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家都喜歡把“中產”這兩個字掛在嘴邊,就像90年代人們喜歡談“下海”,2000年後喜歡談“房地產”,前兩年喜歡談“互聯網思維”一樣,似乎僅僅是談論這個話題就足以證明一個人的地位和深度。

“早日成爲中產階級”也成爲了最受歡迎的祝福語之一。(順便說一句,最不受歡迎的是“早日成家”。)

不過,話說回來,什麼樣纔算是中產?

根據官方(國家統計局)口徑,年收入在 6-50 萬的城市家庭屬於中產階級。

相比起官方的定義,大家更願意討論“新中產”這個羣體。

新中產羣體的特點大概是這樣的:年收入在10-50萬之間,居住在一線城市,80後、90後佔多數,本科及以上學歷,追求生活質量,喜歡健身、跑步和讀書。

梁文道《開卷8分鐘》推薦,風靡英倫還妙趣橫生,這本書是你閱讀經典的不二祕籍!

photo @ pinterest

聽起來很讓人羨慕?可是打開網頁搜索“中產”,跳出來的網頁卻總是把“中產”和“焦慮”連在一起。我對此感到很不解,我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爲沒能成爲中產階級,他們都成爲了中產還焦慮些什麼?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95%中產會感到焦慮。其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他們焦慮感的主要來源,佔比爲71%,其次是對現實的不滿,再次是覺得自己虛度了很多時間。

我有一個朋友趙小照,座標北上廣,畢業三四年,月薪一兩萬,是個新中產。

我覺得他比任何人都值得羨慕,沒結婚沒孩子,經常參與各種活動講座給自己充電,每年深度遊一兩次拓寬眼界,堅持健身。

但事實卻是,他比任何人都焦慮。

他總覺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

趙小照說,他參加講座、深度遊、健身不是因爲自己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而是爲了獲得更多競爭的資本。說白了,是一種自我安慰:看,我還在努力呢,我不會輕易被時代淘汰的。

但即使是這些努力也無法緩解新中產的焦慮。

趙小照跟我說,儘管參加了很多講座,也報過很多線上培訓班,但卻感覺並沒有學到很多東西,每一個講座、每一場培訓都在教你怎麼掙更多的錢,以及,怎麼花錢能夠彰顯自己的品味。

這些課程可以讓你從外表上看起來“像一箇中產”,但當大家坐在一起,除了玩手機就只能討論電視劇的時候,你才發現,所謂的“新中產”,靈魂是多麼貧瘠。

換句話說,沒有更多的錢並不是中產階級焦慮的原因,知識儲備總也跟不上需要纔是。

趙小照意識到,能夠早點找到破解方法的人,就能夠從這羣人中脫穎而出,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

梁文道《開卷8分鐘》推薦,風靡英倫還妙趣橫生,這本書是你閱讀經典的不二祕籍!

photo @ pinterest

讀書當然是儲備知識的良方。

只是,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

大多數人自從畢業之後就沒有好好地讀過書了(這裏的“書”可不包括成功學和青春小說)——大家太忙了,也太累了。

我們需要一本指點我們該讀什麼,怎麼讀的書。

一個叫做亨利·希金斯的英國學者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決定寫一本書幫助人們提高閱讀效率,同時,把輕鬆和快樂還給閱讀。

這可能嗎?你能想象自己一邊看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邊從心裏感到喜悅嗎?不打瞌睡就算好的了吧!

但這位英倫才子不信這個邪,他認爲,我們之所以沒有體會到閱讀經典著作的樂趣,是因爲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而他,作爲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的畢業生,英國著名的文評家和語言學家,有能力也有義務把閱讀方法傳授給普通讀者。

他寫的這本書叫做《如何讀懂經典》,給讀者介紹各大經典著作的內容、背景和奇奇怪怪的閱讀冷知識。作爲學者,他明明可以把這本書寫得很學術,用各種專業名詞讓你不明覺厲,但他偏偏用最通俗易懂、最有趣的方式來寫,像是面對面跟你講故事一樣。

在我們焦慮得想儲備知識,卻又不知道該讀什麼的時候,《如何讀懂經典》扮演了“菜單”一樣的功能,每一道菜都是經典,它由誰創作,在怎樣的環境中完成,特點是什麼,別人喫了評價如何,你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然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去細細品嚐。

梁文道《開卷8分鐘》推薦,風靡英倫還妙趣橫生,這本書是你閱讀經典的不二祕籍!

