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是改變世界的支點

  撰文/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劉哲

  檢察官是個什麼官?

  我現在要說他不是多大的官,但他卻是法律人改變世界的支點。

  這個支點根植於歷史的深處。

  檢察制度凡二百年,風雲變幻,浩蕩已成世界大勢;中國檢察上百年,跌宕起伏,但終因法治而勃興;檢察改革數十載,兜兜轉轉,站在歷史的十字路,而今邁步從頭越。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出生於法蘭西,身世可以追溯到古羅馬,中文名字來自東瀛,我們被稱爲革命之子,我們滌盪了舊世界,因爲我們代表了人民的名義、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我們骨子裏流淌的是法治的血液。我們在偵查與審判的山谷之間,闢出一條檢察之路,從此纔有了控審分離的現代法治,支撐法庭成三角構造。正因此,這也是一條法治之路。這條路不是流水線中可以簡省的一環,它是法治的中樞神經,牽連四方,傳導着正義的訊息。如果中樞神經被切斷,我們只能臥牀不起。

  我們身在何方?

  我們處在一個日益複雜的社會,正因爲複雜,對法治的渴求才格外強烈。法治就是統御複雜社會的超級算法,這種計算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力的負荷。我們處在一個個人崛起的時代,個人的權利訴求、影響力都在加速增長。我們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網絡化、城市化、規模效應正在推動社會變化呈指數級加速。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其實這是人類進化的一個拐點,我們只是剛好處於加速期。

  我們向何處去?

  我們的腳步不敢慢下來,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對方向。我們必須根據司法規律配置有限的檢察資源,整合核心職能打造拳頭型檢察產品。我們不是在套用經濟學,只是借鑑經濟學的理性思維,以用戶爲導向實現司法效能的最大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就是爲了增加靈活性體現法治產品的人性屬性,案件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是一個個檢察官辦案辦出來的,讓能聽見炮火的人去指揮戰鬥,讓直面法庭的人做出決定,我們才能對法治的勝利更有信心;專業化、精細化是爲了植根於本土資源創造更加精緻的法治產品,適應社會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的個性化,這就是法治的供給側改革。

  讓我們再出發。

  我們扛着法治國的大旗再出發,其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漸進的,但其前途也必將是光明的,因爲它是司法規律的迴歸,是檢察官天然使命的迴歸。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一次遲到的“歸來”。我們的出發並不是在權力分配的蛋糕上博弈,只是在努力尋找日漸迷失的本我。司法責任制改革也是一場司法官人性的解放運動,就是要打破無往不在的行政枷鎖,像實現“包產到戶”用價值規律來引導人性一樣,用司法規律來引導司法官的人格,實現我們一直期待的每一個個案的公平正義。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在法科生考慮職業選擇的時節,我想跟他們說,檢察官是一條艱難的路。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對於檢察官這份職業應作如是觀。

  因爲改變世界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希望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別來。

  因爲你永遠也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你也無法駕馭日益增加的複雜性。

  無論是面對瀆職違法、濫權偵查、執法不公、有組織犯罪、壟斷企業、算法霸權,你都要堅持法治理想,毫不退縮。你是在與最隱蔽、最強大的惡在做鬥爭,沒有膽色,別來。

  就好像面對伏地魔,你需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永遠也不要低估了人性的惡意。

  但沒有悲天憫人的慈悲和同理性,也不要來。

  因爲你無法懂得什麼叫了解之同情,感受什麼是生命的不得已。

  你無法懂得你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是公衆的價值觀,是國民對法治的期待。

  因此,永遠也不要放棄人性的善意。

  從檢十四年,也見過很多同事離開,他們也問過,留下來在幹什麼?

  我跟他們說我想在體制內推動點什麼,總是需要有人推動吧。

  我希望這個世界因爲我而變的更好。

  我始終珍視每一個辦案機會,因爲我把每個案件都看作是改變世界的支點。

  針對賭博機問題發出批量立案監督線索,推動專項工作開展,針對徇私枉法、利用職權辦理虛假戶口等發出偵查監督或職務犯罪線索,針對合同詐騙、僞證、金融犯罪、毒品犯罪、賭博犯罪、故意傷害等各類犯罪發出追訴函,發出各類訴訟監督線索函共計30餘份,讓辦假戶口的警察被繩之以法,追訴的毒販被判無期,追訴八千萬的漏罪被提起公訴。發現快遞員因使用虛假駕照加油被批量定罪之後,緊急組織刑事政策的研究並出臺,推動把住刑事訴訟關口。

  很多是點的問題,但我習慣於思考制度化的解決方案。

  因爲有時候你的一小步,就是世界的一大步。

  推動去審查報告化與去行政化,北京現在一年以下的速裁案件不再撰寫審查報告,直接撰寫起訴書了;三年以下速裁案件審查報告可以表格化,也可以不撰寫審查報告;所有認罪認罰案件不用再撰寫三綱一辭。初略估計可以解決30%的工作量。

  檢察官逐漸從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出庭、訴訟監督這些更需要創造性的工作當中。

  設計並組織研發了出庭能力培養平臺,將競爭機制引入出庭觀摩之中,全市檢察人員實現隨時相互預約觀摩庭審,上線以來觀摩庭從每年100場達到2000場,實現量級躍生,出庭觀摩、經驗分享實現日常化,並藉此磨練更加強大的指控能力回應以審判爲中心的召喚,將庭審打造成檢察制度的發言席和宣傳欄,以自組織的管理模式理順檢察內部激勵體系,在法庭上強勢迴歸,使公訴人成爲人格化的檢察制度,以指控立德、立言、立行,以思想力、語言力、行動力贏得實實在在的公信力。

  從起訴書到審查報告、從不起訴到無罪、從審查到出庭、從公訴腔到公訴老炮兒、從司法直覺到司法理性、從檢察官到書記官、從檢警關係到捕訴一體、從認罪認罰到缺席審判、法律的價值觀到法治的信仰、從首席公訴人到司法官退休返聘制度、從司法到算法、從人性到制度,是檢察官這份職業引發了我的思索,也激發了我改變世界的衝動。

  我呼籲將以往分散用力的檢察佈局向訴權方向集中,以專業化細化訴權分工,以訴權爲核心整合檢察職能,打造檢察覈心競爭力。重新詮釋公訴權內涵,將公益訴訟注入其中,使公益訴訟與指控犯罪成爲新時代檢察制度的雙輪驅動,通過系列標誌性訴訟向霧霾爲代表的環境、生態、食品藥品等民生領域的體制性問題開炮,通過公益訴訟整合全社會公益資源,系統性、全方位對民生領域積弊開刀,爲公衆代言,爲億萬百姓發聲,扛起優化社會機理的大旗,使公益訴訟成爲新時代檢察制度的戰略增長點。系列文章結集爲《檢察再出發》已於近日出版,爲改革提供思路。並在實際工作中,直接推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辦案機制完善,形成一份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書、一個檢察官統一行使辦案和出庭職權的新模式。

  隨着司法辦案責任制的落實,手握捕訴大權的檢察官已經成爲真正的檢察官,對於認罪認罰案件提出的量刑建議,法官原則性上要接受,而這部分案件將佔到全部案件的絕大多數。檢察官已經成爲審前程序的主導者。

  檢察官在追人刑責、斷人清白時,依憑的是自己的判斷和良知,而不再是從背後傳遞的那些我們看不見、夠不着的聲音。

  而我們審視、處斷的也不僅是案件,更是別人的人生。

  我們所要改變的也不是一兩個問題,而是這些問題背後的整個世界。

  檢察官這份職業就是改變世界的支點。

  你敢來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