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記者聯合會,這個簡易股份公司的創立者彙集了衆多攝影師,這些攝影師都是我們在法國新聞攝影發展過程中耳熟能詳的:尤其是讓·蒙特(Jean Monteux),他首先在新聞圖片銷售領域嶄露頭角,後來成了伽瑪圖片社的老闆。在本書第一章中,法國記者、多家新聞攝影社前社長米歇爾·波什將讀者帶回了昔日圖片社的風起雲湧,在那段歲月中,戰爭、生意與攝影師們的熱情交織在一起,誕生了一張張見證歷史的照片。

在數字化時代,圖片社的輝煌似乎已成過去。近日,由後浪出版社出版的《四十年新聞攝影:圖片社時代》一書通過75張照片與鏡頭背後的拍攝者的自述,回顧新聞圖片社時代的興盛。在本書第一章中,法國記者、多家新聞攝影社前社長米歇爾·波什將讀者帶回了昔日圖片社的風起雲湧,在那段歲月中,戰爭、生意與攝影師們的熱情交織在一起,誕生了一張張見證歷史的照片。這些照片讓人思考,當數字化新聞攝影開始創造自己的時代的時候,它將留下怎樣的歷史。

1937年,羅貝爾·皮埃爾(Robert Pierre)時任薩弗拉圖片社(SAFRA)社長,當時有許多國外新聞圖片社進駐巴黎, 比如凱斯通圖片社(Keystone)、美聯社以及大世界圖片社(Wide World Photo),對此他表示:“法國人仍舊忠於他們的惡劣習慣,他們犯的錯誤在於錯誤地估計了這類企業帶來的風險。與其否認顯而易見的事實,他們更應該做的其實是通過這些圖片社來尋找有益於取得進步的經驗教訓。”

這些圖片社擁有全新的商業手段,以及對於新聞的另類視野,他們將給法國圖片社帶來兩種後果:消失或聯合。到20世紀末,似乎歷史又重演了。考比斯圖片社和蓋蒂圖片社的建立也造成了類似的影響。

銀鹽攝影的黃金時代將持續不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對圖片社而言,這是一個充滿危機、紛爭、新生和重生的黃金時代,而圖片社的主要活動就是爲報紙雜誌提供圖片,這得益於爲數衆多、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攝影師。

牆的倒塌,柏林(德國),1989年11月9日。

20世紀30年代,巴黎成爲攝影之都

直到20世紀30年代,攝影師們大多還是使用木質相機進行工作,比如高蒙9×13。這種情況下他們每進行一次報道只能拍兩到三張照片。儘管奧斯卡·巴納克(Oscar Barnack)從1913年就開始使用24×36的膠片,但是直到1930年第一批萊卡相機(Leica)才真正投入市場。“不是所有人都使用萊卡相機,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做得更多。除了祿來福來相機(Rolleiflex)的無條件支持者,還有一些人只用埃爾曼諾克斯相機(Ermanox),這款相機體積小,質量輕,可以不開閃光燈拍攝室內照片。德國攝影師埃裏克·薩洛蒙(Erich Salomon)就是個中高手。”在20世紀30年代,新聞攝影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報社、雜誌社的老闆們認爲新聞攝影是賣出報刊的絕佳手段。此外,1932年至1936年,紙張價格下降使得增加分頁成爲可能。

紅色高棉軍進入城市。金邊(柬埔寨),1975年。

西班牙內戰或者神話的誕生

“攝影曾經兩次被創造出來。首先是一個世紀以前尼埃普斯(Niépce)和達蓋爾(Daguerre)創造了攝影,然後是我們。” 1930年,卡洛·裏姆(Carlo Rim)如此宣稱。他當時擔任《見聞,一週新聞》(Vu, journal de la semaine)插圖雜誌的主編,這本雜誌是呂西安·沃熱爾(Lucien Vogel)在1928年3月21日創辦的。而法國共產黨的週刊《見聞》(Vu)(1928—1940)和《目光》(Regards)(1932—1939),後來也成了新式新聞報道方法的展示櫥窗,這種新的風格更具現實批判和人文關懷。

