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黄金这种无法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长期收益甚至比国债更低:。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有很多,例如债券、股票、房地产(可以收租金)、银行理财、P2P理财等等。

投资专家支招:用自己的劳动力换资产,你也能做“资本家”

这些年来,如何理财投资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咱们国家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大家并没有理财投资的意识。每个月发到手的钱,很多人就习惯用现金的方式存着,甚至会仔细的包好,放在隐蔽的角落里,需要用的时候就取出一点。

直到银行开始兴起,大家才意识到,哇,原来手里的现金还可以存到银行,这样做不仅更加安全保险,并且银行还给你发利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开始尝试把钱存到银行。到九十年代,银行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很多人都会把积蓄变成储蓄放在银行里。不过“习惯”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一部分人仍然无法接受银行这一新事物,坚持把现金存在家里。所以时不时的能看到新闻说某某老人家,埋在自家后院的现金被老鼠啃食。

再后来,很多人知道了“通货膨胀”的概念,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是会涨价的。小的时候可能一个馒头不到一毛钱,但现在一个馒头可能要一块钱。馒头还是原来的馒头,价格却上涨了,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对比一下银行储蓄,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储蓄的收益率是很难抵消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的,钱存在银行,虽然能拿到利息,但无法抵消钱本身的贬值。

当然,因为“习惯”的力量,仍然有很多人把所有的收入存放在收益率较低的“储蓄”里,让通货膨胀不断侵蚀自己的财富。

不过,还是有一部分愿意做出改变的投资者,尝试着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积累了很多资产,并成功的走上了财务自由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资产有很多,例如黄金、国债、银行理财、P2P理财、股票、房地产、纪念币、纪念钞等等,这些都属于资产。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呢?

这里要先说一个概念:现金流。

有的资产可以产生现金流:

例如,我们在2017年6月1日买了10000块钱的5年期国债(记账式),利率3.5%。那么之后每一年的6月1日,我们都可以收到350元的现金利息。

这就是国债的现金流。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有很多,例如债券、股票、房地产(可以收租金)、银行理财、P2P理财等等。

有的资产则无法产生现金流:

例如黄金,100年前1公斤黄金,妥善保存到今天,仍然是1公斤黄金,不会有什么变化。

又例如一块明朝的玉佩、字画、家具,放到今天它本身也不会产生现金流。再例如贵金属、古董、艺术品、矿山等等。

这就是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为啥要分为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和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呢?这是因为,本质上,这两种资产的价格驱动因素不同。

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它的价格主要取决于现金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例如,同样是5年期国债,一个利率3.5%,一个利率4%,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利息更高的。

两个银行都发行了5%利率的理财产品,一个是招商银行这种大银行,另一个是一家农村信用社,我们很自然地会选择大银行,因为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更安全,现金流稳定性更强,不用担心到期无法偿付。

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它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

我们总能听说“盛世珠宝,乱世黄金”,为何黄金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反而可以涨价呢?因为黄金流通性好,其价值比较通用,所以在发生战争的时候黄金的需求量就会上升,导致供不应求,黄金就会涨价。

所有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不知道哪个资产收益最高啊!

这里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概念: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通常比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长期收益更高;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中,现金流越高,长期收益更高。

《股市长线法宝》的作者西格尔教授对200多年的美国金融市场做过统计,股票是长期投资中收益最高的资产,其次是企业债券和短期国债。而且任何债券都无法长期跑赢通货膨胀,只有股票可以长期跑赢通货膨胀。

下图为1美元投资到不同资产上,经过200多年后,所能达到的市值规模。如果投资1美元到美国股市,200多年后,会变成704997美元,是的,70多万美元。但是如果投资到债券上,只会变成1778美元;投资到短期债券上,为281美元;投资到黄金上,只有4.52美元。

投资专家支招:用自己的劳动力换资产,你也能做“资本家”

图注 1802年-2002年,1美元资产投资于各类资产的变化

像黄金这种无法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长期收益甚至比国债更低:

100多年前,5两黄金可以买下北京的一套四合院,而100多年后,5两黄金只能买下北京四环里不到2平方米的房子,远远跑输通货膨胀。同一时间里,美国股市从40多点上涨到17700多点,上涨了400多倍。

可能有的朋友对此表示异议:我买股票被套了很多年,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赔了很多钱,股票怎么可能是长期收益最好的资产呢?

这就牵涉到投资策略的问题,同样是中石油,巴菲特买了就赚钱,而你买了反而会亏钱。什么才是投资股票类资产的正确姿势呢?这里先卖个关子,听完后面的课程,你自然会明白。

接下来,我们讲一个所有想学习投资理财的人都会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复利”。

现在市面上经常会有一些夸张到离谱的理财产品,什么“一天一个涨停板”、“月赚30%发家致富”。什么?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的事情?

