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梅豔芳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黎小田說的沒錯,在香港女歌手的排序裏,梅豔芳更像是一個斷檔,在她之前,徐小鳳、甄妮等珠玉在前,而在梅豔芳出現之後,香港女歌手裏再也沒有能與她比肩的人了。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間,梅豔芳已離開世間15年了。

回首梅豔芳傳奇的一生,總是讓人驚歎,敬佩,喜愛,嘆息。

2014年的7月18號,由雕塑家曹崇恩鑄造的一尊銅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銅像底座上刻有劉德華的題字——“香港的女兒”。

香港娛樂圈向來不缺巨星,但能在香港星光大道上立銅像的巨星,只有她和李小龍。

讓我們把時光的時鐘撥回2003年11月,紅館的最後一場演唱會,是屬於梅豔芳的告別。

身患癌症的她,用生命最後的力量,爲自己多彩的一生,畫上一個句號,沒那麼完美,但對於喜愛她的人,這已足夠。

梅豔芳穿上劉培基設計的白色婚紗,身邊沒有新郎,她爲自己掀起婚紗,說道:

“我穿婚紗好不好看?但是,錯過了時間,很可惜,我也曾經有數次穿婚紗的機會,但是,我自己錯過了。”

“夕陽雖然美麗,黃昏雖然美麗,但是眨眨眼便會變成過去,所以我們要把握分分秒秒,接下來的時間,我希望告訴你們,夕陽雖然美麗,不過,只是,近黃昏。”

一首《夕陽之歌》壓軸,她吟唱徐行,“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這是屬於梅豔芳的故事。

1982年TVB新秀歌唱大賽,不滿19歲梅豔芳第一次出現在大衆視野,從小便和姐姐與媽媽一起在歌舞團裏唱歌賣藝,因此演唱經歷豐富的她拿到了大賽的冠軍,一時風光無限。

那時香港娛樂圈的大咖十分看好她,香港著名音樂創作人黎小田說道:

“梅豔芳不算選手裏面最漂亮的,但她唱的很好,動作很好,舞臺氣場很好,從新人來講,再過十年,都不會出一個像她這樣好的。”

黎小田說的沒錯,在香港女歌手的排序裏,梅豔芳更像是一個斷檔,在她之前,徐小鳳、甄妮等珠玉在前,而在梅豔芳出現之後,香港女歌手裏再也沒有能與她比肩的人了。

當時的香港正處於經濟復甦開始走向繁榮的時刻,而梅豔芳的勵志故事也恰好符合當時香港的處境。

梅豔芳自幼喪父,5歲便參加演出,十多歲輟學,在歌舞團唱歌賣藝,只爲了供兩個哥哥讀書上學,從最初的遊樂場到後來的選秀舞臺,她出身貧苦,但絕不放棄,堅持不懈,最後贏得了一個不錯的開始。

但這,對於梅豔芳來說遠遠不夠。

不久梅豔芳便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心債》,儘管這是一張雙拼大碟,但對於梅豔芳來說,她內心的一個小小的願望已經達成了,這讓她激動不已。

緊接着,《飛越舞臺》、《蔓珠莎華》、《壞女孩》等個人唱片接踵而來,然而當時的香港媒體對梅豔芳並不友好,梅豔芳自己也很拘謹,不太會應付記者。

當時的香港媒體由於《壞女孩》這張唱片,大肆渲染梅豔芳是問題少女,兩臂全是紋身,因此才老穿長袖。

面對着這些惡意攻擊,梅豔芳本可以坦肩露臂,這樣謠言便不攻自破了。

但梅豔芳執拗的性格讓她根本沒有理會這些造謠,依然我行我素,直到後來,梅豔芳坦肩露臂的照片被一家雜誌放在封面,“問題少女”的標籤才被各大媒體拿了下來。

提起梅豔芳的音樂成就,必然離不開香港第一場紅館個人演唱會的15場記錄,紅磡體育館1983年落成,而這一年梅豔芳還是樂壇新人,但三年後她便登上了紅館的萬人舞臺,一唱就是15場,創下了新人歌手首開個唱的紀錄,也是當年的紅館紀錄。

