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必衰”用來形容2018年國內外油市最恰當不過,今年以來油價在10月初的時候達到了頂點,那時候國際原油價格攀上了86美元/桶的高峯,國內92汽油價格也是突破了8元大關!只是投資者們並沒有高興多久,形勢急轉而下,國際油價轉身就是一個“12連跌”,國內成品油也毫無招架之力最終只能奉上“2連降”。

現在油價依舊在跌跌不休,國內成品油也只能水往低處流,“3連降”或木已成舟!看到這,車友們怕是都開心得合不攏嘴了,畢竟再跌一次,92汽油價格就能重回“6元時代”。但是開心之餘也不得不向大家潑一瓢冷水,以當前的原油綜合變化率-8.61%來測算,本輪成品油降幅尚未突破400元/噸,也就是說柴油、汽油價格下調金額只有0.32元/升左右。目前國內92汽油價格尚在7.22元/升上下,這就意味着所謂的“6元時代”不過是在“6.9元”附近徘徊而已,之後隨時有可能重回“7元”!

除此之外,真正的老司機早已將油價“看透”!2018年初,國內92汽油價格尚在6.8元/升左右,而那個時候美國原油價格在60美元/桶附近,布倫特原油在66美元/桶上下;然而現在,美國原油已經跌到50美元/桶,布倫特也落到了58美元/桶,反觀現在的國內油價,帶上11月30日這天的預期降幅,也只不過是剛剛落到了7元以下!

這樣一對比成品油頓時露出了馬腳,爲何現在的油價沒有比年初更便宜?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

想來很多人會有同樣的疑問,其實認真想想也能釋然:首先,成品油依照的是“10個工作日”的調整原則,這就產生了一段“緩衝”期,因此國內油價並不能隨時跟上原油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無論是美國原油、還是布倫特油價都只是國內成品油定價的其中一個參照點,只有綜合整個國際原油市場的行情纔是最合理的,因此國內油價並不能簡單的和原油價格作比對比。

不過,車友們大可放心,再有一到兩次的調價,國內油價就能回到“理想”水平。

國際油價方面:原油在本週的表現幾乎是“潰不成軍”,兩次“暴跌”使得油價一週跌幅超過了11%,事實上原油價格在11月已經跌去了20%以上,幾乎要創下10年來的最大單月跌幅。我們不禁要問原油多頭這個月來到底做錯了什麼?爲何會引來“衆怒”?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原油多頭此前“過分高估”了美國製裁伊朗的影響。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目前來看已經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但是在10月的時候卻是被投資者炒作成了“能源危機”,結果危機沒出現,大量的原油開始充斥能源市場,“供應過剩”浮出水面。千金難買早知道,誰也沒有料到會有現在的局面,原油多頭們後悔也來不及了,眼下只能寄望於國際產油國組織OPEC的減產行動。不過減產行動還未實施卻差點被不希望油價大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攪黃”。堅持減產還是迎合美國成了產油國的一道選擇題,OPEC該如何選擇,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最後附上今日柴油、汽油零售價格一覽表,僅供參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