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九月蚊密度小高峯來了專家:市民仍要做好防蚊滅蚊

進入9月份後,天氣漸漸涼爽起來,然而蚊子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猖狂,這便人們常說" 最毒不過秋蚊子"。

根據長沙市往年蚊密度監測數據,本地蚊密度高峯期爲6-9月,密度大高峯爲6月,小高峯在9月。

因此,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目前正處於9月份的蚊密度小高峯時期,市民要及時做好防蚊滅蚊措施。

相信很多市民都有跟蚊子" 正面交鋒" 的經歷,那麼你知道這些" 敵人" 是哪些蚊子嗎?要如何才能戰勝它呢?聽聽專家的支招吧。

人類說:自制防蚊噴霧,爲治蚊子使出了渾身解數

作爲一個" 老母親",長沙的劉女士曾在無數個深夜與蚊子" 開戰"。" 只要一聽到寶寶哭,我就知道蚊子又來搞事了。" 她說,這時她就會蹭的一下起牀,打開手機的手電筒,開始摸黑尋找蚊子。

" 但可恨的是,有時候明明聽到了它們的嗡嗡聲,就是不知道身影在哪裏,我就屏住呼吸去尋找。" 她說。

爲了保護家人不被問自己侵害,劉女士不僅動用了蚊香、蚊帳,買了好幾個品牌的防蚊液," 尤其每次寶寶睡覺,我會先後使用蚊帳、無煙電蚊香、在嬰兒牀四周貼防蚊貼,還有在牀邊噴防蚊液。" 她說。

然而,即便開啓了多重保護,孩子還是會中招。

愛刷小視頻app 的張先生找來了很多" 網紅防蚊大招"," 比如大蒜水,還有將花椒、白醋、洗衣粉混合在一起,放在房間裏。" 此外,他還自制過防蚊噴霧," 就是加入白醋和幾滴風油精,再用清水稀釋,導入一個容器裏後,噴在牀邊。" 然而,問到效果如何,他笑了笑說," 好像有點(效果),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

女童公園遊玩時被蚊蟲" 盯上",長了滿腿的丘疹性蕁麻疹

王女士帶着7 歲的女兒恬恬(化名)在公園裏遊玩,回家時發現恬恬的雙腿上泛起了紅疙瘩," 以爲只是蚊子叮出了包,塗點止癢藥膏就會好,沒想到到第二天早上她的腿上冒出了很多水皰,還非常大個。" 王女士說。

隨後,她趕緊帶着女兒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皮膚科就診,才知道恬恬這是" 丘疹性蕁麻疹"。

" 我們找了一處草坪休息了下,回家路上孩子就說腿上有點癢,當時看到她腳上長出幾個花生米大小的紅疙瘩。" 她介紹,第二天女兒腿上的疙瘩越來越多,而且周邊的皮膚都伴有發紅,又很癢,多處還出現了水皰。

" 當市民在野外遊玩時常會遭到蚊子、蟎蟲、臭蟲、刺毛蟲這類蟲子的偷襲,它們叮咬人體後會將唾液等毒性物質注入人體內,這些物質在人體內會導致遲發性變態反應,引起叮咬處皮膚出現紅丘疹、水腫性紅斑甚至水皰、大皰,劇烈瘙癢,臨牀上稱之爲丘疹性蕁麻疹,又名蟲咬性皮炎。" 長沙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劉雷山介紹,丘疹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常發於暴露部位,如胳膊、頸部、四肢等,通常會出現紅色水腫性丘疹,在疹子的表面還會出現水皰,蚊蟲叮咬之後,會伴隨着灼疼、奇癢的感覺。

蚊子說:湖南的溫度和溼度事宜,而且我們要爲冬天儲備能量

專家介紹,立秋後湖南的溫度和溼度反而更適合蚊子活動。因爲初秋溫度多集中在25— 28℃,加上雨水豐富,有利蚊子生長、繁殖。

蚊蟲密度監測顯示,每年蚊蟲的密度分佈曲線呈" 駝峯狀",六月受晴熱高溫的影響,不少蚊子被" 熱死",八九月反而是其活動的高峯期。

此外,立秋後蚊子咬人更狠,是爲越冬儲備能量。專家說,溫度降到10攝氏度以下,蚊子就會停止繁殖。爲" 保命繁衍",蚊子只能靠瘋狂吸血來大量儲存過冬的營養。身體強壯、吸血量多的蚊子,更能捱過冬季寒冷期。

秋季是蚊子繁衍後代的高峯時期,蚊子異常活躍,這些雌蚊爲了在產卵時提供給後代更多的營養,攻擊性更強,所以,在秋季蚊子更" 兇猛",毒性也比夏季強得多。

晚上叮你的是淡色庫蚊白天咬你的是白紋伊蚊

淡色庫蚊是室內常見的蚊子,主要在晚上攻擊人,身體呈現淡褐色,可以傳播乙型腦炎、登革熱、瘧疾等多種疾病。

白紋伊蚊就是大家熟悉的" 花蚊子",在白天經常出現。伊蚊動作迅速,反應快,攻擊性強,人體被叮後短時間內就會起大紅包,抓撓可致發炎潰爛、傷處腫大。這種" 花蚊子" 一般活動於植物較多、溼熱之地,如草坪、樹林,甚至小區內灌木叢中。

此外,長沙常見的還有三種蚊子,它們主要活躍在農村地區,其中,中華按蚊和三帶喙庫蚊喜歡滋生在稻田、湖泊等大面積水域中,騷擾阿蚊多在畜捨生殖繁衍。

專家說,10月中旬後,蚊子就會減少,但並非所有蚊子都會消失。一部分成蚊會蟄伏在溫暖密閉的地方,如下水道、衣櫃後,這些蚊子又叫" 越冬蚊",它們會在第二年溫度適宜時產卵。

所謂的防蚊妙招不如隨手倒掉的一盆積水

由於蚊子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孑孓)、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其中卵、幼蟲(孑孓)和蛹三個時期的發育,都必須在水中完成,所以最有效的防蚊滅蚊方法就是清除積水。

專家介紹,任何防蚊妙招都抵不過你隨手倒掉的一盆積水,或者倒扣一個儲水容器的小舉動,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滅掉幾百幾千只蚊子的幼蟲。

家庭中,容易孳生蚊蟲的地方有廢棄的罐、瓶、盆、缸、澆水壺、花盆、花瓶等小容器積水,要及時清除。盆景、水生植物也是蚊蟲孳生的典型環境,3至5天左右換一次水,並清洗植物根部,以防止蚊卵附着在上面。

住宅周圍的環境積水也是蚊蟲孳生地,如房前屋後堆積的能聚集雨水的各種容器、地面坑窪、樹洞、竹洞、假山石洞、綠化帶中的各種垃圾容器等。因此,不用的容器倒扣放置,各種坑洞可用沙子或者水泥填平,一時不能清除的積水應加蓋密封,或者可投放殺滅蚊幼蟲的藥包。

瀟湘晨報記者 劉雙 實習生 王博 長沙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