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湖鎮高莊坪村三組70歲的劉明龍,

從17歲開始從事鄉村醫生工作至今已有53年。

53年來,

他一直堅守在該村從事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

以低廉的價格爲鄉鄰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

解除他們的病痛,

讓村民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就能治好,

贏得了村民的讚譽。

近日,

記者採訪了劉明龍的從醫經歷,

以饗讀者。

踏上鄉村行醫之路

劉明龍17歲初中畢業後,在家人的支持下,經村上推薦被確定爲該村衛生員。擔任衛生員後,他多次被派外出學習,並學以致用,努力服務於村民。

1972年,劉明龍參加栗子區衛生院組織的全區衛生員培訓,在三建鄉大河壩進行了爲期3個月的學習。後又被原縣衛生局安排到高家鎮進行爲期半年的學習。在1973年到1976年間,每年都要學習2個月,還要組織考試,過不了關的,就得繼續學習。

劉明龍給村民看病

“開始學的時候,感覺很難,一度後悔自己去學醫。入門後,逐漸感受到了學醫的樂趣,就感覺只要努力學習,還是能夠學懂的。”劉明龍說,自己對學醫有興趣,感覺掌握了一門技術,既能治病救人,又有成就感,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很值得努力去學。

於是,劉明龍在每次學習期間,都非常努力。遇到有沒有弄懂的地方,他都千方百計地通過請教老師、查閱資料等方式,不分白天晚上,顧不上休息,深入鑽研,直到弄懂爲止。所以,每次考試,他都能夠順利過關。

劉明龍說,當時一起學習的有40多人,就有人因爲考不過而沒有取得做衛生員的資格。

1976年,劉明龍拿到了縣衛生局統一頒發的赤腳醫生證後,就在村衛生室上班,正式開始了他的鄉村醫生之路。

開展農村衛生工作

從開始學醫起,劉明龍在參加集體勞動的同時,就邊學習理論邊聯繫實際,紮實學習醫療技術。由於他的理論功底有限,雖沒有取得大的成就,但也練就了作爲一個鄉村醫生的過硬本領。

“我當時每個月一半的時間用於做村上的衛生工作,一半的時間用於集體勞動。儘管做衛生工作時間打緊,但我都盡力做好村上的疾病預防和治病救人工作。”劉明龍說,他學的是內科、外科和中醫的一些基礎的知識,大的病治不了,但治小毛病還是沒有問題的。

劉明龍與村幹部探討村衛生工作

據該村村民陶昌榮介紹,開始學醫那段時間,由於農村醫療條件很差,缺醫少藥現象很嚴重,很多病都要靠劉明龍自己去採集草藥來預防疾病,這樣做的成本很低,也方便村民治病,因而採集中草藥和熬藥就成了他當時最重要的工作。那時,他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結合時令去採集中草藥,熬製藥水給村民防病治病。他所在村的村民健康狀況也持續良好。

“我一輩子主要是圍繞‘一根針一把草’來做衛生工作。‘草’就是草藥,‘針’就是鍼灸。” 劉明龍說,鍼灸就是扎銀針,能夠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他說,現在他能夠認識的草藥有200多種,並知道它們的功效。扎銀針,也是他的拿手好戲。對於一些適合扎銀針的小毛病,常常能起到針到病除的療效。

行醫積善兩不誤

劉明龍行醫53年來,與他同時學醫當鄉村醫生,現在還在幹這一行的人已經寥寥無幾。因爲幹這一行的人往往幾十年下來,依舊是“兩袖清風”,過着清貧的生活,所以只有少數人能夠堅持下來。

“現在,村衛生室的醫療條件比以前好多了,辦公桌、藥櫃、牀鋪、檢查牀等都配齊了,藥品也有100多種常用藥。”劉明龍說,他一如既往地堅持只要村民有治病的需要,他就盡力去給他們救治,並且收費都很低廉。

“劉明龍爲人很好,給人治病從不講價還錢。”該村村主任劉友林說,該村村民謝廷珍患類風溼病不能走路,劉明龍堅持6年每月都去給她扎銀針15次,以此減輕她的痛苦,直到她去世,從不收費;村民向中祿腰部扭傷,劉明龍免費爲其扎銀針給他治好;村民向定清,被山洪衝到山溝受傷昏迷不醒,劉明龍去給他做人工呼吸、打針用藥,直到完全恢復;村民向廷俊患胃病晚上大出血,劉明龍立即前往救治,並和村民一道,及時租車將他送往縣人民醫院救治,讓他脫離了生命危險……得到他的治療的村民還有很多。

“每次看到村裏人健健康康地生活着,我就感到高興!”劉明龍說,他堅持行醫不是爲了掙錢,而是行善積德。他說,如果爲了掙錢,他早就不幹這一行了。如今,他雖已是古稀之年,但仍堅守在村衛生室,守護着村裏人的健康。

來源:豐都日報 記者:郎克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