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咖啡”、“藍色”這兩個關鍵詞

  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

  今天有鹽君要給大家分享的是

  遠在美國的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 Coffee”。

  “Blue Bottle Coffee”

  不免俗的一定要介紹一下品牌歷史

  因爲任何一個品牌背後

  都需要有一個厲害的創業故事

  傳說中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17世紀後期土耳其軍隊

  橫掃了東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區域,

  於1683年抵達了維也納。

  經過了維也納人頑強的抵抗,

  9月17日,土耳其人被逐出城市。

  但是他們的一切卻留下來了,

  包括被認爲是駱駝飼料的奇怪豆袋。

  居住在阿拉伯世界多年的Kolshitsky

  知道這是咖啡袋,

  他買下了咖啡,

  開了中歐的第一家咖啡館(The Blue Bottle),

  把咖啡帶到了維也納

  319年後

  在21世紀初,

  在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

  一位名叫James Freeman的人,

  他是心懷不滿的自由音樂家兼咖啡瘋子,

  厭倦了商業咖啡企業和陳舊的過度烘焙的咖啡豆,

  決定要爲那些吵着要品嚐新鮮咖啡的人開一家咖啡店,

  發出了一個歷史性的誓言:

  “我只會把不到48小時的咖啡豆做出來的咖啡買給我的客人,

  這樣他們就可以品嚐到最高品質的咖啡,

  我只會使用最好、最美味、最負責任的咖啡豆給我的顧客!”

  爲了紀念Kolshitsky的偉大事蹟,

  他將自己的店命名爲“Blue Bottle Coffee”,

  並開始了最高級咖啡歷史的新篇章。

  除了品牌故事以外,品牌logo也是尤其重要

  在此不能不提到新舊logo設計上的變化

  舊logo

  滿滿的舊式美國西部的字體設計風格

  新logo

  符合現代化的簡潔設計

  一個顯眼的藍瓶子會瞬間抓住你的眼球

  在此有鹽君真的不得不感嘆…

  “原來一個logo的改變真的可以

  讓一個品牌起死回生啊!”

  體驗時間!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應該親自去嘗試

  於是有鹽君,帶着科研的精神

  去了趟美國華盛頓的Blue Bottle Coffee

  

  這是大門口,

  招牌上一個簡單大氣的小藍瓶

  招牌很低調,

  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這裏有家咖啡店存在

  我想這也跟Blue Bottle Coffee的理念有關

  主打反速食的理念,堅持每一杯咖啡都是手工現衝

  希望來的人都能夠得到純粹的咖啡享受

  所以自然能讓壞境太過於吵雜

  

  好在除了招牌外,還有個稍微顯眼的立牌

  網紅天性的有鹽君開心的與這個小藍瓶立牌合影

  覺得自己帥帥噠

  

  由於當時有鹽君沒有喫早餐,

  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

  選擇除了咖啡外還加點了兩份三明治(真的能喫)

  寒冷的天氣配上暖呼呼的咖啡,

  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體驗了寒冷的戶外環境後,

  還是回到溫暖的屋內比較舒服

  主要也是想給大家看看這個小藍杯盤子跟淺色木桌

  不得不說這個藍瓶真的是放在哪裏都好看……

  

  這是店內的裝修風格,

  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

  基本上沒有人在玩手機,

  都是在聊天、看書、享受咖啡

  這也是跟創始人的理念有關

  Blue Bottle Coffee店內並不提供wifi

  因爲他們的理念跟星巴克不一樣

  並不想要成爲家與公司以外的第三個場所

  而是希望在店裏的每一個顧客都能享受當下

  喝完這杯咖啡就離開

  把機會留給下一位客人

  

  僅僅有陶瓷杯是不夠的

  有鹽君爲了和Blue Bottle Coffee

  最經典的外帶杯合影

  又多點了一杯咖啡……(心疼我的荷包)

  有鹽君雖然嚐遍咖啡無數,

  但坦白的說並不是個專業的咖啡鑑賞師

  ps.畢竟最愛喝的還是奶茶(誤)

  我第一口嚐到嘴巴的是濃郁的咖啡香

  和咖啡紮實的厚度

  味道不會特別苦,也不會特別甜

  算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那種

  現在最吸引年輕人的當然不光是咖啡好喝就可以

  任何一個周邊的“顏值”都絕對不能低

  有鹽君最喜歡的就是他們的周邊設計

  每一樣都都很有美感

  讓你覺得即使這東西沒有用

  擺在家裏也是一件藝術品

  

  恰恰就是這樣的特色

  非常符合現在年輕人的“顏值當道”的理念

  所以現在真的是不管什麼產品,

  只要夠美,

  就一定有市場

  美輪美奐的藍瓶…

  話說現在Blue Bottle Coffee被雀巢收購了

  然而就是這樣的公司,

  在創業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當時只在在美國有店的Blue Bottle Coffee

  其實是不溫不火的

  一直到了在日本開設分店

  纔開始火的一塌糊塗

  

  看看這個店面設計

  你就知道爲什麼在日本會這麼火了

  它在日本並沒有沿襲在美國的工業風極簡設計

  反倒是選擇了因地制宜

  在日本當地建築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造

  纔有瞭如此貼近

  日本人平時生活的Blue Bottle Coffee

  

  從在日本引發的熱潮也可以看出來

  相比於美國人

  日本人還是更享受這種“小確幸”

  那麼一定很多人要問有鹽君了

  “啊!請問國內在哪裏可以喝的到啊?”

  很抱歉的是,不好意思,

  國內目前還沒有Blue Bottle Coffee的店

  不過不用灰心!

  據說Blue Bottle Coffee已經在上海選址完成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魔都的朋友就可以當首批在國內喝到藍瓶子的人了~

  現在也許真的是一個“小衆即是大衆”的時代

  很多人害怕自己做的事根本不能讓大衆所接受

  於是就放棄了自己的真正想做的事

  爲了他人、爲了生活

  選擇了向現實妥協

  所以我們更應該深思

  “是做大家都在做的事,還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今日份互動

  在留言區分享

  你去過最棒的咖啡店是哪一家呢?

  

  你可能還想看

  時間:2018月11月23日—2019年3月10日10:00~18:0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4號樓今日美術館

  更多精彩,戳這裏:《明明可以靠臉喫飯的女神,卻憑才華PK掉99%的男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