1936年,埃萊娜·羅歇-維奧萊(Hélène Roger-Viollet)到比利牛斯地區進行新聞報道。她很快意識到,應該去往西班牙。“那時候真的不缺志願者,他們自願去戰鬥或者以符合西方新聞界要求的優秀新聞報道來做見證——直到最近,人們還在墨西哥發現了一隻手提箱,裏面是由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和姬達·塔羅(Gerda Taro)拍攝的4500張照片。”

1937年7月26日,姬達·塔羅(羅伯特·卡帕的愛人)在前線身亡。她的葬禮在拉雪茲神甫公墓(Père-Lachaise)舉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是第一次一名攝影記者的逝世得到媒體這樣的大力關注,而她還是一名年輕女性。

羅伯特·卡帕和他的伴侶,成了戰地攝影師的模範,是一代又一代職業攝影師的楷模。

警戒芥子氣的士兵,納克法(NAKFA)前線(厄立特里亞),198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潛入軍隊的攝影師們

20世紀30年代末,國際形勢緊張促進了新聞攝影的交易。

除了薩弗拉、特蘭普斯(Trampus)及亞歷山大·加拉伊(Alexandre Gara?)所率領的凱斯通等著名圖片社,許多其他的圖片社不過是出於某種商業目的聚集了幾個攝影師朋友的圖片社。

在法國被佔領時期,許多攝影師和圖片社都受到了納粹軍隊的嚴重影響。反猶太人的法律已經導致許多猶太攝影師從德國出逃,而在這個時期,他們不得不再次逃亡。

阿吉普(AGIP)圖片社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在1940年6月,圖片社社長羅伯特·科恩(Robert Cohen)不得不停止活動, 1941年7月3日,圖片社被註銷了商業登記證。1942年7月20日,佔領時期的政府頒佈了一項法令任命凱斯通、拉佛、大世界圖片社以及法新社的社長。

美軍的進攻,費盧傑(伊拉克),2004年。

從諾曼底登陸到解放法國

“1944年6月6日,那是一個週二,我很早就被吵醒了。拉開遮光窗簾,我發現這仍舊是陰沉的一天,令人不快,甚至比英國的春天還要冷。” 約翰·戈弗雷·莫里斯(John G. Morris)這樣寫道。1944年6月6日,在倫敦,他等着來自弗蘭克·謝爾謝勒(Frank Scherschel)、戴維·謝爾曼(David Scherman)、喬治·羅傑(George Rodger)、拉爾夫·莫爾斯(Ralph Morse)、鮑勃·蘭德里(Bob Landry)和羅伯特·卡帕的照片,《生活》雜誌預定了這些關於歐洲反法西斯鬥爭的報道。“我們的任務在於爲下一期本該被停刊的《生活》雜誌提供關於戰鬥的照片。”約翰·戈弗雷·莫里斯補充道。1944年8月25日,戰時通訊員們都在巴黎,而約翰·戈弗雷·莫里斯收到了1300張關於解放巴黎的照片。

被包圍的總統府,格羅茲尼(車臣),1995年1月6日。

“然而,因爲缺錢而且缺人,在1945年12月創立一家圖片社完全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雷蒙·格羅塞(Raymond Grosset)這樣寫道,當時他在爲自由法國奮戰之後重新回到了首都。“唯一待在巴黎的匈牙利女攝影師艾爾吉·蘭道(Ergy Landau)是個猶太人,她拒絕戴上黃星,而她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沒有被揭發。她與《自由射手報》(Franc-Tireur)的社長非常要好,正是她在1945年向我建議重開拉佛圖片社,夏爾·拉多(Charles Rado)於1933年在巴黎創立了這個圖片社。”

