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國防電視頻道QPVN放出了一段錄像,在錄像中,一門AO-18轉管速射炮(即AK-630艦載近防炮的火炮部分)被安裝在了蘇制61-K型37毫米高炮的的牽引式炮架上,這種"上了岸的AK-630"在開火時,倒也頗有些氣勢。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這個組合不開火的時候讓人覺得是"大馬拉小車",開火的時候......讓人想起了當初加特林機槍剛發明的時候

畢竟越南人民軍的防空火炮部隊,僅有少量的蘇制ZSU-23-4自行高炮,蘇制61-K單管37高炮與65式雙管37高炮仍然是最廣泛裝備的防空火炮,其彈道特性和射速等指標較爲落後。考慮到越南曾經靠蘇制烏拉爾-375卡車與美製105毫米M1榴彈炮拼湊出過一款"國產"卡車炮,那麼這是不是以類似思路,用較低成本提供高效能的一款武器呢?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這款土法上馬的105mm卡車炮倒也比較適合越南的環境

不過仔細看就可以發現,這門"陸基AK-630"未免過於簡單,而錄像的後半段還出現了身着越南海軍制服的人員,其實這並非什麼越南"土法上馬"的什麼新裝備,而是越南軍工部門爲了測試國產化的30×165毫米炮彈,將AO-18火炮安裝在老式高炮炮架上而成的試驗設備。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在場的海軍人員表明,這實際上是越南軍工部門在試驗爲越南海軍生產的30×165毫米炮彈

不過,除了這個簡易的試驗用炮之外,還真存在一款嚴肅的"陸上AK-630",那就是自2012年珠海航展起,連續數屆亮相的CS/SA-5型自行高炮,該炮使用一款8×8輪式裝甲車底盤,火力系統核心爲一門6管30毫米內能源加特林火炮,炮塔兩側加掛有便攜式防空導彈。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在2012年初次亮相時,它還被叫做"輪式30毫米自行高炮"

而也就是在2012年前後,另一款輪式自行高炮獲得了自用型號,這就是12式輪式35毫米自行高炮,該炮使用的是08式車族底盤,也曾被認爲將是"大八輪"快速反應部隊中理所當然的伴隨防空武器。然而自軍改以來至今,牽引式雙35高炮與紅旗-7B的組合仍然是許多中型合成旅的標配,08車族平臺的伴隨防空裝備,特別是自行高炮仍然難覓蹤跡,說好的12式自行高炮呢?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這款高炮曾一度被認爲即將列裝於各輪式中型合成旅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作爲牽引式高炮,PG-99較長的放列和撤收過程都會影響部隊的機動能力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除了不具備行進間發射能力之外,紅旗-7B系統上不如紅旗-17系列緊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型合成部隊的機動性

相比於重型合成旅所裝備的PGZ-09,PGL-12考慮到系統重量僅保留單根炮管,但這並不意味着它的價格就低:接近雙35高炮的射速指標要求,使其採用了複雜的轉膛設計。另外,作爲一款功能上不"閹割"的自行高炮,炮管數量是PGZ-09的一半,不代表也僅需要"半套"火控,這就導致其採購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在大部分主戰裝備"物美價廉"的中型合成旅當中,顯然是個異類。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底盤可以更便宜,炮管可以少一根,就是火控沒法變成半套,所以裏外裏還是便宜不下來

隨着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中,輪式紅旗-17防空導彈的亮相,標誌着中型合成旅終於有望獲得一款不同於紅旗-7B的、真正具備伴隨防空能力的導彈武器,也說明我軍開始逐漸接受爲中型合成旅添置一些高價值裝備,來進一步完善部隊戰鬥力。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輪式紅旗-17列裝後,伴隨高炮也就成了中型合成旅最後一個仍然成謎的部分了

而相對於全系統重量體積仍然較大、不得不對底盤進行較大幅度修改的12式自行高炮;體積緊湊小巧的內能源高炮,其全系統重量和體積都很適中,從配圖中也可看出,其適裝性事實上要高於轉膛式單35高炮。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相對於要將車體"挖下去"一塊降重心的PGL-12,內能源炮的緊湊性使得CS/SA-5的戰鬥部體積更小,也更有利於"外掛"防空導彈形成彈炮一體系統,其優勢仍值得未來型號借鑑

不過,作爲艦載近防火炮衍生而來的CS/SA-5,也存在一些短板,較短的身管和較小的炮彈發射藥容量,使得其有效殺傷斜距相比35毫米高炮有所下降;儘管在攔截"一定會飛過來"的精確制導彈藥時問題不大,但在打擊毀傷距離稍遠的各類直升機或固定翼飛機時,效能就很難說能夠與35毫米高炮相媲美了;這種考量,也是當初其並未成爲我軍自用裝備,如今在出口市場上也並無斬獲的一大原因。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儘管集成有防空導彈,但我軍仍然很看重自行高炮系統中火炮系統本身的射程性能

作爲一支旅級戰鬥隊的防空單位,防空營高炮的殺傷範圍仍和其掩護部隊的展開範圍存在着必然的聯繫。儘管中型輪式部隊能夠依託高機動性進行合理的規避,也能夠通過攔截來襲彈藥的方式來變相達成防空效果,更可以通過如紅旗-17這樣價格更加昂貴一些的防空導彈進行殺傷;但究竟是用高炮"打飛機"還是"打彈藥",亦或者是"我全都要",仍然是擺在中型合成旅防空營面前一個繞不開的抉擇。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鎧甲"這類系統近期在敘利亞戰場的使用經驗也證明,在無人機等新興威脅面前,導彈系統的備彈量、截獲能力等都遭受嚴峻挑戰,火炮系統的備份作用絕非可有可無


畢竟越南人民軍的防空火炮部隊,僅有少量的蘇制ZSU-23-4自行高炮,蘇制61-K單管37高炮與65式雙管37高炮仍然是最廣泛裝備的防空火炮,其彈道特性和射速等指標較爲落後。考慮到越南曾經靠蘇制烏拉爾-375卡車與美製105毫米M1榴彈炮拼湊出過一款"國產"卡車炮,那麼這是不是以類似思路,用較低成本提供高效能的一款武器呢?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這款土法上馬的105mm卡車炮倒也比較適合越南的環境

不過仔細看就可以發現,這門"陸基AK-630"未免過於簡單,而錄像的後半段還出現了身着越南海軍制服的人員,其實這並非什麼越南"土法上馬"的什麼新裝備,而是越南軍工部門爲了測試國產化的30×165毫米炮彈,將AO-18火炮安裝在老式高炮炮架上而成的試驗設備。

面對鋪天蓋地的制導彈藥和無人機,不被看好的“艦炮上岸”能否逆襲?

▲在場的海軍人員表明,這實際上是越南軍工部門在試驗爲越南海軍生產的30×165毫米炮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