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关注

微信号:caojingjun19731216

秋分后的黄梅是忙碌的,四季轮回的等待,换来了这难得的丰收时刻,生活在独山镇的人们,又准备制作一种属于他们的喜庆食物。

蓑衣圆,地道的的黄梅传统民间美食,受到广大穷苦百姓的喜爱。尽管如此,这种纯手工食品,制作繁琐,人们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这种属于他们家乡的味道。

独山,鄂皖交界,大别山边缘,盛产独山苕,又名红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经过一年辛勤的田间劳作,先将苕(红薯)挖回,用竹兜挑到池塘里清洗、去泥、去皮、粉碎、厘清、沉淀、晒干,一款地道美味的食材——苕粉,先期制作诞生了。

勤劳的独山人们,继续将煮熟的芋头去皮,加入苕粉、水,不停的揉和,食物和水的碰撞,又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将揉好的苕粉,掐出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团子,放在掌心轻压成了面皮,包入先前做好的黑芝麻、白糖、猪油和的馅,再轻轻揉搓成圆球状、封口,最后,放进铺满白菜叶的蒸笼里,用旺火蒸熟。

苕粉和芋头,两种食材的完美结合,让蓑衣圆具备了自然的粘性和光泽,故而,热气腾腾的圆子刚一出锅,外皮油光透亮,空气中弥漫的,是菜叶的清香。圆子里面包裹的芝麻若隐若现,挑动人们神经对食物的渴望,由味蕾产生的口水,顺着舌根一直往下流。蓑衣圆子要趁热吃,筷子轻夹起蓑衣圆,防止热烫,先咬一小口,轻轻吮吸,再连同芝麻一起,细细嚼嚼,唇齿间,满嘴芝麻香,软绵甘甜。

蓑衣,中国南方地道的农村雨具,人们一时无法把蓑衣和这种圆子的名字联系起来。蓑衣,是用一种中国独特的草制成的雨衣包裹在人身上,蓑衣圆子,是用苕粉皮把芝麻包裹起来,虽无从考证,但人们依旧猜测是外形寓意像而得名。

从小母亲就告诉我,黄梅话把丸子叫做圆子, 圆,谐音,缘,寓意在外遇缘分。单身青年遇缘分,早日成家立业;工作事业遇缘分,早日遇到贵人相助;一家人相聚,甜甜蓑衣圆,浓浓团圆情。

天然食物的完美结合,大自然的馈赠,平凡的食材,造就了软糯鲜香的非凡味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满足了家人的需要,在外出务工者匆匆回乡的脚步声中,独山蓑衣圆,这一种代代相传制作的食物,恐怕是普通又最美好的家乡滋味了。

作者:黎爱民 深圳黄梅商会会员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黄梅》 出版公告

黄梅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60元一本(不含快递费),海内外公开发行。

支付宝:15072733961.请购书者一定要将自己的详细地址、姓名、邮编、手机号码以及交易截图发到15072733961曹锦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