到,從今年開始,大模型進一步走到多模型時代,不再侷限語言,而是語言生成圖片甚至語言生成視頻。其中一個代表是今年初的Sora,只要通過一個文字描述就可以生成長達一分鐘高質量的視頻內容。大模型時代從語言大模型走向多模態大模型,跨越了語言和視覺的門檻。

而人工智能領域也正在開啓新一輪的科技競賽。《北京市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國擁有10億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的廠商及高校院所共計254家,分佈於20多個省市/地區。

◆從數字世界走向實體世界

何曉冬表示,未來大模型會從虛擬的數字世界走向實體世界,走向現實世界,裝載在機器人等一系列移動機器上,真正走向具身智能,使得機器在現實生活中也具有高強度或者通用的智能能力,真正做到現實世界的通用智能。

談及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中數聯盟輪值理事長、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姜帆表示,對於企業而言,要深刻認識這一輪數字化浪潮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企業要抓住這個機會窗口大膽探索、加強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企業而言,人工智能要如何落到實處?鄔賀銓認爲,大模型落地要經過很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把大模型上雲,通過上雲,使很多中小企業只要能上雲,就可以使用大模型。另外,還需要把人工智能的能力下沉到終端上,才能夠更好地應用。

◆建設資源與能力的共享平臺

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小企業渴望運用大數據,但是又擔心大數據可能會帶來的隱私泄露等問題。談到這個情況,鄔賀銓指出,中小企業向數字化轉型,但是又擔心數字化轉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不會開發利用數據,缺人才、缺技術、缺數據,對大模型可望而不可即。二是不敢開發利用數據,擔心網絡安全和企業祕密外泄,擔心跨境流通數據違規。三是不願開發利用數據。

如何讓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敢於、願意開發利用大數據,是行業需要考慮的問題。鄔賀銓對此表示,政府可以主導建設資源與能力的共享平臺,上網就會面臨網絡安全的問題,每個企業要自身加強網絡安全的防護,但是單靠“各人自掃門前雪”是不夠的,需要搭建一個網絡安全威脅情報的共享機制,動員社會上的各方力量,來幫助企業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在充分發掘人工智能對各行各業潛力的同時,也需要重視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一些風險。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歐盟推出了《人工智能法案》,這也爲全球的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一個範本。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主辦方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