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市博物館在12月繼續推出一系列充滿民族韻味的少兒公益活動。在這裏,小朋友們可以感受古詩風韻,繪製飛檐翹角,體驗古法扎染,製作服飾轉筒。此外,來自北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志願者老師潘麗萍還將帶來精彩的《滿族頭飾創意設計》公開課。

  如果您想參與,請提前報名!

  具體活動安排 活動時間:12月1日 活動主題:古詩風韻小擺臺 活動內容:古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對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古代每逢臘月初,文人騷客們往往詩興大發,吟詩抒懷。清代詩人蔡雲在《吳歈》中就寫道:“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曆頒來仔細看。”本期活動,老師會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欣賞古詩詞中的冬雪和春色,製作“古詩風韻小擺臺”,感受一下唐詩的獨特魅力。

  活動時間:12月8日 活動主題:飛檐翹角入畫來 活動內容:飛檐是中國傳統建築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常用在亭、臺、樓、閣、宮殿、廟宇等建築的屋頂轉角處,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所以也常被稱爲飛檐翹角。建築羣中層層疊疊的飛檐往往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飛動輕快的韻味。本期少兒活動,小朋友們將詳細瞭解中國傳統建築,並開動腦筋自主設計,繪製一幅飛檐樣式。

  活動時間:12月15日 活動主題:古法扎染渲染冬天 活動內容: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歷史悠久而獨特的染色工藝,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成熟。北宋時,扎染產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區流行甚廣。其原理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着色。2006年以及2008年,西南地區的扎染技藝先後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活動,主講老師將帶小朋友們體驗手工扎染工藝。

  活動時間:12月22日 活動主題:民族服飾轉轉筒 活動內容: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服飾。在節慶、宗教儀式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各民族往往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民族服飾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刺繡工藝、圖案紋樣等內容,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種外在體現。這一期活動中,主講老師將帶着小朋友製作“民族服飾轉轉筒”,讓大家在製作的過程中解到各民族的特色。

  活動時間:12月29日 活動主題:滿族頭飾創意設計 活動內容:清朝的滿族頭飾非常的有講究,尤其頭簪作爲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髮髻的作用,其寓意吉語還有託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其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本期活動,來自北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志願者潘麗萍老師將帶領小朋友們通過學習和繪畫更好地瞭解滿族頭飾的工藝種類和等級劃分。

  以上活動時間均爲週六上午9時至11時,活動地點爲吉林市博物館一樓少兒活動室,活動主題參與者爲5至9歲兒童(每個小朋友需要家長陪同,提前電話報名),詳情諮詢及報名電話爲:66072028

  記者丨欒晶 責編丨李少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