“夏爾·拉多,與他的同行瑪利亞·埃斯內(Maria Eisner)創立了這種形式的圖片社,這種圖片社是以委託的方式運作的,而不再僱用拿工資的攝影師。這種圖片社與攝影師之間的新型關係,保證了攝影師的獨立性,這類似於畫家與畫廊,也就是他和代理之間的關係,這種變化與許多著名圖片雜誌的迅速發展並行不悖,首先是德國,然後是法國《競賽》(Match)、美國《時代》和《生活》、英國《圖畫郵報》(Picture Post)以及意大利《時代》(Epoca)雜誌。”羅貝爾·杜瓦諾(Robert Doisneau)、維利·羅尼(Willy Ronis)、吉賽爾·弗羅因德(Gisère Freund)很快與雷蒙·格羅塞齊聚一堂,地點在阿爾及爾街,他阿姨的公寓。

“1947年5月22日, 羅伯特·卡帕邀請我到比爾(Bill)和麗塔· 範迪弗特(Rita Vandivert)家喝一杯,他們家在格林威治村莊(Greenwich Village),這次聚會是爲了慶祝一個國際攝影師合作社的創立。”約翰·戈弗雷·莫里斯寫道。羅伯特·卡帕、大衛·西蒙、範迪弗特一家、瑪利亞·埃斯內,瑪利亞是這一羣人當中唯一一個有做圖片社經驗的:她曾經於1934年創立了聯盟圖片社(Alliance Photo)。“在範迪弗特家的雞尾酒會上,羅伯特·卡帕、大衛·西蒙和瑪利亞·埃斯內一起暢飲香檳,慶祝馬格南圖片社的誕生。”

輝煌的三十年

在戰後這段時期,有三家法國圖片社競爭新聞報道:阿比斯(APIS),達爾馬斯,記者聯合會。

“通過一篇又一篇的稿子,我終於加入了一家小新聞通訊社——記者聯合會。當時它的領導者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男人,他讓我們叫他喬治·德·韋斯(Georges de Vaysse),但實際上他的本名是弗拉基米爾·裏奇科夫(Vladimir Richkoff)。他會說很流利的德語,聯邦德國最大的雜誌社都是他的客戶,比如《施特恩》(Stern)、《邦特畫刊》(Bunte Illustrierte)或者《快報》(Quick)。”熱拉爾·德·維利耶(Gérard de Villiers)講述道。

在記者聯合會,這個簡易股份公司的創立者彙集了衆多攝影師,這些攝影師都是我們在法國新聞攝影發展過程中耳熟能詳的:尤其是讓·蒙特(Jean Monteux),他首先在新聞圖片銷售領域嶄露頭角,後來成了伽瑪圖片社的老闆。還有一個小祕書,莫妮克·庫茲內特佐夫(Monique Kouznetzoff),她後來成了人物攝影女王,先後進入伽瑪圖片社、西格瑪圖片社,最後進入H&K。

與之相對的還有俄國王子:梅爾希奧·路易·馬裏·達爾馬斯(Melchior Louis Marie Dalmas),波利尼亞克(Polignac)侯爵,他出生於1920年6月1日,是一個老托洛茨基分子,摩納哥親王蘭尼埃(Rainier)的表親,自稱路易·達爾馬斯(Louis Dalmas)。1956年7月14日,他創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圖片社,所用場地是《法國之夜》(France-Soir)的皮埃爾·拉扎雷夫(Pierre Lazareff)提供的。

被包圍的總統府,格羅茲尼(車臣),1995年1月6日。

達爾馬斯圖片社僱用了75位職員,在巴黎塞巴斯托波爾(Sébastopol)大街55號擁有6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

當時年輕的戈爾申·希帕尤格魯(G?k?in Sipahio?lu)也曾在達爾馬斯圖片社工作過:“1961年,我剛剛成功拿到一個獨家新聞:拍攝了恩維爾·霍查(Enver Hodja)治下的阿爾巴尼亞,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國家。”

