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好好地把握自己的良心,多做善事,衆善奉行

學佛人要記住,

當你拿起佛書的時候,

當你腦子裏想幫助一個人的時候,

你的福分、因緣已經開始種下了。

中國禪文化講,生就是苦,人生就是生離死別、苦空無常,所以要廣種善緣。生命是以生老病死輪迴交替,沒有永恆的,所以以苦爲樂,因爲苦,我們才知道要珍惜;因爲苦,我們才知道要修心。所以能夠知道修心的人,纔會擁有佛的境界。寡慾才能清心,樂天知命無所求,一生求佛上西方。

很多人喫苦的時候經常在想:“爲什麼我在人間喫這麼多的苦啊?爲什麼我要這麼累?”師父告訴你們,消業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你的肉體不斷地去喫苦,去還債;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唸經、許願、放生來轉換自己的惡因和惡業。佛法講喫苦就是消業,喫苦越多,消業越快。就像我們身體不好,今天動手術很苦,但是動完了就好了,苦盡甘來。學佛人要福慧雙修,先修福,“福”從哪裏來?幫助別人,別人幫助你,你就有福了。“慧”從哪裏來?好好地學佛,懂得菩薩的智慧會照耀我們的人生。

在人間好好地把握自己的良心,多做善事,衆善奉行

當年佛陀在印度的時候,他曾經開示說:“世間有兩條道,一條是從光明走向黑暗,一條是從黑暗走向光明。短見之人是從光明走向黑暗,因爲他們貪圖人間的享受;擁有智慧的人是從黑暗走向光明。”

所以,你自己要想救自己的命,你才能救別人的命。要記住,很多人自己都不想救自己,怎麼樣能夠把自己的心安住在寂靜涅槃之中呢?不受外界的誘惑,那纔是究竟涅槃。

有一個年輕人,剛學佛不久,他就問師父:“師父,放下前世我不講,看看今世,爲什麼作惡的人往往這麼富裕,而善良的人卻這麼貧窮呢?”師父跟他說:“孩子啊,貧窮者,因爲我們不願意把我們的道德和富人的財富交換。道德是永恆的,財富可以每天更換主人,道德是別人搶不走的,財富是暫時的。靠作惡致富的人,他的內心非常空虛,他沒有道德,所以他的富裕也不會長久。”

做人不要去追求人間的名利財色,想一想,一顆腐爛的果子,當你摘到之後,喫進嘴巴里也會變味道,虛幻不實的人生就算你得到了,也是一種苦啊。所以要想不承受失去的苦,那就不能造下強奪的因。虛幻不實的人生離開我們真實的生命太遠,就像人間骯髒的地方,永遠不會乾淨和清潔一樣。

師父告訴大家,我們在這個人世間沒有一件東西是可以永遠地拿在手裏的,唯一的就是真理、佛理,所以不要爲自己的一點成績而滿足,不要用貢高我慢宣告自己的毀滅,好好地擁有自己的佛性、佛心,把這個世界的一切看破、看透,學會懂得無常,知道因果,你就是一個擁有基本智慧的學佛人。

觀世音菩薩曾經說過:“聞所聞盡。盡聞不住。”就是教導我們,你可以聽所有人間的事情,但是你聽到了之後,不要讓這些事情住在自己的心中,這是觀世音菩薩講的“聞所聞盡。盡聞不住。”你知道菩薩爲什麼告訴我們這樣嗎?因爲我們現在的耳朵就是喜歡聽別人講別人不好,就是喜歡聽不應該聽的東西。所以很多人,人家在說什麼,他一定要想辦法去聽,有時候人家不願意告訴他,他還要去問:“哎,他說我什麼啊?”師父告訴你們,要“聞所聞盡。盡聞不住。”不要讓聽到的東西住在自己的心中。

在人間好好地把握自己的良心,多做善事,衆善奉行

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一個人最怕什麼呢?”“你認爲呢?”小和尚說:“孤獨?”“不對。”“誤解?”“不對。”“絕望?”“不對。”“師父,那您說是什麼呢?”“孤獨、誤解、絕望,這是你內心的想象,都是你自己的一種感覺。人活在感覺當中,今天這件事情,你把它想得好了,你就會感覺很開心;你把它想得糟糕了,你就會很傷心。你內心沒有絕望、沒有害怕、沒有認爲有任何的誤解,你就戰勝了你內心的恐懼,你就會沒有恐怖,就會無恐怖故。”

很多人爲了一時的享受,別人說你一句,你開心半天,你的命運就像被別人掌握了一樣。很多女孩子打扮得很漂亮,就希望別人說她一句“好看”,如果別人不看,不說她好,她就會難過,你是不是把自己的感覺讓別人控制住了?我們何必去苦苦地追求那些感覺呢?

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一定會孤獨和煩惱。人的想法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學佛人要拋開幻想,經常提醒自己:你來到這個世界是幹什麼的?我們來這個世界是借假修真,因爲人間是最有希望的地方,一腳能昇天,一腳能下地。

所以在人間好好地把握自己的良心,多做善事,衆善奉行,能夠有力量幫助別人的人,那他就有佛的力量在幫助他;一個人能夠有力量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你的心就會有佛的力量在幫助你,所以行爲和你的心都有一種佛的力量在你的身上,你就是人間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