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幾天,教育局反饋信息過來,有家長告狀,說咱們學校亂收費、變相辦重點班。但顯然只是重複,班主任老師和學校領導肯定已向他解釋過多次,比我說的更詳細。

我走進辦公室時,他正站在立式空調旁。我本沒注意到他。因爲飲水機也擺在在那兒,我習慣每天早上泡杯濃茶喝,這樣,整個上午就能精神抖擻。

我倒水的當兒,衝他點頭微笑了一下。

這只是個禮貌性的動作,但他忽然遇到知音般,臉上浮起親切的笑,向我打招呼:“喝茶呢您家,跟您說個事兒……”

我仔細打量他。這個中年男人,鬍子拉碴的,頭髮很亂,臉黑而瘦,看不出年齡,似乎在四十歲和五十歲之間。短袖上衣紮在褲腰裏,系一條地攤上現劃現賣的手工牛皮帶。腰裏彆着一個破舊的手機盒——十年前很流行,如今少見了。

我停下來聽他說究竟。他的語氣很急促,似乎透着憤激,以致有些語無倫次。但我聽懂了他的意思:

他的孩子讀初一(老實說,我聽到這句很喫驚,七年級學生的爸爸竟如此蒼老,我這個大二學生的父親老成了啥樣?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臉頰),學習成績很好。

報到的時候,聽說學校辦啓智班,只招成績好的學生,自願報名。於是就給孩子報了,也已經分好了班。可是,上個星期,學校突然通知,要交3600元錢買平板電腦。

家裏窮,拿不出這麼多錢。班主任老師說,不買平板電腦的,只能轉到普通班去。孩子不願意去普通班,一直在家哭。他不想買電腦,但希望孩子繼續留在啓智班。

昨天,他已經跟班主任老師交涉過,也找了學校領導,領導沒同意。所以,今天又來了。

早上的辦公室裏,老師們進進出出都很匆忙,沒誰有時間跟他重複解釋。他不敢站在路中央,怕擋了大家的道。只好站在空調和飲水機之間的角落裏,等着,心裏殘存着最後的希冀。

啓智班這事兒我清楚。

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課堂,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引入第三方企業提供軟硬件服務。平板電腦的供應商和價格,是家委會確定的,錢也是他們在收取,與學校無關。

啓智班並非重點班,面向的是願意參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又有一定經濟負擔能力的家庭。因爲課堂教學及作業都是在線實時完成的,學生沒有平板電腦,無法參與課堂學習。

事實上,這3600元中,含三年軟件使用費和服務費。家長也可選擇自己購買平板電腦,只要兼容軟件就行。

我把其中的原委簡單說了一遍。但顯然只是重複,班主任老師和學校領導肯定已向他解釋過多次,比我說的更詳細。

他向我訴說了家裏的艱難,說孩子有多麼傷心。還說,九年義務教育,不是免費的麼,怎能收這麼多錢呢?難道學校就沒點兒辦法?

我總算聽明白了他的意思,估摸着,他是想學校給他免掉買平板電腦的錢呢。

可是學校真的沒這能力,就算是精準扶貧戶也不可能。除非他能說服第三方供應商。

我搖搖頭,表示愛莫能助。回到自己的座位,開始備課。

他在那兒站了很久,期間,沒等來班主任老師,也沒等來學校領導。不知什麼時候,又悄悄離去了。

我不由得嘆息,爲人父母不易,窮而爲人父母者,更要忍受多少的屈辱與艱難!

聽到我發感慨,主任冷笑了一聲,說:“這個人貌似忠厚,其實壞得很。前幾天,教育局反饋信息過來,有家長告狀,說咱們學校亂收費、變相辦重點班。這告狀的人,十之八九就是他。想讀啓智班,卻又不想花錢買平板電腦,就打起了歪主意。天天往學校跑,裝可憐,是想逼學校就範呢!”

我有些意外,內心的同情不覺消散。

確實有些這樣的家長,認爲義務教育是免費教育,因此不想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再多花一元錢,卻又想得到所有額外的服務。

去年,本縣某鄉鎮中學,因向學生收取了午輔導託管費,家長向省政務平臺投訴學校亂收費,學校被迫全額退款。第二個學期,學校停辦食堂,學生全部走讀。家長又質問學校,爲什麼不辦食堂,爲什麼不上午自習。

校長解釋,中午是休息時間,學生在校用餐和自習,需要老師參與管理,就得給他們發加班費。但學校是事業單位,公用經費是覈定的,沒有這筆預算。不能向家長收取託管費的話,就只能取消午託管。

於是家長再次向上級告狀,要求學校恢復食堂和午輔導。最終上級主管部門給出了折衷意見,學校恢午託管,託管費由每學期400元降低到每學期200元。

某縣城初中,在家長強烈要求下,學校組織了初三寒假補課,每生收取補課費300元。補課結束後,又有家長舉報學校組織有償補課。學校領導被處分,補課費全額退還。

現在各地正響應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號召,試行課後延時服務,向家長收取一定的費用。毫不意外地,反對的家長非常多。他們反對的,當然不是課後延時服務,而是反對收費。

這類家長,他們共同的邏輯是:既然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憑什麼向家長收費?

當前,義務教育學段有一種現象,公辦學校的辦學質量,似乎越來越差,已經被民辦學校趕超。是不是公辦學校的教師們躺在體制內睡大覺,越來越懶造成的?

於是,有很多聲音喊,要打破教師的鐵飯碗,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鐵飯碗確實有很多弊端,需要改革。但教師的鐵飯碗由來已久,爲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很少有人質疑公辦學校的辦學質量呢?

事實是,在越來越強勢的家長面前,公辦中小學只能步步退縮。最終,退守成只能向社會提供託底服務的教育機構,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個性化的優質教育服務,全轉移到了高收費的私立學校。因爲,有一部分家長是理性而清醒的,他們深知,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好的東西,價格一定不便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