1987年至1988年,可謂是梅豔芳演藝生涯的巔峯時期,唱片銷量好,人緣佳,形象百變,魅力十足。

1987-1988跨年,梅豔芳在香港紅館創下連開28場演唱會的紀錄,贏得“梅廿八”的稱號 。

同年,梅豔芳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韓國漢城奧運會參加“奧運前奏大匯演”,與美國女歌手珍妮傑克遜同臺演出。

1985-1989年,梅豔芳連續五年奪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

1990年梅豔芳在香港連開三十場個人演唱會,隨之而來了“梅三十”稱號。

1998年梅豔芳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梅豔芳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在影視方面,梅豔芳的榮譽也是目不暇接。

1984年的一部《緣分》即讓她獲得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

1987年-1988年《胭脂扣》上映,片中一段悽美的東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豔芳成爲“四料影后”,角色“如花”也成爲留名影史的經典人物。

1991年憑藉戰爭文藝片《何日君再來》提名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1997年電影《半生緣》,梅豔芳在片中飾演的顧曼璐,爲了養家放棄戀人當上舞女,錯失情緣。

她將愛恨交織的情緒演繹得絲絲入扣,憑藉本片榮獲了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及第3屆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獎。

2001年電影《鍾無豔》 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將昏庸好色的齊宣王演得活靈活現,並憑此片獲得《明報週刊》演藝動力大獎的最突出女演員獎。

2002年影片《男人四十》是梅豔芳人生的最後一部戲,她主演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刻畫了主角平淡而又細膩的內心,一舉摘得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影后桂冠 。

她是一位天生的巨星,在當時香港演藝圈女明星裏,她是獨一檔的存在,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魅力十足的美人,感情之路卻走的異常艱辛,甚至在生命臨近終點之時,仍孤身一人。

梅豔芳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每一個和我在一起的男人都會覺得有好大的壓力,別人介紹他時都會加一句“他是梅豔芳的男友”,這種說法是很讓他們感覺沒有自尊的,即使分手了,人家提起他們時也會強調說,“這是梅豔芳的前男友”,這是他們的悲哀,還是我的不幸呢?我不知道。

梅豔芳的性格十分豪爽大方,她在圈內基本沒有仇人,她一直是堅強,勇敢的女強人形象,只是作爲女人,她也有孤獨無助的時刻。

從梅豔芳出道20年來,媒體相繼報道過梅豔芳的七段戀情,這其中有真有假,有深有淺,通過梅豔芳對這些消息的態度來看,劉米高和趙文卓二人,是梅豔芳心中的遺憾​。

兩個人,兩段情,一段愛的深,一段愛的苦。

梅豔芳曾說​:“劉米高是今生帶給我快樂最多的​一個人。”劉米高是一名模特,他不但人長得帥,同時非常有教養,他的善良,純真​深深吸引着梅豔芳。

和米高在一起的日子,梅豔芳是快樂的,以前她從未體驗過這種快樂,米高並不是圈內人,因此他也不明白,娛樂圈是一個多麼魚龍混雜的存在,他發現每天都會有狗仔隊跟蹤他,甚至有一次,媒體記者居然找到了米高住在澳門的父親​,非要給老人家做一個採訪。

這讓米高十分憤怒,他曾要求梅豔芳離開娛樂圈,和他一起過平凡的生活,而從小艱苦的梅豔芳無法同意這個要求,畢竟她還有自己的家人要養。

同時梅豔芳對於米高不成熟的一系列表現有所失望,她本心是想找一個能夠爲她遮風擋雨的男人,而不是還沒她成熟的小男生。

最終二人和平分手。

趙文卓則是讓梅豔芳最後悔的一個人,他們二人曾與婚姻殿堂一步之遙,然而這段感情仍以失敗告終,趙文卓是內地人,他從與梅豔芳在一起的那天開始,便被香港媒體說是靠女人上位,在熱戀期,這些攻擊可以被愛情化解,然而二人的性格確實不合。

趙文卓不喜歡夜生活,他煙酒不沾,對生活充滿了積極的態度,而梅豔芳在經歷了香港娛樂圈那麼多的風浪,看很多問題都很消極悲觀,​這讓二人的溝通愈發困難。

有一次,一個朋友無意間和文卓開玩笑說,你什麼時候和阿梅結婚?他當時就說,以我現在的基礎哪有能力養家,對方說,沒關係呀,反正阿梅有很多錢嘛,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趙文卓的心。

