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怎样吃橘子?

正是橘子刚刚上市的季节,带着青黄的橘子冒着鲜香,让人忍不住下手。一般来说,用手剥开,掰下一瓣,扔进嘴里,边吃边聊呗!

现代生活太仓促,以致我们对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胃,甚至对吃下的一瓣瓣橘子都知之甚少。

你可以看看梁文道在《味道之味觉现象》一书中描述的“吃橘子”,也许会生出不一样的体悟:

“不要像平时那样一边剥橘子一边吃,而要专心地剥开橘子的皮,感受它刹那间射出的汁液,闻它散发于空气中的清香。然后取出一瓣橘肉,放进口中缓慢地嚼,全神贯注地体验门牙咬断它,臼齿磨碎它,舌头搅动它等每一个动作,直到它几近液化,通过食道吞咽下去为止……

文笔很老辣,步骤很一般,谁不是这样一咬、一磨、一搅,解决一个橘子的。但平心而论,能全身心体验到橘子的曼妙清香的,不多。“橘子禅”吃的是橘子,修的是本心。而我们,吃的是橘子,橘子而已。

太多比橘子更重要的事情,正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所以大多数人靠习惯在进食,脑子里填满了各种要紧不要紧的琐事。早上为了赶上公交,一边奔跑,一边把油条、包子三下五除二塞进嘴里。中午叫份快餐,食不知味,眼睛落在电脑屏幕上。晚餐要么免了,要么就是在与朋友的闲谈中,不知不觉撑圆了肚子。

可以说,除了吃这个动作,我们身体的所有感觉器官基本上都离开了食物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念饮食悄然流行。这种源于佛教的饮食方式,想让你体会到自身的变化,全身心投入“吃”这件事里。只专注于当下,凝神于此刻。只做一件事,不顾其他。

有人提出可以先拿一粒葡萄干来练习正念。

首先,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深呼吸,放松自己。然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小小一粒葡萄干上,专心观察它的颜色、光泽,甚至表面纹路。再把葡萄干放在鼻前,嗅嗅它的气味,并留意任何香气及身体的反应。最后把它放进嘴里,同样是一咬、一磨、一搅……

葡萄干还是葡萄干,只是没了手机屏幕干扰,味道就变得立体起来。专家说,正念就是“有意识”,主动关注自己对某事物的直接感觉。入门级更多是身体感觉,比如感受自己的呼吸、心跳、体温等,再逐渐升级到日常习惯性动作,比如刷牙、洗脸、喝水、吃饭……正念饮食只是其中之一。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哪来这样的闲情逸致,但不急,即便是喝口热茶或品味咖啡,也可以尝试慢下来,放下其他。即便你如此热爱阅读,也不必同时进行。你可以翻阅几页书,然后放下来,再端起咖啡杯,抿一小口。再接着读一页书,再放下……

没事,都来得及,不分先后。在一家人难得的聚会上,要求大家坚持5分钟只是进食的时间……难怪有的餐厅会要求食客在餐前把手机收纳起来,即便不是正念进食,至少不要盯着手机屏幕进食,吃完一顿饭,连餐厅名儿都记不住吧?

你都怎样吃饭?这真是一个灵魂之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