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行業之中,有所謂“三年學徒,兩年效力”的說法。在學徒的三年裏,徒弟要伺候好師父,在傳統相聲學徒制下,徒弟從幫師父洗腳,到爲師父倒夜壺,種種不一而足。

郭德綱在學習相聲的時候,雖然已經是八九十年代,但是他還是按照這種傳統的習俗來學的。把師父伺候好了,師父會教幾段,然後徒弟趕緊用心來記來學。

這三年裏,原則上是不能收徒弟的學費等費用的,師父管着徒弟的喫喝用度。等到師父覺得徒弟學有所成了,那麼就會帶徒弟登臺演出。

在徒弟最初登臺的時候,師父爲徒弟捧哏,這樣一方面給徒弟最大的鍛鍊,另一方面也能控制着節奏。在這兩年效力期間,演出的收入歸師父所有。

相聲的這個傳統授徒方式,現在來看還是非常合理的,因爲相聲是下九流,不是被逼無奈,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從事這個行當。

這樣就是一個矛盾,本來就是因爲喫不上飯才讓孩子學相聲混口飯喫,哪裏會有錢交學費呢。兩年效力相當於把學費後延,先教本事,然後憑本事賺學費。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還有一個好處在裏邊,既然兩年效力期間才能拿到錢,這樣一來師父肯定教的盡心盡力,不然教出來一個廢物,到最後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

問題來了,徒弟學成之後,打算自立門戶,這到底對不對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自立門戶不但是對的,而且是應該鼓勵的,只有這樣相聲才能發揚光大。

那麼,爲什麼德雲社退出了很多的知名演員,郭德綱的這些徒弟卻和師父鬧得不歡而散,網友們對這些退出的徒弟們也是冷嘲熱諷呢?

實際上,本來郭德綱和這些徒弟們可以做到好聚好散,只是雙方都做錯了一些事情。問題的關鍵不是退出不退出的問題,而是徒弟們退出德雲社的方式,實在讓人感覺齒冷。

郭德綱對於徒弟退出問題,其實他自己心裏非常清楚,在一次採訪中,當被問到自己辛辛苦苦捧紅了徒弟,但是他們卻選擇了退出,你怎麼來看這個問題時。

郭德綱雲淡風輕的回答:你走沒問題,和我說一聲就好了,德雲社給你一切支持,德雲社也不指着徒弟掙錢,所以不怕誰走,你走了我再捧新人就是了。

德雲社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作爲班主的郭德綱始終在不斷的處理各種問題。

從2004年下半年德雲社小劇場開始紅了,2005年開始一票難求,分身乏術的郭德綱開始捧紅其他演員開始,這麼多年來對於捧紅一個演員已經駕輕就熟了。

“你退出不要緊,我再捧紅一個就是了”,這是自信和實力。即使德雲社所有演員都退出了,只要郭德綱和于謙在,不過三五年時間,德雲社依舊是現在的德雲社。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