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寵臣,長期擔任軍機處首席大臣,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在乾隆皇帝一朝,再沒有一個大臣的地位比得上和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重臣卻成爲了中國歷史上貪污贓款最多的人。據說,他倒臺後,抄沒家產一共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各種金銀財寶,文玩字畫摺合白銀高達八億兩。這筆鉅款都歸了新皇帝嘉慶所有,他是怎麼花這筆鉅款的?

嘉慶將這筆相當於朝廷十幾年財政收入總和的鉅款幾年時間就花完了。普通人有錢了之後會買房買車,做奢侈的生活。那麼嘉慶是不是利用這筆錢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比父親乾隆更加奢侈呢?答案是沒有。嘉慶在歷史上不算有大作爲的皇帝,但是他的生活比起乾隆還是簡樸很多的,既沒有幾次下江南,也沒有修過豪華的園林。那麼問題來了,錢究竟去了哪兒了?

翻閱史書,可以將錢的去處分爲四個。第一個去處是用於戰爭,自從乾隆後期開始,天下就不太平,先是白蓮教造反,後有沿海居民起事,最後中原也出現動盪,河北山東的天理教信衆不斷在各地點起戰火。可以說嘉慶在位期間,戰爭就沒有徹底停下來過。平定內亂是非常花錢的,戰爭勝利了需要給嘉獎,士兵戰死了需要撫卹金,兩軍相持不下軍餉和軍糧、武器的消耗就成了無底洞。乾隆在世的時候,由於生活奢侈,已經將國庫的錢花的所剩無幾。如今戰爭曠日持久,嘉慶皇帝只好拿和珅的贓款填進戰爭這頭吞金巨獸的血盆大口中。軍費是贓款的最大一個用處。

第二個去處是賑濟災民與重修黃河堤壩。這也算是嘉慶皇帝一個最主要的功績吧,只不過用的是和珅搜刮的民脂民膏。事情需要從嘉慶的父親乾隆說起,這位有名的皇帝是花錢的能手。然而國庫每年的收入是有限的,皇帝想要花更多的錢,只能擠佔其他的支出,於是黃河堤壩的維修費用就被挪用了。到了嘉慶朝,本應該年年維修的黃河河壩,已經很多年沒有維修了,每到夏天黃河兩岸就不斷出現決口。嘉慶於是決定來一次大的修建河堤工程。爲了不讓貪官污吏以修河堤爲名在民間大肆搜刮民財。這次修建堤壩的錢全部由國庫撥出,這也是清朝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大一次修河堤工程,一共花掉了嘉慶皇帝四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是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喫不喝全拿出來幹一件事。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和珅的贓款,帝國財政絕對不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錢。

第三個去處是被各級官吏貪污挪用。清朝早期的時候,官場的貪污之風就開始盛行。康熙就說大清的禍患不在於外敵,而在於朝廷之內。他說的就是朝廷上的貪污腐敗之風。雍正以嚴厲懲治貪官而聞名於世,在他的鐵血政策恐嚇下,腐敗的風氣逐漸開始收斂。國庫裏的錢糧逐漸的充足起來,然而雍正在位時間並不是很長,只有十一二年的時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的脾氣就與其父大不相同,他喜歡鋪張浪費,愛好大場面,對於國庫可能的虧空,根本不在意。

下江南,修四庫,千叟宴,修園子。哪一個不是耗費巨大。上有所好,下必從之,皇帝講排場,底下的官員也有樣學樣。沒錢了怎麼辦,要麼向老百姓搜刮,要麼喫拿截扣。朝廷的大官可以以各種的名目向皇帝申請國庫撥銀兩。沒那麼大本事的小官吏只要有機會,也要雁過拔毛。八億兩白銀總數是不少,但是這也經不住大小貪官的一起侵吞。

第四個去處是收歸大內,成爲皇帝的私人財產。和珅的家產並不只有黃金白銀,珍珠瑪瑙,還有一些古玩字畫,佛像美玉之類的不能馬上變現的財富。這筆財富在抄沒家財的時候是要折算成白銀的,但是皇帝並不能真的把這些寶貝拿去當鋪變賣掉。除了一部分作爲賞賜之外,其他的都被收進了宮裏,作爲皇帝的小金庫。

嘉慶算不上是一個有多大功業的皇帝,他也曾經想要改變整個清朝下滑的國運。但是一方面清朝這艘鉅艦已經積重難返,另一反面嘉慶自己的才能也十分的有限。他是有心改變,卻折騰了十幾年之後,國家依然在不停地衰弱。他抄沒和珅的錢財基本也用於國計民生,但是起到的作用卻是十分的有限。清帝國如果不經過徹底革新,即使投入了八億兩白銀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最多隻是延緩覆滅的步伐而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