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農學類專業即將喫香變火……

近來,不少綜合性大學密集增設農學院。曾經弱勢的農學專業,突然成了“香餑餑”。國家近年來對“三農”工作的持續重視,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更多現代農業人才,這些都是農學院突然受熱捧的原因。而且,今天的農學院也與以前大不相同。

不久前,中山大學宣佈正式成立農學院。不僅是中山大學,近來,包括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在內,全國共有6家高校相繼設立農學院。

長期以來,農業被很多人認爲是落後產業,農學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一些農業院校也走上了綜合性辦學道路。

鄉村振興需要人才

相繼成立農學院的高校有哪些?

北京大學,2017年12月13日正式成立現代農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8年1月22日成立現代農業科學學院;

河海大學,2018年2月27日宣佈成立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2018年5月11日宣佈將與南京市農業委員會合作成立南京創意農業研究院;

鄭州大學,2018年7月7日宣稱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合作,共建農學院;

中山大學,2018年8月31日宣佈正式成立農學院。

高校成立農學院或農業研究院能夠發揮較大作用,農學院或農業研究院的人才隊伍不僅可以提供相關諮詢建議指導農業生產,還可以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從而促進農業發展。

農學內涵已不同

在這波綜合性大學辦農學院之前,我國已有不少傳統農業院校,如中國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但一直以來,傳統農業院校相對處於劣勢地位,過去,部分農業類院校紛紛改名“棄農”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這是多重原因所致。一方面,與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農業高等院校基礎更薄弱,主要服務於農業弱勢產業,回報率低,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另一方面,也與社會公衆對農學學科的刻板印象有關。

社會對農學學科的偏見一直存在,認爲農科專業就是培養有技術的農民,生產經營價格低廉的農產品,地位不高、收入欠佳。這導致城裏孩子不願意學農,就連農村考生也‘畏農如虎’。

事實上,農業已今非昔比,如今的農業正在逐步走向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道路。

現代農業的概念已遠遠超出人們傳統所認爲的種菜種糧、養豬養雞範疇,內涵已延伸至營養、動植物檢疫、食品加工、克隆,甚至農藥、化肥、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以及農村社會的發展、規劃、開發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在學科設置方面,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很多農業類專業不斷“更新換代”,內涵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傳統的種植類、飼養類專業已被動物醫學、園藝、農業工程等專業所取代,不少農學院開設了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農業經濟與管理等更加“新潮”的學科。

從社會需求方面來看,隨着現代農業的加速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進程進一步加快,各地對農學專業畢業生求賢若渴。國家對涉農行業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農業成爲大學畢業生一個極其重要的創業領域。

近年來,農學專業的就業率明顯上升。安徽省發佈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佈局和需求白皮書》顯示,2017年,安徽省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爲90.32%,其中農學畢業生就業率最高達93.18%。山東省發佈的2016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也顯示,當年本科專業中,就業率最高的學科爲農學,就業率爲95.80%。

更加強調自身特色

與傳統農業院校不同,這次綜合性大學辦農學院,更加強調基於自己原本的辦學傳統和學科特點,尋找與已有農學教育不同的特色。

北京大現代農學院爲北大獨立建制的教學科研實體單位,下設4個學科方向:作物遺傳與發育生物學、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農業經濟與管理學、食品安全與營養學。現代農學院將利用北大厚重的學科資源和交叉特點,集聚更多優秀人才、提升影響力。同時,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加強國際合作以及與政府、企業的合作,致力於解決中國及世界農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在現代農學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