photo @ pinterest

當然你也可以看完菜單之後就假裝喫過了這道菜,出去和別人高談闊論(我相信你絕不會露餡)。但這並不是亨利·希金斯寫這本書的目的,他希望通過指導大家閱讀,重新引發人們的閱讀興趣。

市面上指導人們如何閱讀的書也不是沒有過,但它們大多像高考的英語教材一樣,不停地介紹語法、詞彙和時態,聽起來很高大上,但着實枯燥,就算能耐着性子把書讀完,也沒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更不會有想用此方法讀書的慾望。

而亨利·希金斯的這本書,有點類似於《新概念英語》,將英語置於情境對話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使用方法。而且讀完之後,你會有抑制不住想要讀更多書的渴望。

就拿前面提到的普魯斯特舉例吧,你對這位作家瞭解多少?在《如何讀懂經典》中,是這樣介紹他的:

梁文道《開卷8分鐘》推薦,風靡英倫還妙趣橫生,這本書是你閱讀經典的不二祕籍!

photo @ pinterest

普魯斯特本身也是個荒謬人物:晝伏夜出,又是憂鬱症患者。動不動就臥病在牀。喜歡夜半與人在高級餐廳約會,留下的小費比賬單還可觀。雖然自己是猶太人,卻不喜歡報紙寫到這件事。連喫晚餐也要穿着大衣和戴着圍巾。十分在意手中的咖啡是怎麼煮出來的。酷愛留八字鬍的年輕男性。患了個小感冒後竟然就與世長辭了。

普魯斯特在十三歲和二十歲的時候分別填過一份在他的社交圈廣爲流傳的問卷。上面的問題包括“你想住在哪裏”和“你最能忍受什麼缺點”。十三歲時,普魯斯特針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理想中的國度,也就是我理想中的國度”。七年後,他的答案變成,“住在願望可以神奇實現的地方,在那兒人人皆有柔情”。

既然普魯斯特的文句如此誇張地東彎西拐,爲什麼會有人想讀他的作品?原因之一,他擅長嘲諷勢利、虛僞和不忠的行爲,藉由巧妙處理,讓這些人格缺陷展現討喜的一面。或者可以說,他栩栩如生地刻畫身爲壞人有多快活。就拿說謊爲例,偶爾說謊能保護自身利益,說謊也能引發相當細微的感官體驗。行善和爲惡帶來不同的好處,這之間該如何取捨,也是普魯斯特仔細探討的主題。

普魯斯特處理回憶的手法,同樣爲人稱道。他探究嗅覺或味覺的擾動如何引發人不由自主地浮現原已遺忘的畫面。的確,他的內心世界之敏銳,是其他作家難以望其項背的,而且他不只善於描寫心理層面,更在字裏行間蘊藏哲學家的筆觸。他寫道,我們並不瞭解自己的“能見度”:我們以爲自己在某些人眼中很重要,但其實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相對來說,我們從未把某些人放在心上,卻不知道他們對自己的關注。普魯斯特看待回憶的方式,使我們相信逝去的時光並未遠去。且對他而言,爲了達成自己的藝術,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可能你會不屑地撇撇嘴,問我,即使真的讀了這些,又有什麼用?

我們閱讀經典,是爲了與那些最聰明、最慈悲、最有智慧的人類展開對話,在有限的個體生命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自我、豐富心靈與知識。

人知道它要開向哪裏,但人人都不想錯過這班車。所以每個人都穿着最體面的衣服拼命往裏擠,裝作彬彬有禮的樣子暗暗較勁,同時生怕下一站又被別人擠下去。

而亨利·希金斯問道:我們爲什麼非要擠上這班不知道開往哪裏的車?爲什麼不能走去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

就像《如何讀懂經典》這本書的作者在後記中所說:

我們之所以閱讀,是希望人生在世有更多自由和可能。我們藉由閱讀而得到解放。深層來看,閱讀能拓展我們對自身心智的瞭解。

我們也可以透過閱讀來檢驗自己對是非的觀念,超越原有的侷限並向上提升。我們的道德觀念也可能受到激發及淬鍊。此外,閱讀能提供現實生活裏無法遭遇的經歷。我們在書中會遇到生活中遇不到的人物。

文學可讓現實生活增色,也使思想保持敏銳。閱讀一旦從世上消失,我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也將隨之消亡。

閱讀從來不缺理由,缺的只是方法。

梁文道《開卷8分鐘》推薦,風靡英倫還妙趣橫生,這本書是你閱讀經典的不二祕籍!

掌握方法,讓閱讀成爲賞心樂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