如果有人说他可以轻轻松松帮你取得年化30%以上的收益率,甚至月赚30%,那我可以告诉你,毫无疑问,这肯定是骗局。

股票虽然长期收益最高,但实际上也是有局限的。我们不能期望股票给我们带来不合理的收益率。长期投资股票,不考虑任何策略,只是长期持有,平均可以获得9%—15%的年复合收益率;配合正确的策略,才可以获得20%左右的年复合收益率。

部分投资能力卓越的大师,可以在几十年里获取20%以上的收益。别小看这个收益率,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复利可以让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收益率,在时间的作用下产生难以想象的奇迹。

比如,2015年1月,香港著名的何东花园以51亿港币成交,何东爵士的这笔投资,从1923年的6.6万上涨到2015年的51亿,升值7.7万倍。看起来7.7万倍相当惊人,实际上相当于年复合收益率多少呢?只有13%。

股神巴菲特50多年来的年复合收益率是多少呢? 20%左右,这就足以让巴菲特成为顶级富豪、股神了。

换句话说,长期保持20%左右的年复合收益率,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可能短期里能做到,但是长期是很难保持的。过去几年,国内出现过很多涉案金额高达百亿的金融诈骗案、集资案,很多就是宣传年收益率可达50%甚至100%,很多人就被骗上当了。

不要贪婪,避免不合理的高收益,一切金融骗局都是纸老虎。

假如,你现在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投资策略,这个策略可能比不上巴菲特的策略,但你仍然可以长期获取13%的年复合收益率,那么你手里的10万元,在92年后,会变成多少钱?约为77亿!

相反,如果你没有相对应的投资能力,只会把钱投入到收益率5%的国债中,那么92年后,你手里的10万元,仅有890万,是77亿的千分之一!

这就是复利的威力。

而复利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说起来我们比这节课开头所讲的故事里的农夫幸福很多,他只有一个下金蛋的鹅,而我们周围,有无数的可以下金蛋的鹅。我们可以努力工作,用工作所得来买鹅。在没有鹅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如果拥有了鹅,鹅自己也能下金蛋,产生复利效应。鹅下的金蛋,可以拿来再买会下金蛋的鹅,拥有下金蛋的鹅越多,每天拿到的金蛋也会越多;金蛋也可以拿来买饲料,喂养鹅,让它下的金蛋更大。这就是一种复利效应。

投资专家支招:用自己的劳动力换资产,你也能做“资本家”

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有一年春节的时候,我跟两个朋友约着一起吃饭。结果一个朋友出国旅游啦,另一个要加班,都没有约成。

加班的那个朋友A,在工作上很努力,表现也很好,单位还不错,加班给三薪,所以朋友也没有什么怨言。多加几天班多拿点钱,还可以接受。

另一个朋友B原来在国企上班,后来辞职自己做了个小工作室,接活做设计。前几年他赚的钱买了几套商铺。所以现在靠接活盈利+商铺租金收益还不错,经常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他还打算学学投资,后面投资一些股票类品种。

他们两个人赚的的钱目前差不多,但如果不考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很明显朋友B过的更潇洒自在一些。

这是为啥呢?

朋友A的收入主要来自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通过把自己的劳动力出租给公司,公司支付工资收入。出租自己人力资产的这段时间就用来给公司创造价值啦,自然就干不了其他的事情。

朋友B虽然也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但他会把所得逐渐的买成资产:能收取租金的商铺。出租商铺也只需要定期收租就好。所以相对自由很多,越做越轻松。当然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有很多,不仅仅是商铺,持有大量可以产生“生钱”的资产,也可以收到很多现金流,道理是一样的。当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能满足我所需的时候,我就不需要再出租自己的人力资产,腾出来的时间可以享受生活,或者做其他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财务自由啦。

还是那句话,想要变得富有,我们得攒资产;想要变得自由,我们也得攒资产。为什么人退休之后,可以不工作就获得现金流呢?我们来仔细想一下。

因为在你工作的前几十年里,每个月你都拿出一小笔资金,定投到了养老保险上。养老保险收到这些资金,汇总在一起进行投资,把这些资金投资到各种资产上,例如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等,以实现长期的增值。这样才能保证在你退休丧失劳动力之后还给你支付现金流。

所以养老保险实质上,就是我们用我们的劳动力,去定期换取资产;拥有的资产多了,就可以依靠资产的现金流来实现财务自由。

只不过这个过程很漫长,每个月投到养老保险的资金也很少。

与其去被动的等待这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为何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劳动力换成收益率高的资产呢?例如每个月拿出更多一些的钱,买入低估值的基金、能收取高租金收益的房地产等等。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达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时间。原本需要工作三四十年才能退休,这样就可以工作二十年甚至只工作十年就可以退休啦。

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劳动力去换资产,做一个小“资本家”,这是大多数人实现财务自由最好的方式。

今天,银行螺丝钉向大家介绍了“复利”的概念,那么也请你认真考虑一下,怎样通过“复利”实现不上班也有钱的梦想吧。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