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電視上播放的各種古裝武打劇,大家馬上就能想到橫店影視城,因爲在這個人口還不到9萬的小城鎮裏面,卻有65%以上的影視作品在這裏拍攝,並且常常是好多個影視劇組同時在這裏面同時駐紮取景,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和一個人分不開的,那就是徐文榮。

  1935年出生的徐文榮是農民出身,在他3歲的時候就和家父母一起來到橫店生活,小的時候他就對做生意非常感興趣,相信很多人在6歲的時候還在玩着玩具,但是徐文榮6歲時就已經賣起了糖葫蘆,但是由於年紀太小,收入也不是很好,因此還遭到了同齡人小夥伴的嘲笑。

  長大後徐文榮,當起了橫店一個小村子的村官,這份工作比較穩定,但這不是徐文榮想要的,做了7年村官後他決定辭職從商。只要是能賺錢的,徐文榮都想要嘗試着做一做,這期間雖然有不少次的失敗,但是他把這些失敗都當成是一次寶貴經驗和意志的磨練。

  在徐文榮30歲的時候,終於迎來了轉機,他偶然間獲得了一個商機,他把廢舊的馬桶砂經過加工後變廢爲寶賣給其他人,因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500元,但是他只留下了一小部分錢作爲生活費,剩下的全部捐給了當地的貧困戶,這也讓他在老百姓中樹立起了形象,之後他還參與並幫助了村委會促成了幾單生意,也更加讓人們對他無比信賴,第二年,他就成爲了橫店的書記,從那時起,徐文榮開始邁向了他走向人生巔峯的第一步。

  徐文榮40歲時,有一家不景氣的國外注資的絲廠,他看到這個情況後便籌集了5萬元將這個絲廠接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絲廠的情況逐漸的好轉起來,並最後扭虧爲盈。後來他利用這家絲廠爲他帶來的效益,逐漸又轉向了多元化產業,並且企業成功之後不忘記幫助其他小企業,據統計在這些年內,他幫助過的企業超過700多家。

  橫店集團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徐文榮也成爲了一個遠近聞名的企業家,在公司產業的輻射下,橫店鎮也變得生機盎然,這裏面的人氣逐漸多了起來,一些附屬產業也隨之興起。

  徐文榮從小就有一個電影夢,但那時候也只能是想想,但是現在的他已經完全有資本和能力去實現當初的夢想了。1995年謝晉導演正爲大片《鴉片戰爭》沒有找到合適的拍攝地點而發愁,這時候徐文榮找到了劇組並主動要爲他們提供拍攝場地,當時徐文榮計劃用3個月建造160座取景用的老式房屋,很多人都認爲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徐文榮用事實證明了他的計劃不是吹出來的。

  影片《鴉片戰爭》順利完成了拍攝,這也讓橫店影視城這個地方迅速走紅,很多大導演都想來到這裏來拍攝影片,當時陳凱歌導演計劃拍攝的一部電影找了4年多的場地還是沒能找到。於是來到橫店找徐文榮商量,徐文榮當場決定出資1億建造拍攝場景。後來陳凱歌導演連連豎起大拇指稱讚場景的逼真。

  就這樣,橫店的名氣越來越大,像人們非常喜歡的《甄嬛傳》、《花千骨》、《琅琊榜》等電視劇都是在橫店拍攝的。徐文榮還是一名熱衷於做公益事業的企業家,他投資70億建造學校、醫院、發電廠來完善橫店的基礎設施,而他根本不求收益換和回報。在他退居二線時,爲了影視業的發展他還把橫店集團無償捐獻給了國家。目前橫店影視城爲這座小鎮每年帶來了500億元的收入。

  徐文榮退休後本可以頤享天年,但是他並不是一個能閒得住的人,他又投資了200億,用了10年時間打造了一座橫店新圓明園,該景點建成後將會爲橫店帶來新一輪的商機,解決數十萬人的就業問題。

  一個不到9萬人的小鎮,卻因爲一位老人年收入500億元,並且還獲得了他200億元投資。如今橫店影視城已經成爲了世界看中國的一個窗口,橫店鎮每年都會迎來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當然這都是離不開一位老人的功勞,那就是徐文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