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位玉林人見證了玉林鐵路的發展及市民出行方式的鉅變,他說......

1980年參加工作的朱和欽,今年已59歲。他剛開始曾在麻紡織廠工作,1985年調到河脣車務段,先後在吹塘站、佛子嶺站、文裏站擔任扳道員、調車長、值班員、副站長等職務。2006年至今,他在玉林車務段玉林站任客運員、客運值班員。30多年時間裏,朱和欽在崗位上見證了鐵路的發展及玉林市民出行方式的鉅變。

1989年,朱和欽在操作運轉室接發列車的控制檯。

1991年,朱和欽身後是綠皮火車。

2017年,朱和欽在動車前留影。

從綠皮車到動車,市民出行變“快”了

改革開放40年,光陰流轉,列車和時代一道轟隆向前。朱和欽清楚地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人怕出遠門,對火車是又愛又怕。儘管綠皮火車是很多人回憶裏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但坐過綠皮火車的人對它的印象未必美好。

“綠皮火車擁擠、混亂,有票都不一定能擠上車,上了車有坐票都不一定能坐,臥鋪坐滿人,座位擠滿人,有些乘客路途遠,實在太累,還睡過座位底。遇到春運客流高峯,車廂裏過道擠滿人,坐幾站都上不了廁所也是常有的事。”朱和欽說,在動車尚未普及之前,綠皮火車是火車“大軍”的主力,速度因車型而異。由於不裝空調,綠皮火車的票價也極爲便宜。

朱和欽翻開相冊,拿出幾張他年輕時的工作照,其中就有與綠皮火車的合影。“那時的火車站還不像現在這般智能化,爲了能準時上車,人們都要提前一兩個小時來車站買票、候車,加上是人工驗票,總要多預留些時間才能如期出發。”

“現在市民乘火車根本不用跑,按指引有序排隊就能上車。”2016年底動車在玉林開通運營後,市民到南寧、桂林的時間縮短了,乘車環境也變得舒適愜意。爲滿足玉林市民的搭乘需求,玉林火車站不斷增加動車運能。如今到南寧開會、探親、逛街都變得非常簡單,早上乘坐動車出發,辦完事當天晚上就能回到玉林,節約了很多時間。

購票途徑多樣化,通宵排長隊成歷史

“過去買一張春運火車票有多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朱和欽說起火車站的各種新舊對比,感慨萬千,其中讓他最有感觸的便是“過年前後買票難”。

“現在可以提前一個月買火車票,購票渠道也多樣化了。除了可以在窗口購票,還能用手機APP、互聯網、自動售取票機來操作。”朱和欽說,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在改革開放初期,車少人多,再加上主要靠窗口售票,一到節假日,特別是春節前後,買票的旅客就排成長龍,很多人花幾個小時才能買到票,買張臥鋪票還得想方設法找關係。“上世紀90年代,火車票的預售期是一個星期左右,外出打工的人爲了能回家過年,通宵排隊來買春運票。”朱和欽回憶,有些旅客排隊兩三天也買不到回家的票,焦急、委屈交織在一起,坐在行李上默默流淚。

2000年以後,買票難情況逐步緩解,人們購買火車票的方式有了更多選擇。2012年1月1日,全國所有旅客列車實行車票實名制後,購買火車票正式迎來“網絡時代”,電話訂票、網絡訂票全面開啓。同時,購票的支付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2013年11月20日,“鐵路12306”網站新增支付寶支付通道。同年12月8日,12306手機客戶端正式開放,購買火車票進入“拇指時代”。目前大部分旅客都通過互聯網購買車票,到火車站窗口前排長隊購票已成爲歷史。

車站大變樣,服務更周到,出行更輕鬆

在玉林火車站,每天都有很多人揹着行囊從這裏出發,追尋自己的人生夢想;也有很多人通過這裏走進玉林、認識玉林。

玉林站建站初期,站場只有8股道,貨物線3股,採用臂板信號電鎖器聯鎖,人工扳道。1982年至1986年是建站後的第一個建設高峯期,站場擴建爲一級二場14股道,建成6502型大站電氣集中繼電器聯鎖,有4股貨物線、7座倉庫的新貨場投入使用,站房、站臺也進行擴建。1997年至1999年,在黎湛複線建設過程中,玉林站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擴建,站場擴大爲二級三場,建成使用了先進的自動化駝峯調車場和計算機聯鎖設備,新建有雨棚的第二站臺,站房重新裝修,全站規模和麪貌大變樣。

2016年9月30日,玉林站新站房正式投入使用。2016年12月30日上午,一列白色的“和諧號”動車緩緩停靠在玉林火車站,玉林市民期盼已久的動車實現了開通運營。2017年12月15日,玉林火車站站前廣場投用。2018年1月30日,玉林火車站智能實名制覈驗閘機投用,旅客持二代身份證和車票即可“刷臉”進站候車。

“30年前,玉林人坐火車外出,每天只有十幾趟車可選擇,現在每天有60多趟車,而且新站房裏各種設備越來越智能化。”朱和欽眉飛色舞地描述着改革開放後自己親歷的變化。近兩年,他在玉林站候車室上班,最深的感觸是火車站服務的可喜變化。重點旅客乘車,從購票、進站、候車到乘車都有鐵路人細心周到的“一條龍”服務;“鐵路暢行”常旅客會員服務的推出,更是經常坐火車尤其是高鐵出行的旅客的一個大“福利”。此外,鐵路官方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集羣,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能夠自主安排和選擇出行時間。

從席地而坐,到在按摩座椅上邊給手機充電邊候車;從揹着大包小包狼狽不堪,到在寬敞舒適的候車室用手機連WiFi點外賣……這一點一滴的變化,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建設的發展鉅變,以及由此給老百姓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玉林晚報 記者 唐雪萍)

火車承載着許多人的記憶,也發生了許多令人回味的故事,你什麼有關於火車站和坐火車的故事嗎?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哦!

當我們站在2018年,回首改革開放40年的起點和歷程,玉林這片土地上有許多故事值得回憶,我們身邊有許多變化值得分享。結合慶祝自治區成立60週年,今起推出《變遷——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欄目,用一批體現時代特色的關鍵詞,爲您鎖定一批好聽的故事,講述改革發展的真實歷程,展現玉林兒女的奮鬥精神,展示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輝煌成就。敬請讀者垂注,並與我們分享您家的好故事和玉林的老照片(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好開心看到你來了

請花一秒鐘給網哥點個贊吧!

大家都在看

☆民企投資7.1億元,浙江大學規劃設計院設計!玉林這地方有大動作!

☆玉林一職一女生被挖器官,一中兩女生被綁架?真相……

☆玉城未滿2歲女童坐着TA時遭遇驚魂一刻!這種寶寶愛坐的東西安全隱患可不少~

☆【新聞下午茶】第十二屆園博會門票價出爐,3類人羣可免票入園

責編:劉子揚|主編:劉海東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