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教育局反馈信息过来,有家长告状,说咱们学校乱收费、变相办重点班。但显然只是重复,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肯定已向他解释过多次,比我说的更详细。

我走进办公室时,他正站在立式空调旁。我本没注意到他。因为饮水机也摆在在那儿,我习惯每天早上泡杯浓茶喝,这样,整个上午就能精神抖擞。

我倒水的当儿,冲他点头微笑了一下。

这只是个礼貌性的动作,但他忽然遇到知音般,脸上浮起亲切的笑,向我打招呼:“喝茶呢您家,跟您说个事儿……”

我仔细打量他。这个中年男人,胡子拉碴的,头发很乱,脸黑而瘦,看不出年龄,似乎在四十岁和五十岁之间。短袖上衣扎在裤腰里,系一条地摊上现划现卖的手工牛皮带。腰里别着一个破旧的手机盒——十年前很流行,如今少见了。

我停下来听他说究竟。他的语气很急促,似乎透着愤激,以致有些语无伦次。但我听懂了他的意思:

他的孩子读初一(老实说,我听到这句很吃惊,七年级学生的爸爸竟如此苍老,我这个大二学生的父亲老成了啥样?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脸颊),学习成绩很好。

报到的时候,听说学校办启智班,只招成绩好的学生,自愿报名。于是就给孩子报了,也已经分好了班。可是,上个星期,学校突然通知,要交3600元钱买平板电脑。

家里穷,拿不出这么多钱。班主任老师说,不买平板电脑的,只能转到普通班去。孩子不愿意去普通班,一直在家哭。他不想买电脑,但希望孩子继续留在启智班。

昨天,他已经跟班主任老师交涉过,也找了学校领导,领导没同意。所以,今天又来了。

早上的办公室里,老师们进进出出都很匆忙,没谁有时间跟他重复解释。他不敢站在路中央,怕挡了大家的道。只好站在空调和饮水机之间的角落里,等着,心里残存着最后的希冀。

启智班这事儿我清楚。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引入第三方企业提供软硬件服务。平板电脑的供应商和价格,是家委会确定的,钱也是他们在收取,与学校无关。

启智班并非重点班,面向的是愿意参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又有一定经济负担能力的家庭。因为课堂教学及作业都是在线实时完成的,学生没有平板电脑,无法参与课堂学习。

事实上,这3600元中,含三年软件使用费和服务费。家长也可选择自己购买平板电脑,只要兼容软件就行。

我把其中的原委简单说了一遍。但显然只是重复,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肯定已向他解释过多次,比我说的更详细。

他向我诉说了家里的艰难,说孩子有多么伤心。还说,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免费的么,怎能收这么多钱呢?难道学校就没点儿办法?

我总算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估摸着,他是想学校给他免掉买平板电脑的钱呢。

可是学校真的没这能力,就算是精准扶贫户也不可能。除非他能说服第三方供应商。

我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回到自己的座位,开始备课。

他在那儿站了很久,期间,没等来班主任老师,也没等来学校领导。不知什么时候,又悄悄离去了。

我不由得叹息,为人父母不易,穷而为人父母者,更要忍受多少的屈辱与艰难!

听到我发感慨,主任冷笑了一声,说:“这个人貌似忠厚,其实坏得很。前几天,教育局反馈信息过来,有家长告状,说咱们学校乱收费、变相办重点班。这告状的人,十之八九就是他。想读启智班,却又不想花钱买平板电脑,就打起了歪主意。天天往学校跑,装可怜,是想逼学校就范呢!”

我有些意外,内心的同情不觉消散。

确实有些这样的家长,认为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因此不想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再多花一元钱,却又想得到所有额外的服务。

去年,本县某乡镇中学,因向学生收取了午辅导托管费,家长向省政务平台投诉学校乱收费,学校被迫全额退款。第二个学期,学校停办食堂,学生全部走读。家长又质问学校,为什么不办食堂,为什么不上午自习。

校长解释,中午是休息时间,学生在校用餐和自习,需要老师参与管理,就得给他们发加班费。但学校是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是核定的,没有这笔预算。不能向家长收取托管费的话,就只能取消午托管。

于是家长再次向上级告状,要求学校恢复食堂和午辅导。最终上级主管部门给出了折衷意见,学校恢午托管,托管费由每学期400元降低到每学期200元。

某县城初中,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校组织了初三寒假补课,每生收取补课费300元。补课结束后,又有家长举报学校组织有偿补课。学校领导被处分,补课费全额退还。

现在各地正响应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号召,试行课后延时服务,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毫不意外地,反对的家长非常多。他们反对的,当然不是课后延时服务,而是反对收费。

这类家长,他们共同的逻辑是:既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凭什么向家长收费?

当前,义务教育学段有一种现象,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似乎越来越差,已经被民办学校赶超。是不是公办学校的教师们躺在体制内睡大觉,越来越懒造成的?

于是,有很多声音喊,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铁饭碗确实有很多弊端,需要改革。但教师的铁饭碗由来已久,为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很少有人质疑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呢?

事实是,在越来越强势的家长面前,公办中小学只能步步退缩。最终,退守成只能向社会提供托底服务的教育机构,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个性化的优质教育服务,全转移到了高收费的私立学校。因为,有一部分家长是理性而清醒的,他们深知,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好的东西,价格一定不便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