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看大龍開發區變化

40年間,中國三次產業結構深刻變化,工業不再一枝獨秀,服務業撐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

40年間,中國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失衡狀況顯著改善,經濟增長逐步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同拉動。

40年間,中國由低收入國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

四十年是中國的巨大變革!

改革開放40年,看大龍開發區變化。

1992年,大龍開發區正式成立,1999年,經省政府批准爲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12月省政府明確大龍爲市(州)直管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是貴州“東聯”發展戰略的橋頭堡和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是湘黔高鐵經濟帶的重要節點,銅仁黔東工業聚集區核心區,黔東工業聚集區的“火車頭”、銅仁工業經濟發展的“頂樑柱”和貴州內陸開放要地的“橋頭堡”。近年來,開發區大力發揚“苦幹實幹、開放創新、拼搶爭快、勇攀高峯”精神,不斷拼搏、砥礪前行,如今已發生了鉅變。

以往的大龍並不像如今這般模樣,它是這樣成長的!

如今的大龍是這樣的……

近年來大龍發展成效

 近年來,大龍開發區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省級清潔生產試點示範園區,省級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示範園,省級生態示範鎮,成爲全省首批培育的千億級開發區和重點優先支持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單位。

2014-2016年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產業園區(開發區)綜合考評全省省級開發區第一,2017年位居第二。2014-2017年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省級示範小城鎮綜合考評全省前列。

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有序推進

大龍開發區作爲銅仁市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3個承接地之一,自承接搬遷任務以來,截至目前,已順利承接3批2668戶12913人分別入住大德新區、德龍新區、龍江新區。後續未搬遷羣衆也將在既定時間內,搬遷至大龍新家。

爲確保搬遷羣衆順利入住大龍,現各搬遷安置點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正穩序推進中。

產業發展和經濟指標

近年來,大龍開發區積極發展實體經濟,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勞動密集型輕工產業爲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共有工商註冊企業66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家。

201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1.18億元,財政總收入5.02億元。

2018年前三季度,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21.8億元;完成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建設省市重大項目9個,完成投資30.06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8.46億元;完成5000萬元以上項目入庫18個;完成進出口總額4950.3萬美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833萬元。

積極推進基礎配套建設

大龍開發區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以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3.36億元,1號、4號、5號、G320國道主幹道建成通車,2號、3號、6號主幹道等快速推進,“五橫五縱”道路交通體系基本成型;銅仁錳鋇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貴州東部無水港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園區基礎配套不斷完善。

依託開發區交通、區位優勢,2016年,啓動貴州東部無水港建設。2017年,由開發區管委會和黔東煤炭交易中心、湛江港集團三方出資,成立貴州東部陸港運營公司。通過“海鐵聯運”,實現物流通江達海,物流運輸能力顯著提升,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

搶抓增量配電網(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機遇。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將銅仁列爲國家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銅仁錳鋇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銅仁增量配電業務試點主要規劃在黔東工業聚集區,增量配電網項目的建成,既解決園區企業用電需求,又降低園區企業成本。

當前,大龍開發區正按照“千方百計聚產業,一心一意聚人氣,竭盡全力強基礎,齊心協力奔小康”的思路和“建設平安大龍、和諧大龍、幸福大龍”的理念,奮力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打造千億級園區,建設生態文明工業新城,力爭到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到2025年工業產值實現1000億元,到2032年建成30萬人口生態文明工業新城。(姚雙容)

來源:大龍開發區

執行主編:韓 康

值班編輯:張人文

編  輯:代旭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