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成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經開區是安順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的前沿陣地;進入新時代,是充滿魅力、活力和創新力的新興城區。一路櫛風沐雨,經開區始終在改革發展的大潮中踏浪前行,闊步走出一條勇立潮頭、搶抓機遇、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

經開區 吳忠賢 攝

黔中崛起新興城

走進經開區,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多彩萬象旅遊城、澳維天下樂城、億豐國際汽車物流園、萬邦建材市場等一大批商業綜合體投入運營。在這片熱土,“三線”精神在此延續,經濟齒輪在此運轉,工業脈搏在此跳動,文化氣質在此沉澱。一幅幅明麗精美的照片勾勒出經開區的旖旎風光,反映着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一組組詳實的數據顯示着這片土地27年中翻天覆地的變化。

困難一個個攻克,目標一個個實現,藍圖變現實,願景變實景。

從直擊長空的山鷹飛機到星羅棋佈的食用菌大棚,從萬人空巷的黃果樹飛行大會到冉冉升起的婁湖明珠,從繁忙的黃果樹機場航班到疾馳的安順西站高鐵班列。在經開區,安順製造的外貿飛機走出國門、響徹寰宇。

三合苗寨 薛峯 攝

作爲省委、省政府重點培育的3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經開區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直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精進前行,充當着安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進取標兵!

據統計,經開區GDP增速連續7年保持全市第一;2018年,經開區城鎮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排位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經開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5項全市第一、1項第二。建區27年來,經開區建成區面積從最初的5平方公里拓展至36平方公里,佔主城區面積的36%,常住人口達32萬。城鎮化率達85.5%,爲全市第一。這些亮眼數據的背後,是經開區32萬人民的昂揚鬥志和奮發當先的激情,不斷增強着羣衆滿意度和獲得感。

婁湖生態公園 薛峯 攝

先行改革試驗區

時光回溯,1992年8月8日,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辦公。據《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二十年沿革》記載,經開區建區時的範圍是:東起老城建成區兩可間,西至楊家橋板凳山,北抵安普路、雙陽機場,南達貴昆鐵路、滇黔公路和貴黃公路成帶狀分佈。

初建的經開區敢字當頭,勇於嘗試。1993年,在全省首例將19939平方米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拍賣,被媒體稱爲“黔中敲響競叫槌”。當時的經開區,除了“三線”建設時留下的幾家軍工企業,周邊不是山,就是農田。經開區通過內聯外引雙向推進,“資源、市場全面開放,經濟、技術綜合開發”的工作思路,用足用活優惠政策,理順各種工作關係來提高辦事效率;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來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各項工作逐漸有了起色。至1995年,轄區內基礎設施初具規模,西航路十里長街自東向西延伸,一期開發框架已具雛形。

作爲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經開區是在倡導創辦“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試驗區的延伸與擴展。經開區工管委一直緊扣試驗區“多種經濟共生繁榮”的主題,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和探索,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增強競爭力,推動各種所有經濟在轄區內實現投資主題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

神駿文旅小鎮 薛峯 攝

90年代末,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經開區又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注重對生產型企業和工業項目的引進,並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到1999年,規模經濟以上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0萬元,將轄區原有零散的項目示範調整爲產業區域示範,逐步形成經開區的支柱產業。

2002年2月19日,安順撤地建市,同時明確了經開區爲縣區級建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經開區迎來了發展機遇,區內累計立項567個,項目資金達38.31億元,區內企業增至百餘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7億多元,兩稅收入爲5000萬元。

這一時期,經開區提出爲軍工企業打造一流環境的發展思路,吸引了分散在深山的雲馬、風雷、興安、安吉等多家軍工企業到區內投資建設,進一步形成了以飛機及航空附件、汽車零部件製造爲主的該科技產業集羣。2011年,國家將經開區土地開發面積調整爲11.45平方公里,所轄常住人口爲52362人。至2018年,經開區建成區面積擴展至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32萬。

一座座高樓、一個個高新企業,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刷新記錄。經開區每年發生的變化,如一圈圈年輪,鐫刻在歷史上。以公路爲線條、橋樑爲骨架,描繪航道、裝點在黔中大地上,繪就激動人心的壯美畫卷。

