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想不通:爲什麼投了那麼多炮彈,死傷了那麼多士兵,卻拿不下兩個小山頭?

上甘嶺,一箇中國人熟悉的名字,因爲一場戰役,我們熟悉的是“一條大河波浪寬”那甜美的歌聲和戰士們分喫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我們知之甚少的是它真實的殘酷與慘烈:方圓不過3.7平方公里的兩個小山頭,雙方先後投入兵力十萬之衆,43個晝夜的拉鋸戰,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化成一米多厚的粉末……這場小山頭上的戰鬥“意外”升級成了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了世界現代戰爭史上堅守防禦的典範。

1952年10月14日清晨,“聯合國軍”的300餘門大炮、27輛坦克、40餘架飛機發瘋地向五聖山南的兩個小山頭傾瀉着彈藥。強烈的衝擊波激盪着坑道,高地上的志願軍守備部隊就像是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顛簸,有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

克拉克曾反對奪取高地的冒險行動,但現在情況不同了。第七屆聯合國大會開幕在即,朝鮮問題將要提交新一屆大會討論,美國當局亟須“聯合國軍”在朝鮮軍事行動的配合,以佔據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同時,一點“勝利”刺激,將有助於拉動“聯合國軍”的其他參與國投入更多力量,並在板門店停戰談判桌上爭取更多主動。

10月14日,聯合國大會開幕的當天,範佛里特正式“攤牌”——以美第7師和南朝鮮第2師分別進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此前,他們已對志願軍五聖山主陣地及上甘嶺地區,進行了持續兩天的火力轟擊

東面的537.7高地,由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共享”:我們佔據北山,他們控制高地,是令“聯合國軍”頭痛加心痛的“狙擊兵嶺”。西面的597.9高地,由3個小山頭組成,“聯合國軍”稱之爲“三角形山”。兩個高地後面的山窪裏有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當時沒人能料到,這個小村莊將因爲這場戰事而載入史冊。

凌晨突襲出乎我軍的意料

負責五聖山、鬥流峯、西方山一線防禦的是志願軍第15軍。原本作爲戰略預備隊的第15軍是幾個月前彭德懷司令在朝鮮戰場上最後一次排兵佈陣時拉上去的。那次作戰會議後,彭德懷把第15軍軍長秦基偉留了下來,告訴他:“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它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美第7師第31團全部、南朝鮮軍第2師第32團全部、第17團1個營,共7個營的兵力,分6路,以1個排至1個營的兵力多梯次向志願軍防守的兩個高地發起猛烈進攻。

一天之內,30餘萬發各種炮彈和500餘枚重磅炸彈亢奮地尖叫着砸向志願軍的兩個陣地。隨着火光中的一聲聲轟響,第15軍苦心構建了4個多月的地表工事到中午時已蕩然無存。曾經植被豐茂的山頭寸草未剩,就連岩石都被扒了一層皮,腳下一尺多厚的屑片粉末,一踩一個坑。

此時,志願軍第45師準備反擊注字洞南山的炮兵來不及變換陣地,能夠支援步兵作戰的只有榴彈炮3門、山炮6門、野炮6門。第135團擔任防守的志願軍,只能使用步兵火器依託各個闇火力點,抗擊密集衝鋒之敵。

秦基偉在回憶錄裏沉痛地寫道:“出於錯覺和判斷失誤,我們的精力仍集中在反擊注字洞南山,結果給敵人以可乘之機,贏得了戰鬥發起的突然性。我軍在14日戰鬥開始時沒能回過手來給敵以沉重打擊,從而拉長了戰鬥持續時間。”

這也是一場令“聯合國軍”意外的戰鬥

考慮到彈藥庫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戰支援,範佛里特曾對“攤牌”計劃相當樂觀——假如一切按計劃行事,5天時間,僅美國第7師和南朝鮮第2師的2個營就可以圓滿完成這一使命。野戰司令官們估計,有200多架次飛機和16個炮兵營280餘門大炮的支援,步兵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只要付出200人的傷亡代價就可達到目的。何況擔任此次進攻主力的美軍第7師是王牌師。

然而,志願軍的防守能力大大超出克拉克和範佛里特的意料,“一開始就捱了當頭一棒。”一天的進攻,一寸陣地也沒撈到,可傷亡已達2000多人。

第二天起,範佛里特又投入兵力,在炮兵、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輪番進攻。志願軍第15軍也不斷投入兵力火力,頑強抗擊。兩高地的表面陣地一次次被“聯合國軍”佔領,又一次次被第15軍奪回。南朝鮮第二師一個排長回憶說:“由於天翻地覆的炮擊和白刃格鬥,每當高地易手時,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狙擊棱線便被鮮血染紅了。”

血戰七天,志願軍第45師參戰連隊大部傷亡過半,有的連隊只剩下幾個人。作戰科長向軍裏報告傷亡情況時,痛哭失聲。軍長秦基偉也始終守在電話機旁,一會兒前面報來情況:好,上去了!心裏一喜;一會兒陣地又被敵人奪走了,心情沉重。幾天時間,日記本差不多用掉了半本。

他告訴第45師師長崔建功:“15軍的人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國內像15軍這樣的部隊多的是,可上甘嶺只有一個。丟了五聖山,你可不好回來見我嘍!”

美國承認失敗

11月5日,美國大選的日子。範佛里特和李承晚親自到前線打氣,“聯合國軍”發動了整整一天最猛烈的攻擊。此時,苦戰已久的志願軍第45師第135團、第134團已撤出戰鬥整補,從換防休整途中臨時調頭、星夜兼程趕來的第12軍有4個團參戰,堅守在597.9高地主峯及其南北陣地的是第12軍第91團。5連新戰士胡修道就守在敵人攻得最兇的主峯上。排長犧牲了,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他一個人頑強作戰,從上午打到黃昏,打退了敵41次衝鋒,殲敵280餘人,在後續力量的增援下,守住了陣地。他是第12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第一個一級戰鬥英雄,被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秦基偉在回憶錄中寫道:“第12軍是在戰鬥最緊張、最艱苦的情況下投入戰鬥的”,他們的參戰“保證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

“聯合國軍”在597.9高地喫盡了苦頭,從11月5日以後,停止了對這一陣地的進攻。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最終成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陸軍司令官。他在回憶錄中坦率地承認上甘嶺“作戰是失敗的”。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志願軍和人民軍在整個正面戰場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徹底打掉了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在正面戰線發動進攻取勝的信心。從此直至戰爭結束,“聯合國軍”再未動用一個營以上規模兵力發動進攻。

許多美國人想不通:爲什麼花了大力氣,投了那麼多炮彈,死傷了那麼多士兵,卻拿不下兩個小山頭?作爲軍科版《抗美援朝戰爭史》的主編,齊德學少將歸納了上甘嶺戰役取得勝利的4點主要原因:坑道、炮火、合力和英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