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成爲孩子的課堂

  文丨魏世芬

  臺灣金馬獎藝人聲音教練

  20年教學經驗的名校畢業生

  (點擊上方,即可試聽《給孩子的聲音藝術表達課》,拉至文末點擊即可收聽/訂閱)

  練就好聲音,學會魅力發聲,自信表達。少年商學院的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收聽《給孩子的聲音藝術表達課》,我是魏世芬。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朗讀者》這個節目,裏面專業的朗讀者非常擅長用聲音講故事,即使他讀的內容很長,但你能聽清楚要傳達的重點信息是什麼。

  不管是說話還是演講,學會用聲音劃重點很重要,今天就跟你一起分享這個主題。

  隨着科技發展,我一直在觀察機器人的發明中,人工智慧怎麼解決聲音表達的問題。

  在電影《星球大戰》裏,是這種聲音......

  下一代的機器人的聲音是一個字一個字一樣的音高,“請問你要喫什麼”,“我要去上海東方明珠喫義大利麪”。

  到現在,機器人可以走動,可以傳遞物品,但是仍然無法取代人的聲音,因爲機器說話不會因爲不同的重點,自動分句,所以只好請真人錄製不同的句子。

  今年四月份,臺灣的一家餐廳出現第一個送餐機器人。如果你來這就餐,機器人會過來對你說“您的餐點到了”、“謝謝您”、“請將您的號碼牌放到盤子上”,這是由真人錄音出來的,可是聽起來還是缺了點情感。

  Susan Bennett是美國第一臺自動提款機的配音員,他從1970年代,就開始替各種電腦系統配音,她的聲音經常出現在電話系統、GPS 導航裝置,叫你往左往右往前往後,下一個路口左轉,留言機“請在嗶一聲後留言。”...等等各種語音對話。

  如果你搭乘達美航空 (Delta) 時,也會聽到她的聲音“感謝您搭乘達美航空。” “Welcome to Delta Airline.”

  她從2005年開始,接受一家公司的邀請,錄大量的句子,但並不知道自己的聲音會被用在什麼地方。她說是朋友將 Siri 的聲音錄下來之後寄給她,她才意識到那是自己的聲音。

  機器人無法用智慧分句,我先舉一個例子。

  

  “我想去上海東方明珠看外灘夜景,到商場買衣服喫大餐。”

  

  這就是一個很多資訊,但是說話沒有分句,所以令人抓不到重點的句子:

  

  “我想去 上海東方明珠 看外灘夜景,到商場 買衣服喫大餐。”

  

  這句話的重點就是 : 去的地方是上海東方明珠,到後面做什麼都不重要了。

  

  “我想去上海東方明珠 看 外灘夜景,到商場買衣服 喫大餐。”

  

  重點是:強調動詞,“看”外灘夜景,跟“喫”大餐,你感受到這個分句把重點抓出來的感覺了嗎?

  

  “我想去 上海東方明珠 看 外灘 夜景,到商場 買衣服 喫大餐。”

  

  這個分句,會讓大家“聽到”每個重點,你想去哪,做什麼事,和喫什麼。

  之前我常常聽我兩個女兒在家裏練一句很難的順口溜:

  

  南港展覽館的館長掌管的觀光官方網站

  南港展覽館 的館長 掌管的 觀光 官方網站

  原來有一個專們呈設展覽的地方 叫做南港展覽館

  裏面有一個館長 專門掌管 觀光旅行的 官方網站

  再一次“南港展覽館 的館長 掌管的 觀光 官方網站”

  

  你看這樣念,有分句,是不是就比較清楚了呢?

  接下來我們練一下自己的名字。當你講太快的時候,三個字兩個字含糊過去,沒有人聽到你在說什麼。比如說,我是“魏世芬”。

  如果你的名字是三個字,你可以分一加二,或是二加一 :

  

  我是魏(高)世(低)芬(低)

  我是魏(低)世(低)芬(高)

  我是魏世芬 (短促)

  我是魏世芬 (附點)

  

  在聲音的世界裏,機器人無法取代人的還有什麼 ? 那就是在重點字的時候,加上心情。

  “我想去101。”這有興奮的感覺。

  “我想去101看臺北盆地,(後面是重音) 到商場買衣服,喫大餐。”這是充滿殺氣,渴望瘋狂大采購的感覺。

  從小我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意氣風發的說:“hi!我是魏世芬”,然後可以飛揚的、快樂的、喜悅的轉一個圈圈,很誇張吧。

  但是我真的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快樂的靈魂啊!你如果喜歡我,我就很開心;你如果不喜歡我,啊哈,沒關係!你會慢慢發現我的種種美好,如果真的很討厭我,那就是你的損失,我就是這樣一個開朗灑脫的人。

  後來產生了什麼變化呢? 後來去了美國唸書以後,發現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準確的英文,忽略了語言背後可以傳達的精神,整個人就失去了說話的魅力。

  我在講話的時候,我會說:“我的名字是魏世芬,my name is 世芬魏。”好像試着把我的名字講得很正確很威武,但對方聽到我的名字,反而覺得這個人很硬、很好強、不好相處。”

  “但事實上,我很害怕,怕人家發現自我介紹之後不知道要跟外國人開什麼話題,我很怕人家發現我聽不懂他們笑話,怕別人發現我是草包,怕人家發現“我其實其實......我遇到不認識的人,我其實是會.....很害怕”。

  可是,無論如何,我就是一個剛來到美國求學的人,當然跟他們不一樣啊 ! 每個人都不一樣,我頭髮是黑的,我身高相對是矮的,身材圓圓潤潤的,接受儒家思想,就是跟他們金髮高挑,一切就是不一樣。

  我每一次在講我的名字以後,看到了對方的表情,我發現他們覺得我是一個不好玩的人,他們覺得我很生硬。

  所以我就去問我的同學:“請問一下,我的名字有什麼問題嗎?”後來同學才告訴我,原來他們打招呼的時候不是說:“hi!你好,我是魏世芬。”他們說:“what’s up, hello, hi. ”很飛揚輕盈的狀況。

  在校園內打招呼,他們不會用官方用語“my name is BOB.” 我的美國同學,會看這你的眼睛說 “Hi I’m BOB,Hello Sandra, It’s 世芬.”

  當你在唸你的名字的時候,傳達的那個訊息是最重要的。華人大部分不敢看對方眼睛,我們以爲這樣是尊重,其實是閃躲。聲音與眼神,可以給人陽光,給人自信,給人活潑有趣的感覺。

  所以,我要教大家練習自己的名字。除了字跟字要分組外,還要把意念裝進去,接受自己和別人就是不一樣,就算心裏害怕也可以用開心的、愉悅的、聲音和意念,裝進去語調,字與字之間妥善的分句,讓人知道你也有幽默,開朗,容易與人溝通,而且願意負責任的一面。

  好啦,聽完今天的音頻之後呢,你可以用筆寫下自己各種名字的分句,二加一,一加二,哪邊重音,那邊短促,那邊活潑,那邊溫柔軟甜美。

  謝謝每一個以聲音相會的同學,朋友,讓我可以不斷的練習“愛”這門功課。在反覆的練習當中得到各方的祝福以及力量。 祝大家聲音開出一朵強而有力的花。

  相關推薦丨《給孩子的演講藝術課》,臺灣金馬獎聲音教練魏世芬老師用科學的聲音練習方法,幫孩子找到敢說、愛說、會說的演講技巧與自信,實現表達能力的快速飛躍。點擊馬上試聽並加入!

  點擊下方即可訂閱/收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