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單車業務永安行在2017年全部剝離並與哈羅單車合併。2017年10月31日起,永安行不再從事無樁共享單車業務。

(原標題:永安行2019年淨利大增逾三倍 共享單車迎來曙光?)

共享出行的需求,正在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1月12日下午,永安行發佈公告稱,預計2019年的淨利潤爲4.89億元~5.37億元,同比增長310.00%~350.00%。這一信息刺激該公司A股股價連續兩日漲停。


永安行解釋,主要是因爲在報告期內,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大幅升值;二是因爲新產品的投入,爲共享出行平臺的收入帶來了增長。永安行前期高投入的新能源助力單車投入共享出行市場,以及永安行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及共享電動汽車等全方位佈局的形成,促進了共享出行的發展。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已經結束了補貼亂戰的局面,迴歸良性競爭。但是,對於美團單車、哈囉出行來說,要走向全面盈利,還有一段路要走。

差異化策略奏效

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永安行公司年報顯示,永安行2017年淨利潤5.16億元,2018年淨利潤1.19億元,同比大幅下跌了76.89%。對此,永安行解釋,主要是由於2017年公司出售了旗下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獲得5.18億元投資收益,而2018年度無相關投資收益導致。

過去幾年,永安行一直想要補短板佈局共享單車,在共享單車迅猛發展的2016年下半年,永安行入局付費共享單車,先後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線城市進行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大約爲5萬輛。但這項業務發展並不如意,公告顯示,2016年永安行共享單車業務收入只有36.83萬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僅爲0.05%。

2017年10月24日,永安行旗下子公司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低碳科技”)併購了哈羅單車,進一步開拓其在共享單車領域的市場。而2017年,共享單車進入發展尷尬期,共享單車領域亂象叢生,諸多共享單車紛紛下線,僅剩了哈羅、美團等兩大玩家。

線下管理的難題是共享單車仍難突破的瓶頸。進入2018年來,共享單車告別了野蠻生長,共享單車公司連續倒閉或被收購,市場也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另一方面,政府由原先的鼓勵變爲觀望、由觀望變爲主動作爲,多地政府已對共享單車實施清查收理,多個城市的投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10月31日起,永安行不再從事無樁共享單車業務。隨後,在2019年開始佈局新的共享單車模式,即新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將公共自行車系統與共享單車相結合,另外,開拓了網約車服務,進一步擴大了在共享出行領域的市場。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8月,北京市東城、西城兩區的公共自行車週轉率同比增長,已經超過了共享單車,也加大了公共自行車與共享單車聯手合作的可能。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永安行的業績驅動因素主要是在三四線城市及區縣級地區的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已投放客戶後續二三期挖掘需求。另外,公司投資的常州智能交通裝備基地投產,也緩解了公司產能瓶頸,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未來,有望通過廣告、新零售等增值業務,從而推動商業模式轉型。

共享單車進入盈利期?

據瞭解,永安行鍼對共享單車存在的亂停亂放等問題,結合公共自行車的停放有序的優點,做出了新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在蘇州、杭州、南昌等地,公共自行車也向共享單車學習,延長運營時間,開發手機線上租車程序。

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也在向公共自行車積極“取經”。比如哈羅單車也設立了無樁電子圍欄,使共享單車能夠和原來“有樁”的公共自行車站點實現“通借通還”,緩解了用車高峯期用戶還車難的問題。

作爲哈囉出行的第二大股東,永安行在投資上的收益似乎更有前景。前述中信建投分析人士認爲,永安行的利潤大增主要是因爲投資收益,主業其實一般。“共享單車競爭退潮之後,行業競爭壓力減輕,將爲公司有樁業務的推進留出空間。永安行與哈囉之間的業務其實是廣義上的競爭,賽道也略有不同。有樁公共自行車未來將與無樁共享單車在城市層次,形成差異化競爭,有樁的主要目標客戶位於三四線城市。”

對於這一問題,永安行公司董祕去年4月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曾表示,公司一直按照自己的戰略規劃,來做有樁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助力車,以及共享汽車的共享出行平臺業務。共享單車業務永安行在2017年全部剝離並與哈羅單車合併。

無論是有樁還是無樁的共享單車,都迎來了喘息的機會。此前,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韓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哈羅單車可能是第一家盈利的平臺,因爲商業模式已經完全跑通。商業運營的核心,是通過提升資產效率來降低運維成本。

2019年上半年,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全部集體漲價。“公共自行車的盈利空間一直都在,只不過過去幾年被壓制了。在集體提價後,共享單車行業可能會提早止損。”前述中信建投分析人士認爲。

不過,在盈利期到來之前,共享出行平臺仍然需要找到自我造血的路徑,活下去纔是當務之急。據報道,ofo在2018年6月清償了第一筆半年期的債務,第二筆債務也即將在2020年的2月到達還款期限。而在其與天津富士達的一起合同糾紛中,法院發現ofo名下已經沒有可以被執行的財產。

ofo能代表整個行業嗎?艾媒諮詢CEO張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爲,單車出行仍然是剛需,不能將ofo和小藍單車等公司的問題,歸結於整個市場。“永安行的運營業績,至少讓行業看到了希望吧。但是這個收益要看長期,而不是短期的業績。總的來說,共享單車未來仍然要在產品體驗、收益和用戶層面找到平衡點。”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