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人乐意平庸,也没有人接受平庸,有哪个家长愿意孩子平庸的。半个世纪的追踪,残酷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

看过BBC纪录片《人生七年》吗?从1964年开始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的7岁拍到56岁。

半个世纪的追踪,残酷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长辈覆辙,为了生存竭尽全力,唯独考上并且读完牛津的那个孩子打破了阶层壁垒。

他叫尼克(Nick),出生农村,但从小就聪颖,21岁时到了牛津攻读物理学。28岁那年移民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核融合方面的研究。至少给我们的一点希望是读书能改变命运。

生活中,孩子的表现常常能折射出父母的水准。心理学研究也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哪怕你不愿意承认,可最终,每个孩子的归宿,都是原生家庭。 例外是极少数。

就像尼克一样,考入牛津跟我们考入清华北大一样的困难。那那究竟有多困难呢?以2017年为准,这年高考适龄人口是1909万人,参加高考的有920万,占比不到一半。本科录取率16.19%,清华北大录取率0.03%,也就是一万人中只有三个能上清北。感觉困难吗?这还不够,清华北大每年农村地区生源大概15%,真正农业户口的兴许没这么高,因为农村不一定都是农民。这么看来,农民培养一个清华北大学生的概率有多低还用多说吗?兴许低于十万分之一。

原生家庭决定一生?数据告诉你想翻身有多难

都说《功夫》里星仔是万中无一的练功奇才,考清北比当高手困难得多。

尽管不想承认,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95%的人一生平庸。日本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世界著名女性学家上野千鹤子说:“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社会在等着你。”没有人乐意平庸,也没有人接受平庸,有哪个家长愿意孩子平庸的?没有。

对于原生家庭决定孩子一生,今天我不讨论解决办法,我不是专家,我不哗众取宠。实际上就算是专家,最多就是理想状态下的纸上谈兵,全世界80亿人都没谁能有解决之道。

从纪录片中,我们看出的也就教育这条路了,虽然很拥挤,概率也低的可怕,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李永乐老师算过了,中500万彩票概率是1/17720000,考清华北大比中500万容易5000倍。

世界需要正能量,我说的可能不符合价值观,打击到大家了。但接受平庸也无不可,何必自欺欺人呢?接受自己平庸,也许才看得到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不破不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