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水起逐浪高

——商貿流通篇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行業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風貌,一個領域的變革可以彰顯出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辛集,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改革開放40年來一直先行先試、奮勇破冰、勇於爭先,各項事業蓬勃發展。40年間,商貿流通領域的發展更是取得了明顯成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和質量不斷改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消費品零售市場規模發展迅速,重點流通企業銷售不斷擴大。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礎設施:從“消費沒得選”到“選哪去消費”

改革開放初期,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三轉一響”是人們生活的奢侈品。那時候,辛集人逛街沒有更多選擇,常常是“趕集進社”。“趕集”就是趕農村集市,當時,辛集所有集市均爲每隔數日舉行一次的間日集。人們常常是在集上買辦下好幾天的食材,數量保證供應到下一個集日。“進社”即是進供銷社買東西。而供銷社並不是想買多少就買多少,需要憑票購買。糧票、油票、肉票、布票、副食本、工業券等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甚至買糖果糕點、火柴肥皂都要票證。各種票證按人頭平均分配,只要是登記在冊的居民每家都按月憑藉一個藍色的塑料本領取喫穿用度的各種票證。因此,逢年過節,供銷社門前都會排起長龍。在辛集市區,人們常去的百貨大樓,當時也是同樣的場景。人們用票換取着商品。計劃經濟下,人們喫穿住用都要精打細算。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也日益活躍繁榮,特別是社會商品零售額迅速增長,超市、物流、餐飲、服務等新型經營業態和經營方式日趨豐富。

1985年,國家又取消了長達30 多年的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極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城市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減少,基本家家戶戶糧票都有所盈餘。

1986年,市委、市政府爲解決以街代市,加快城鎮建設、繁榮城鄉經濟,適應辛集市場發展繁榮的需要,建立了“河北一集”市場。該市場坐落在市區中心的建設大街和興華路十字路口的北側,位於市區繁華地段,它佔地105畝,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配套營業樓21棟,3條東西街,9條南北街,可容納座商500戶,行商2000多戶,經營範圍包括服裝百貨、五金交電、布匹鞋帽車馬輓具、文體用品、圖書刊畫、工藝美術、土特產品、菸酒副食、生鮮果品、蔬菜肉食、糧油豆製品、修理服務等30多種行業50多個品種。一時間,河北一集成爲了辛集人購物的好去處,一條條商街、一家家店鋪鱗次櫛比,豐富的物品一股腦兒的出現在人們面前,開放供應的河北一集市場滿足了長期節衣縮食的辛集人迫切的物質需求。市場上商賈雲集,前來趕集的人可謂是摩肩擦踵,稍不留神就可能會踩到別人的腳。河北一集的興建與發展帶動了城鄉經濟的繁榮,吸引了各地的客商前來經營貿易,日客流量高峯時達2.5萬人,2005年交易額4000萬元。

多樣化的消費選擇、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辛集人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後生活的巨大變化。商品流通速度快,成交量高,有眼光的辛集人看到了商貿交易的市場。緊接着,超市、便利店、鄉村小賣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1989年,便宜坊超市正式開業,並於2011年正式成立辛集市便宜坊商貿有限公司,20多年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從營業面積200平米、員工16人,發展成爲現今營業面積過萬,企業員工500餘人,年營業額達1.5億元的中型企業,現已發展爲一家以連鎖超市、時尚百貨、美食廣場、生鮮物流、食品加工、產品分裝爲一體的綜合性連鎖企業。

1996年,美味超市開業。從最初的100平方米的小店到2000平米的超市,再到2014年佔地8000平方米的大豐源購物廣場開業投入使用,美味走過了22年的發展歷程。公司老闆說,改革開放帶來的開放的、寬鬆的經濟政策助力我們發展。

2007年,佔地14畝的泰和商業廣場在市區繁華路段開業,吸引了近300家的商戶入駐。

2011年,北國商城、信譽樓商廈相繼開業,這些“辛集分店”正是瞄準了辛集的商業發展機遇,來辛集投資設分店,並得到了良好發展。

一個又一個消費市場的建立讓辛集人購物有了更多選擇。商貿流通往來更加活躍,不少個體經商戶看準了活躍起來的辛集市場,紛紛創業。據統計,僅便宜坊超市在25年間擴張營業規模,開設了20餘家分店,分佈在市區的各個人員密集區域和3個人口衆多的鄉鎮。

2018年5月,位於興華路與市府街交叉口附近的鹿城商業廣場正式投入使用,這座投資2.8億元的綜合性商業廣場的落成使用,標誌着我市繼信譽樓商廈、泰和商業廣場、北國商城、大豐源購物廣場等綜合性商圈形成後出現的又一個新的商貿地標。

