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平時不作爲,急時搞突擊,郴州市、宜章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爲應付督察,突擊拆除部分落後產能造紙生產線,未採取實質性措施。

  這是中央第四生態環保督察組11月6日下沉郴州市對宜章縣造紙落後產能淘汰情況進行督察時發現的突出問題。11月23日,生態環境部將此問題作爲“回頭看”的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批評。

  督察組表示,郴州市政府擅自放寬小造紙落後產能淘汰時限,平時不作爲,相關企業治污設施簡陋,周圍羣衆反映強烈,至“回頭看”進駐時纔對部分落後產能造紙生產線突擊拆除。對此,督察組將進一步覈實情況,對涉及失職失責以及相關企業環境違法行爲,將要求地方依法依規查處到位。

  事實上,早在2017年首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督察組就多次接到羣衆舉報,宜章縣存在大量小造紙企業,企業治污設施簡陋,污染嚴重。

  但該縣通過郴州市政府網站公示:羣衆舉報不屬實,這些造紙企業生產線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下稱《指導目錄》)要求,宜章縣2017年3月已經制定《宜章縣造紙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造紙企業正在停產整頓。

  不過,此次“回頭看”督察發現,郴州市宜章縣淘汰小造紙落後產能態度不堅定,不僅未開展小造紙落後產能清退工作,甚至未及時制止一些企業違規新建落後生產線。

  根據《指導目錄》,2011年底前要淘汰單條1萬噸/年及以下、以廢紙爲原料的製漿生產線。但郴州市擅自放鬆淘汰時限,去年6月郴州市印發推進落後產能及過剩產能市場退出工作方案,其中明確到2020年底,完成淘汰單條年產1萬噸及以下廢紙漿生產線。督察認爲,這導致全市小造紙淘汰工作一直未得到有效推進。

  “宜章縣共有21家小造紙企業,合計建有189臺787型紙機和7臺1092型紙機,均爲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產能。”督察人員介紹說,但該縣自認爲787型和1092型紙機不在《指導目錄》淘汰落後設備之列,長期未對這些落後產能開展淘汰工作。

  而去年8月,湖南省經信委組織專家對宜章縣造紙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進行評估,並出具專家意見認定宜章縣21家造紙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水平落後,787型紙機和1092型紙機生產線均爲落後產能,應逐步淘汰。

  但直至此次督察進駐,宜章縣不但未制定相關退出方案、開展淘汰落後產能工作,還新增了一批落後生產線,如宜章縣大中紙業有限公司、巖泉鎮順意紙廠和沙溪紙業等企業分別違規新建787型紙機生產線1條、3條和9條。

  “這些小造紙生產線技術裝備水平落後,生產過程中跑冒滴漏嚴重,不僅廢氣無組織排放嚴重,而且污水難以做到穩定達標排放。”督察人員說,這些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普遍簡陋,主要治污設施均未運行,曝氣池、調節池發黑發臭,酸臭味撲鼻,周邊羣衆對此反映強烈。

  督察人員進一步介紹,宜章縣在今年9月生態環境部組織現場督察後才印發《造紙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對全縣23家造紙生產企業展開專項整治,並於督察組進駐湖南後突擊對7家小造紙企業37條787型和5條1092型紙機生產線進行集中拆除。

  督察認爲,郴州市《推進落後產能及過剩產能市場退出工作方案》不符合國家《指導目錄》要求,擅自降低落後產能淘汰標準和退出時限,存在亂作爲問題。宜章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推進小造紙落後產能淘汰工作態度不堅決,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一年多來,該縣未採取實質性措施,而是此次“回頭看”進駐後,才搞突擊整改。

  生態環境部有關官員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實際上對地方政府來說,督察“回頭看”是利劍高懸,是一種鞭策、督促和指導。對於地方在整改中存在的平時不作爲、臨時搞突擊問題,將會深入調查,釐清責任,依法依規依紀嚴肅處理,絕不允許地方政府應付督察、亂作爲。

  (郴州市擅自放鬆造紙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時限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董瑞強經濟觀察報記者

  要聞部記者 關注國家工業、環保領域產業政策,重點關注鋼鐵行業、電商、環保、新能源、高端智庫等相關方向。擅長深度報道和人物專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