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一書記何蓉:巾幗不讓鬚眉 鏗鏘玫瑰綻芳華

羅山吉房子前後對比圖。(陳正宇供圖)

近日,以宜賓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爲原型的電影《最後一公里》在全國上映,影片中村裏的第一書記和村幹部們帶着村民種茶修路脫貧致富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觀衆。在宜賓這片熱土上,還有許多像影片中一樣的村幹部,他們用在村裏揮灑自己的青春,奉獻自己的智慧,只爲村民們過上好日子,早日摘掉“貧困”帽!

11月25日,讓我們一起走進翠屏區金坪鎮金鴿村第一書記何蓉,聆聽這個村發生的那些事兒。

聚焦精準扶貧 用心“訪”出真情實意

2017年8月,翠屏區接待服務中心副主任何蓉走出機關,來到金坪鎮金鴿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初來乍到,村民們看着這個留着短髮、文文弱弱的女同志來駐村,不少村民對她的能力產生質疑——“這個女同志能把村上的工作幹好嗎?”

如何讓村民認可她,“連民心”便是第一步。

“要真正‘連民心’,就必須找到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這是老百姓最盼望的事,這個事辦好了,民心自然就連起來了。”何蓉深有感觸地說。

駐村後,何蓉就沉下心來,迅速進入角色。幾個月時間裏,她走遍全村每一個角落,在納涼的樹下和田間地裏,她向村民瞭解貧困戶的情況;在貧困戶的家裏,她噓寒問曖,詢問其存在的困難;還向村民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歡迎大家向她反映情況。

“是何書記讓我住上了新房子!我們一家都很感謝她!”貧困戶羅山吉提起何蓉,滿懷感激。

“當時我到他家走訪,黑壓壓的屋破舊不堪,空氣中散發着一股黴味,再加上他家確實困難,我就想,一定要幫他住上新房子。”何蓉說,她當即與村兩委行動起來,積極對接金鴿村幫扶單位西郊街道辦事處,並爭取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僅用1個月時間,就讓羅山吉在春節前搬進了新家,擁有了安全住房。

村民黃順的兒女都在外讀書,他獨自照顧83歲、雙腿高位截肢的母親。何蓉經常到他家看望慰問聊家常,並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何蓉把村民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捨得喫苦,捨得奉獻,把一件件實事辦到了村民的心坎裏,久而久之成了村民們的“貼心書記”。村民們對這個看起來文縐縐的女書記打心底兒喜歡起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