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微商,或許在很多普通人眼裏就是通過微信發發朋友圈、賣賣貨,這也難怪,因爲微信本來就帶着一個“微”字,而基於微信展開的商業,自然被人們叫做微商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其實不然,微商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空間,藉助於社交軟件爲工具,以人爲中心,社交爲紐帶的新商業。也就是說,微信只是微商用來進行商業活動的一個渠道,在如今豐富的社交軟件領域內,可以說每個社交軟件都是微商發揮的有效助推劑。

不過 ,剛開始的微商爲了快速的拓展其商業版圖,藉助一點傳銷的精華,就是層層分利,人們在加入微商團隊之後,總部就會根據層級關係,分層的分發貨物,這樣話這些微商人員不僅成了這些產品的售賣者,同時也承擔起了囤貨的風險,以致於之後有些不良的微商團隊,專門就這些微商人員做代理,讓他們囤貨,這種重心的轉移也導致了微商團隊重拓展人員而輕貨物審查,以致於後期消費者對於微商有了“假貨、山寨貨”的直接評價,好在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動,這種新的商業物種在經過一番沉澱發酵之後,終於成爲了既零售、電商之後的第三大商業形態。

迎合“懶人經濟”,借道移動互聯網引爆微商紅利

任何消費模式的產生其實都是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消費需求,從零售到電商再到微商,雖然商業模式不同,但卻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在迎合人們的消費需求。

對於微商來說,之所以可以成爲新的商業物種,自然也是與人們的消費需求有直接的關係的,因爲其產生的基礎是移動互聯網,而移動互聯網相比於PC時代其釋放的時代訊息就是更加的靈活,因爲其移動的關係,所以更容易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的消費需求,這種便捷性的特性也促使“懶人經濟”更加的盛行。

既然這種商業模式得到爲了社會的認可,那勢必就會引來從業人數的劇增,而2017年我國微商從業人數超過了2000萬,達到了2018萬人,近幾年我國微商行業人員數量迅猛增長,很顯然這個新的商業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新速度刷新着商業未來。

正規團隊入局,產品營銷信息響應時代號召

傳統的微商都習慣性把目光放在線上渠道,換句話說,所有的流量來源都押注在了微信平臺。但新零售的勢頭何其兇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隨着國內的零售巨頭紛紛搶佔新零售高地,渠道下沉至實體店的趨勢在2018年將勢必從巨頭向小玩家滲透,微商行業也架不住要和新零售“相遇”的命運。

不過微網從去年起就相繼爲超過2000家企業零售企業提供了完善的微商解決方案,藉助“微信商城+新零售O2O模式+分傭模式”商城系統,微商企業將在微信裏搭建一個微信商城,企業只需將商城的API接口對接到實體門店的經營系統之上便能構建起自己的“新零售銷售體系”,實現會員、庫存等數據的同步管理。

當然了,雖然模式在運營上更加的成熟了,但依然離不開對於產品的營銷,尤其是這種在移動互聯網場景下發酵的宣傳,其要更加註重產品特性與時代氣息的結合,因爲對於有差異化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想要在極短時間內抓住用戶的注意點,其在營銷文案上必須下足功夫,不僅要滿足產品的特點,更要根據產品的特性與當下時代的時髦玩法甚至是熱點信息緊密結合,只有也消費者的碎片化場景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的讓消費者買單,而微商作爲新時代的新消費模式,在經過千錘百煉之手,早已經脫離了當初那個草莽時刻,爲了給每個微商人員站好每一班崗,很多微商企業都發展了自己專門的營銷團隊,這樣不僅可以讓文案輸出更專業,也能讓微商人員顯得更敬業。

破除負面屏障,積極拓展人生寬度

是的,微商變的越來越專業了,但對於朋友圈拓展的受衆羣體來說,微商卻已經成爲了很多人的屏蔽對象,當然了,這與微商的傳播手法有很大的關係。

習慣玩微信的人都知道,朋友圈時不時的會冒出頗具經典的微商宣傳,不過由於微商企業產品衆多,微商人員在傳播的時候也是大批量的用產品豐滿着自己的朋友圈,從而儘可能的掛住用戶來消費。

但有些時候人們嫌棄微商過分的充斥着自己的朋友圈,於是就狠心的將這些微商人員屏蔽了朋友圈,不讓其冒泡,我承認,一開始我也是認同這種做法的,但自從我接觸了一些微商人員之後,她的思維讓我對微商的這種刷屏操作有了新的認知。

我朋友是做果小甜水果微商的,由於她們的水果是從水果產地直接發過來的,比市面上賣的水果在口感上可以說更新鮮,所以我自然也成了她的常客,某一天,我們喫飯的時候聊到這個話題,我就說,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你如何看到微商的刷屏呢?她信心滿滿的回答到,在沒有做微商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樣,反感這種微商刷屏,但做了之後呢,我才真正認識到這種營銷文案的價值所在。

她和我細心的解釋到,因爲我們是有專業的營銷團隊的,她們的文案不僅要與產品掛鉤,更要通過這些信息打動消費者,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因此這些傳播文案常常是積極向上的,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本來接受的信息就有限,如果再把如此信息量大的知識傳播點屏蔽了,那他的朋友圈剩下的可能就只有炫富曬美、家長裏短了,如果長期被這樣畸形的知識澆灌,可想而知,他的人生觀又怎能積極向上呢?

聽到這樣的回到,我想很多人也許會贊同,也許會持反對意見,畢竟每個人的社交場景不一樣,如果一概而論去武斷的做出選擇,顯然是不成熟的,所以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如果你的社交環境沒有那麼繁忙,我建議你的朋友圈應該更加的寬泛一點,這樣你的知識儲備也會更豐富一點,否則,你就真的成了你自己朋友圈的人工算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