“我給《巴黎競賽畫報》打了電話。他們出2000法郎買下我的照片,並且建議我去達爾馬斯圖片社看看,達爾馬斯圖片社問我這個報道主題要價多少。我說1000美元。他們把錢給我了,然後我回到了土耳其。”

“我們就像鯊魚,做過很多未經許可的事情,”雷蒙·德帕東回憶道,“我跑到世界各地,費用全部報銷不需要我承擔,我擴大了雜誌的報道範圍。我買了許多衣服,西裝革履,經常拜訪名人明星。對我來說,18歲時的夢想就是給芭鐸(Bardot)拍照。”

“1962年的時候,圖片社銷售員這個職業還不存在,”阿蘭·迪皮(Alain Dupuis)說,“當我從軍隊回來——我參加了阿爾及利亞戰爭——我先發了一個小廣告。結果我收到了四十二份推薦!時代確實是變了……我的繼父讓我去那裏,那裏指的是阿比斯圖片社,它是由弗朗索瓦·格勒尼耶(Fran?ois Grenier),前《法國之夜》職員剛剛創立的,位於特雷維茲(Trévise)街,就在巴黎大道附近。我去了那兒,毛遂自薦,然後第二天我就開始工作了。”

“弗朗索瓦·格勒尼耶是個真正的記者,但卻不是個生意人。他對電影非常感興趣。那時候攝影師們都偷拍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麗茲·泰勒(Liz Taylor)和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卡拉斯(La Callas)……關於這些人的報道總是能大賣。市場已經形成了。但是伽瑪圖片社的創立,就如同當頭一棒!”

伽瑪、希帕、西格瑪:“3A”的戰爭

戰爭傷殘者,弗里敦(塞拉利昂),2005年。

1973年的秋天,三駕馬車——伽瑪、希帕、西格瑪——將開始統領新聞攝影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

這是激烈競爭的開始。“人們說:我在紅燈的時候追上了他。”阿蘭·迪皮回憶。他騎着小型低座摩托車,用眼角餘光監視着伽瑪圖片社的銷售員讓·蒙特(Jean Monteux):目標是第一個趕到《巴黎競賽畫報》!

由伽瑪、希帕、西格瑪打響的這一場巨大的戰爭給許多獨立攝影師以及小型圖片社帶來了嚴重的後果。1972年,布若姆·孔索爾(Boojum Consort)團隊—匯聚了約六名自由職業者,其中包括賀拉斯(Horace)、熱拉爾-艾梅(Gérard-Aimé)、米歇爾·波什(Michel Puech)、現在就職於《解放報》(Libération)的馬克·塞莫(Marc Semo)以及北極星圖片社的創始人讓-皮埃爾·帕皮(Jean-Pierre Pappis)——他們每一張被巴黎的週刊存檔的照片,都能拿到20法郎的回報,直到有一天,這些週刊的圖片部負責人向他們展示了成堆的照片,這些照片是“3A”的銷售員們丟在他們辦公室的——免費!

照片,曾經是稀有物,卻從此開始變成了大量供應而且廉價的商品……

20世紀80年代:財源滾滾的銀鹽攝影

20世紀80年代是新聞攝影的第二個興盛時代:因爲有大量的廣告帶來的效益,財源如流水滾滾而來。

1979年3月1日,《地理》(Geo)雜誌在法國發行。它由阿克塞爾·甘茲(Axel Ganz)領導的普利斯瑪出版社(Prisma Press)發行。羅貝爾·菲斯(Robert Fiess)當時是出版社主編,而西爾維·勒博(Sylvie Rebbot)負責圖片部。《地理》雜誌是這個時期最能代表新聞攝影趨勢的出版物。