戀愛中的梅豔芳與大多數女人沒什麼不同,她敏感而多疑,患得患失,這段感情最後也迎來了壞的結局。

也許是經歷的太多,也許是承受的痛太重,對愛情婚姻失去信心的梅豔芳曾對張國榮說道​:“如果在我臨死的時候還沒有人娶我,你就娶我好嗎。”

可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張國榮在2003年的4月1號,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離開了人間,而梅豔芳,在2003年的12月30號,​香消玉殞。

在網上曾有這樣一句話,與她的才華相比,她的容貌不值一提, 與她的人品相比, 她的才華不值一提

這樣的話來形容梅豔芳​可太貼切了。

梅豔芳在歌壇影壇二十餘年,她提攜的後輩不計其數,草蜢、許志安、譚耀文、郭富城、蘇永康、陳小春、陳奕迅、謝霆鋒等後人,都受過她的指點和​幫助。

由於得到過言傳身教,這些人都尊稱梅豔芳爲師父,這也是梅家班的由來。

進入新世紀後,梅豔芳便不活躍在影壇歌壇,而是更加專注於內地與香港演藝事業的​交流合作和提攜後輩。

她是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同時擔任了首位女會長。

在1993年《東周刊》的專訪中,梅豔芳坦言政治事件喚醒了國家意識,她因此放棄剛拿到的加拿大護照,決心留在香港爲國家盡一份力。

“中國有地方發生災難,心裏會一下子很疼,會很着急。但有時候,有人做了不好的事,作爲中國人,我會覺得很羞”。

多年之後的1997年,面對《電影故事》專訪詢問香港迴歸祖國的感受時,梅豔芳沒有豪言壯語,只說出這段樸實真摯的話。

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梅豔芳以會長身份號召香港演藝界鼎立支持。

2002年演藝界發生“陳寶蓮遺體偷拍事件”和“劉嘉玲裸照事件(東周刊事件)”作爲會長,梅豔芳第一時間站出來聲討譴責,並組織香港藝人集體抗議無良媒體。

2003年“非典”時期,身患癌症的梅豔芳對外界隱瞞病情,傾力聯絡各界人士,組織演藝界明星全力發起“茁壯行動 ”和“1:99慈善音樂會 ”,最終籌得2300萬元善款,使遭受“非典”肆虐的家庭得以受惠。梅豔芳則因此獲得由香港電臺及《明報》合頒的“抗SARS傑出獎 ”。

在慈善方面,梅豔芳也是​盡心盡責。

1993年爲支援賑災、支持同胞,打破不北上的諾言,梅豔芳與譚詠麟一同擔綱北京人民大會堂華東水災賑災義演的壓軸嘉賓。

1993年7月27日,梅豔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舉行多場慈善演唱會,受益捐助老人院醫院。

1994年在香港舉行的籌款晚宴及獎券義賣籌得750萬善款,其中200萬捐贈瑪麗醫院的肌胳系統再造計劃,成立新骨科手術室,院方將其定名爲“梅豔芳骨科手術室 ”;

又曾捐贈予華東水災 、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三院福幼基金、九龍醫院、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模擬課室及國內兒童福利等用途;

還曾捐贈百萬興建“東華三院護老中心”,真正爲各地華人社羣的醫療、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研究等各個領域帶來支持和鼓舞,體現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

2002年美國加州州長頒發梅豔芳“傑出慈善藝人”榮譽。

即使在梅豔芳離世之後,她的粉絲和四海一心基金會,仍在爲慈善事業出力​。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間,歌迷會和基金會分別向災區捐贈十萬善款 。

此外還先後捐助了香港“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會”以及“樂施會扶貧發展工作”等公益事業。

2011年歌迷會再次捐款建立“廣西省藤縣天平鎮大坡龍田梅豔芳第二小學”,爲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

2012年籌建“梅豔芳第三小學” ,已於2013年7月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竣工落成。

梅豔芳,是一名香港巨星,也不僅僅是香港巨星,她更是華人之光。

她在她短暫的一生盡情的發光發熱,她熱愛夢想,追求事業,在功名成就之後不忘初心,回報社會,全心全意做慈善。

她用自己輝煌的一生告訴了我們,怎麼樣的活着纔有意義,她讓我們知道​:

雖然人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人能夠改變人生的​厚度。

再次致敬梅豔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