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德綱在春晚舞臺上表演了《敗家子》,整個作品沒有新包袱出現,演出完畢之後,作品的反響程度相當一般,更讓人遺憾的是,從此之後郭德綱和央視春晚再也無緣,他始終沒有延續趙本山的影響力。春晚最爲人詬病的一點就是那些每年都出現的老面孔,有意思的是隨着越來越多的老面孔淡出春晚舞臺,這恰恰成爲春晚吸引力下降的根源,尤其是趙本山離開這個舞臺。

隨着春節腳步的臨近,春晚成爲網友們熱議的話題,雖然隨着娛樂化方式的增多,春晚的關注度開始出現下滑,但是它依舊是最有影響力的晚會,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春晚就像一盤菜,無論廚師的廚藝多高,但是衆口難調,最後導演總是成爲背鍋俠,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春晚最爲人詬病的一點就是那些每年都出現的老面孔,有意思的是隨着越來越多的老面孔淡出春晚舞臺,這恰恰成爲春晚吸引力下降的根源,尤其是趙本山離開這個舞臺。

趙本山是當之無愧的小品之王,雖然很多網友都覺得陳佩斯纔是小品之王,不過真讓陳佩斯連續十幾年上春晚,作品質量未必像前期那麼經典,比如《大變活人》。

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合作,成爲兩個人事業的巔峯,多次合作的這對搭檔,奉獻出了無數經典之作,而“白雲黑土”也成爲每年春晚最值得期待的節目。

趙本山和範偉的合作,是小品的另一個高峯,到今天爲止我始終覺得,《賣柺》《賣車》等作品的現實意義和思想性,都是無可超越的,可惜的是他們的合作也像宋丹丹一樣戛然而止。

趙本山退出春晚舞臺之後,2013年郭德綱首次登上了春晚,他被稱作是趙本山春晚的接班人,而且當時郭德綱使用的也是趙本山每年都用的休息室。

因爲在以前的時候,觀衆們等着趙本山出場已經成爲多年習慣,現在節目組希望郭德綱能夠彌補趙本山退出留下來的空缺,很可惜的是郭德綱的首次亮相,並沒有取得滿堂喝彩。

郭德綱在春晚舞臺上表演了《敗家子》,整個作品沒有新包袱出現,演出完畢之後,作品的反響程度相當一般,更讓人遺憾的是,從此之後郭德綱和央視春晚再也無緣,他始終沒有延續趙本山的影響力。

郭德綱的解釋是央視春晚畢竟是個大舞臺,作爲演員必須照顧到大多數的觀衆,要知道沒聽過郭德綱相聲的畢竟佔大多數,所以熟悉德雲社的粉絲肯定覺得《敗家子》的包袱聽過多次,但是這些新觀衆卻第一次聽到。

這裏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既然春晚擁有着如此巨大的影響力,無數明星擠破頭都想在春晚露一小臉,爲什麼範偉和宋丹丹卻不再出現在這個舞臺上了呢?

其實小品王趙本山曾經數次邀請他們再次合作,但是兩個人都謝絕了,而且原因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壓力太大。

雖然呈獻給觀衆們的感覺是演員們在舞臺上表演的行雲流水,但是實際上他們內心深處揹負着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和趙本山合作,他對作品不斷改進,甚至到了最後一次排練的時候,趙本山還會改動一些他認爲不完善的地方。

本來演員們壓力就大,再加上這種即興改動的表演風格,導致和趙本山合作的演員們,在演出之前很多天都失眠的特別厲害,這種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實別說是範偉和宋丹丹,即使是趙本山本人也是如此,在幾年前有個視頻廣爲流傳,現在還能搜到。

在舞臺上演出結束之後,剛走下舞臺,滿頭灰白頭髮的趙本山就開始失聲痛哭,一邊哭一邊不斷的重複:明年再也不來了,明年再也不來了。這種場景讓人印象極其深刻。

郭德綱沒有在央視春晚再次出現,他本人曾經談到過這種演出和小劇場截然不同,郭德綱小劇場演出的時候,時間沒有那麼嚴格,一個作品演上半個小時也是他,四十分鐘也是他。

問題是在春晚舞臺上是需要精確到秒的,如果你耽誤了十幾秒,很可能就會帶來後邊節目的變動,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會讓辛辛苦苦準備了半天的某個節目,在最後時刻被砍掉,這種情況在這個舞臺上屢見不鮮。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是一句著名的論斷,其實笑聲的背後是壓力,這句話肯定也是真理。

對曾經陪伴了我們多年的“老面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也許從某一年起,這個舞臺上他們的身影再也不會出現,我本人很懷念有趙本山的春晚。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