一個新的概念,“雜誌”,在編輯部開始興盛起來。這一概念涉及的是利用漂亮的彩色圖片,來講述人類的冒險、旅行、醫學或科學上的探索。

海上移民,蘭佩杜薩島附近(意大利),2011年4月2日

伽瑪、希帕和西格瑪圖片社都忙於追尋“新聞熱點”和“人物”,它們都沒有準備好應對市場需求的改變。這似乎讓小型圖片社有了些許立足空間。

1978年,安妮·布拉(Annie Boulat)建立了宇宙圖片社(Cosmos Photo),並在接下來的十年裏成爲羅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和大衛·伯內特(David Burnett)兩年前在美國創立的聯繫圖片社的代理。1989年,聯繫圖片社在巴黎開設了自己的辦事處,由多米尼克·德沙瓦納(Dominique Dechavanne)管理。

1980年3月,西格瑪圖片社主編格扎維埃·佩裏塞(Xavier Périssé)以及米歇爾·波什提出倡議,與攝影師菲利普·沙利亞(Philippe Charliat)、皮埃爾·佩蘭(Pierre Perrin)、克里斯蒂安·勞施(Christian Rausch)共同建立了記者公司。馬克·格羅塞(Mark Grosset),也就是隸屬拉佛圖片社的芭芭拉和雷蒙·格羅塞(Barbara et Raymond Grossset)的兒子,加入了記者公司,而在此不久之後,記者公司象徵性地花了點錢,得到了萬歲圖片社的名字。記者公司於1985年10月宣告破產,被拉什圖片社收購,後者後來也被收購了。在一年之內,三家圖片社都倒閉了,後來攝影基金會開始遍地開花。

1981年4月,集體新聞圖片社誕生了,創始人有布魯諾·海爾根(Bruno Helgen)、菲利普·雅羅(Philippe Jarreau)、迪迪埃·拉沃(Didier Lavault)、樊尚·勒盧、喬治·梅里永、雅克·託雷加諾(Jacques Torregano)以及曼努埃爾·維默內(Manuel Vimenet)。他們的專長是法國新聞,尤其是政治領域。1981年,他們對總統競選做的圖片報道使得他們有了名氣。後來,這家圖片社的主要創始人的身影還出現在費德圖片社以及稍晚一些的發散圖片社中。

從1985年開始,法新社的圖片部跟隨了路透社和美聯社的步伐,顯著地實現了現代化。信息技術被用來進行檔案管理,隨着第一次海灣戰爭的進行,這項技術也開始被用來進行圖片傳播,到21世紀初它就完全征服了攝影界。

士兵,敘利亞,2013年。

如同1937年的巴黎,人們並沒有防備比爾·蓋茨1989年在西雅圖建立的小公司:考比斯圖片社。十年之後,它收購了西格瑪圖片社,這是第一聲驚雷,昭示着降臨到“法式”新聞攝影頭上的狂風暴雨。這是衰落的歷史,在《四十年新聞攝影:西格瑪時代》中有描述。

但是,第二次數字化革命之後,又誕生了許多“小型圖片社”,人們更願意用“團隊”這個詞來形容它們:公衆之眼、麥歐普……

在雙子塔(Twin Towers)倒塌前夕,亞歷山德拉·布拉(Alexandra Boulat)、若恩·漢威(Ron Haviv)、加里·奈特(Gary Knight)、安東寧·克拉託奇維爾、克里斯托弗·莫里斯、詹姆斯·納赫特韋以及約翰·斯坦梅耶(John Stanmeyer)在紐約共同建立了VII 圖片社。幾年之後,也就是2007年,與VII理念相近的努爾圖片社誕生了,其攝影師有斯坦利·格林(Stanley Greene)和尤里·科濟列夫(Yuri Kozyrev)。

就像越南戰爭、南斯拉夫戰爭、車臣戰爭期間一樣,從2011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將爲新一代新聞攝影師以及圖片社的誕生提供機會。我們還記得IP3新聞圖片社和它的創始人之一雷米·奧什勒克(1983—2012),他在敘利亞被殺害了。但即將來臨的又是另一段歷史,數字化新聞攝影的歷史。

(本文節選自《四十年新聞攝影:圖片社時代》一書第一章,原標題爲《一個世紀以來的新聞攝影圖片社》。文中圖片均出自該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