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生态体系,才使得中国制造能够名扬全球,中国制造物美价廉供全球,同时也保障了中国近14亿人口的基本民生需求,并解决了城市产业工人和广大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因此,从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低端制造业所采取的劳动密集型制造模式的重要性,它们虽然看似在资源利用、人力资源利用、生产方式甚至环境友好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端,但切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社会带来的大量就业,以及这些企业满足基本民生需求的作用。

在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迈向5G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关口,中国实体制造业一定以发展工业4.0为导向的智能制造,这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目前,我们国在这个方面虽然稍稍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制造业,但基本也与世界先进智能制造处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起跑线上。相信,通过中国企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在5G人工智能时代取得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

与此同时,考虑到我们实体制造业的整个生态系统建设的需要,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一个有力补充,中国大量传统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也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然后,依据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有序地推进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个过程不要急,更不要一刀切,给予企业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

中国近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以及世界范围内大量依靠中国制造的消费者,有数十亿人离不开中国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的产品,来满足日常需求。如果过分追求高质量发展,一味地讲究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必然带来产品的高附加值,这种高附加值最终会导致商品价格快速上涨。这种价格上涨,对于广大的中国农村人口以及城市并不富裕的人口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严重的负担。我们看一下,为什么拼多多能够以超乎人们想象的价格迎得市场,原因就是我们还有数亿普通民众是价格敏感消费人群。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也仍然有大量的数亿消费者,依赖中国制造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另外,如果过快实现制造业的普遍智能制造,必然导致制造业劳动岗位的减少,这对于依靠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收入,以及城市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都是非常大的打击。

因此,我们地方的经济决策者要客观看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公平合理对待中低端制造业实体,适当给予其支持和帮助,使得我们制造业生态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稳定的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