花安高速經開區段 張燕 攝

經濟社會大發展

站在2019年,回溯經開區的發展歷程。1992年8月8日,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成立;1997年5月15日,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定位全國創建“青年文明社區”示範點;1998年9月8日,安順星火技術密集區順利通過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驗收並掛牌;2008年2月20日,被確定爲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2016年12月31日,經開區在全市率先實現脫貧;2017年10月30日,國家火炬安順航空智能製造特色產業基地獲批爲國家級創新平臺;2017年12月27日,被確認爲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2018年7月31日,黔中(安順)物流園區獲授全國優秀物流園區及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

隨着全區經濟社會的大發展,經開區構建了公路、鐵路、航路的高效立體交通。該區在三年時間建成市政道路140多公里,近乎是建區時的6倍,道路交通規劃納入主城區交通路網進行規劃佈局,長達150公里的市政路網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脈絡,外延內接,與普定、鎮寧實現同城化,花安高速、高鐵更是讓經開區融入半小時零換乘的黔中重要交通樞紐。

2004年9月28日,在原安順機場基礎上改擴建的黃果樹機場正式通航,開通青島—安順—昆明的首條航線。如今,航空網絡佈局更趨完善,城市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在經開區,可以由黃果樹機場出發,直飛前往北京、上海、南京、青島、西安、杭州等10多個城市。

高鐵飛馳 李書林 攝

2016年12月,拉開了經開區高鐵時代的序幕,經開區範圍內的安順西站作爲全市規模最大的高鐵站,爲安順人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早上從經開區出發,上午就可以到昆明喫米線;中午可以到重慶、成都喫火鍋,也能到長沙喝上“網紅奶茶”;經貴陽換乘貴廣高鐵,下午可到廣州飲茶;一路向東,可以到上海喫晚飯;北上首都,可以到北京喫夜宵。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鄉協調成爲新亮點。通過對交通秩序、衛生環境等方面的大力整治,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經開區各項城市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現代化城市元素也越來越豐富。奧體中心健身設施齊備,婁湖生態公園成爲城西的“城市會客廳”,幺鋪特色小鎮兼具民國風情和特色美食,“十里荷廊”田園生態成爲鄉村振興新典範,是市民近郊遊的熱門目的地,黃齊生故居、神駿生態小鎮等打造文旅融合行業引擎。城區一步一景,如在畫中游,全區建成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2%以上,綠地率將達到38%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

奧體中心 廖育望 攝

奮筆書寫新篇章

從溫飽不足到接近小康,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從靠天喫飯到產業興旺,經開區正在奮筆書寫新的篇章。

聚福菌食用菌基地 楊元明 攝

經開區通過發展食用菌、蓮藕等綠色產業,促進羣衆就近就業,實現“戶戶有增收途徑、人人有脫貧門路”。在全市率先推行的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和“互聯網+教育”等改革舉措,有效促進師德師風和教學質量雙提升;率先完成農村公路“組組通”三年攻堅建設任務;“醫聯醫共體”助推“大醫療”改革,讓羣衆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優質醫療服務;通過村居自治“七個一”、“大政法、大徵收、大羣團”的三大部制等系列舉措,全區社會治理得到大幅提升;狠抓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醫療住房等四場硬仗,把握東西協作機遇,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18年該區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實現了脫貧出列,推進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建設,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一組數據顯示,經開區近年來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增長,與2012年相比,2018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從42.61億元增長到135.25億元;財政總收入從5億元增長到14.9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11.5億元增長到33.5億元;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從27.12億元增長到80億元,年均增速達31.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617元提高到3169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710元提高到12179元,均排位全市第一。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經開區32萬幹部羣衆努力走出了一條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發展之路,拼出了經開區的大發展、大跨越。未來,經開區將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創新發展、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圍繞2025年打造千億元級園區目標,全力深化推進工業化產業發展,着力打造一座產城融合的黔中新城。

(來源:安順日報)

圍觀

熱門

精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