不僅僅是量上的增加,更有品類的增多。超市、商廈供應的大多是人們喫穿住行所需要的必需品,但還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於是,電影院、文化長廊、展覽館等文化場所應運而生。

隨着網絡購物的發展,中通、圓通、申通、韻達、順豐等快遞行業相繼進入辛集物流市場,美團、餓了麼等網絡送餐行業也快速在我市佔領市場。伴隨着國家進入互聯網時代的進程,辛集人也可以足不出戶,買進全網的好東西。商貿網絡的構建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天上地下的全覆蓋。

在餐飲業,從人們“喫飽肚子就可以”到尋求“舌尖上的辛集美味”,一個個主題餐廳、特色菜館相繼開業。辛集人越來越需要精緻食材、美味口感。

衝破束縛,激活澎湃動能。辛集商人把準時代發展航向,契合經濟變革規律,抓住改革開放偉大機遇,激活了商貿業的發展動能。

進出口貿易:從“國外開眼界”到“家門口看世界”

裕隆保鮮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外貿鴨梨出口的優質企業,企業創辦最初,梨果出口只限於東南亞5個國家。然而,隨着國家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家支持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共創發展機遇,實現互利雙贏。越來越多的國家准入中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與中國的合作。裕隆保鮮食品有限公司產品出口國也從過去的5個變成20餘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爲了他們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2017年12月4日,裕隆保鮮食品有限公司鴨梨首發祕魯,這是辛集市的鴨梨第一次走向南美市場,同時也填補了中國鴨梨在祕魯水果市場的空白。公司負責人說,是因爲我國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辛集的開放帶動戰略始終如一,我們纔不斷拓寬市場,讓辛集鴨梨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2018年8月24日,辛集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設立,這是自2014年以來,河北省繼武安保稅物流中心(B型)、京唐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後,第三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設立。這座規劃面積0.148平方公里,總投資6億元,倉庫面積21.4萬平方米,倉庫容量40萬噸,年週轉貨運量100萬噸的保稅物流中心,功能涵蓋保稅存儲、保稅加工、全球採購和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及國際中轉等,具有國際物流配送功能,貨物可自由配送給境內、外企業,也可與國內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間進行流轉。保稅物流中心是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重要物流節點,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性平臺。辛集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設立對擴大辛集及周邊地區外貿進出口進而促進河北省外貿物流業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告別了憑票購買、物資缺乏的時代,辛集這座城市也加入了海外購的大軍。2015年,市民張女士去泰國遊玩兒帶回來一個天然乳膠枕,使用後提高了睡眠質量,她便想給家人多買幾個,可是去泰國一趟成本較高。令張女士欣喜的是,她在信譽樓商廈見到了和她在泰國購買的一模一樣的天然乳膠枕。

不僅是乳膠枕,如今的辛集人享受着海外購所帶來的極大便利。迪奧的口紅、香奈兒的香水、智利的車釐子、加拿大的海蔘,那些以前只有去國外才能買到、喫到的商品和食物,現在辛集人足不出戶便可以享用得到。

支付方式:從“沒票行不通”到“靠臉能喫飯”

以前出門不帶錢,啥也買不成,現在刷臉支付,我們可以靠臉喫飯。今年72歲的趙大爺向記者講述,改革開放初期,買東西得用“票”,但那個票不是鈔票,不是人民幣,而是專用票。糧票、布票、肉票、油票、煤票、自行車票……買東西必須憑票購買。日常用品開放供應後,現金便成了出門必備。隨着超市客流量的逐年增大,在收銀口排隊結賬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然而,隨着銀聯卡、信用卡的使用量逐漸增多,出門帶現金的越來越少,一張卡便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而且刷卡減去了找零錢的環節,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2016年,趙大爺在兒子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微信付款,第一次體驗微信支付的快捷便利後,趙大爺從那時候開始便不再帶零錢出門。2018年,趙大爺在便宜坊超市發現了支付寶的刷臉支付設備,他開始對這個新鮮玩意兒感興趣,回去後要求兒子再幫忙下載支付寶,開通賬戶,錄入人臉信息。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2018年8月份的一天,72歲的趙大爺第一次使用支付寶刷臉功能完成了商品支付,現場的工作人員稱呼他爲“趕時髦的大爺”。

趙大爺見證了改革開放40週年支付方式的變革,他覺得科技的創新改變了支付方式,但支付方式的改革變化讓老百姓的商貿交易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便利。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是40年改革開放給予我們的深刻啓示。順應歷史大勢,把握時代潮流,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辛集定能書寫更多新的傳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