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看《逐星記》的時候,我對它有一種出於未知的恐懼,後來仔細想想,這種恐懼多半來源於我對《今夜宜有彩虹》的喜愛。因爲喜愛“彩虹”,所以怕《逐星記》比不過它,怕故事不夠精彩人物不夠立體,也怕笑話太着急。

看到最後,我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可是心裏又隱隱生出一絲怪異的心情,一時間想不到一個很好的形容詞去訴說。之後整整一天,我才反應過來這份讓我不舒服的情緒是什麼。

“慌張”。

故事由命案起:在辦公室留宿了一夜的梅寄塵被編輯小趙拉去喫早點,早餐鋪子上聽見了一個“陌生人”的死訊。非正常死亡縱然悲慘,可一瞬的悲憫之心往往稍縱即逝,這是人之常情。而意識到死者並非是“陌生人”的那個瞬間起,形勢驟變。你不再是一個置身事外聽完故事唏噓片刻便可抽身離去的旁觀者。你的名字被寫在了這個和死亡有關的故事的後續,甚至可能生長成形,盤成枝蔓,混混沌沌長成一個全新的模樣。

和《今夜宜有彩虹》一樣的雙線敘事,時間在現在和兩年前往復週轉。兩年前的梅寄塵因爲和妻子陷入了感情危機,莫名其妙參與了一場“搶劫”。那次的“搶劫”並不是爲了謀財害命,只是想要奪得“受害者”的時間。一個開到凌晨都不打烊的咖啡館,兩組面前沒有任何食物的客人,一個看着有些可疑的老闆,一扇緊閉着的廁所的門。

現場發生了什麼,又是因爲什麼?

和他一起參與搶劫的劫匪在兩年後莫名身亡,本來就愛好推理的梅寄塵無法抑制自己的好奇,也參與到了案件的追查。很少有人能承認自己做的惡,更不願意去想由“惡”引發的“果”。梅寄塵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兩年前的那場鬧劇之後,那天晚上所有的“事件參與者”之間竟然有那麼密切的命運相連。就在這不大的上海一角,也許他們無數次擦肩邂逅,卻沒有認出彼此。這不是《一首小夜曲》裏讓人心裏暖乎乎的相遇,更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詛咒,慢慢滲透進所有人的生活。每一次的命運交織,每個人都被迫重新描摹生活的樣子,它有的時候猙獰,有的時候悲壯,有的時候看似好像起死回生了,可又在你放下戒心的時候,溫情脈脈告訴你:死期到了。

這本書講了個慘烈的故事,甚至有些笑話都讓人覺得痛苦,那不是快樂的不管不顧的鬥嘴和插科打諢,那是每個生活着的人類傷痕累累的自嘲——如果我們也是這樣,和別人相匯的生活之線譜寫出一首首荒唐之歌,這樣的人生,要還是不要?

夢想將你拖進無法妥協卻也無法脫身的深淵。愛情是嘴上說着不猜忌,心裏卻藏着萬分懷疑。友情是你孤注一擲搏上性命守護換來的刻薄笑話。命運是你滿心膨脹着喜悅,卻造成另一個人生命的草草收場。

那麼,生活是什麼?是巨大的,不可抑制的慌張。不可控,不可解,看不透,算不清,料不到。

有人覺得《逐星記》結束地太匆忙,就像忽然就不想講這個故事了,可是我卻十分鐘意這個結局。謎題並沒有脫離故事,解答也一樣,之後戛然而止的主角們的喜憂參半的人生,像是在我心裏埋了重物,想笑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哭了。

不過,生活還是會繼續。活下來的人總歸是比死去的人幸運了半分,苦難掰開來揉進一日三餐,再喫進肚裏,好像也沒那麼難以忍受。曾經的理想膨脹,最後落成塵土鑽進地裏,竟也能開出一樹枝繁葉茂。

最絕望時刻的你,也許是另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只是你不知道,還不知道而已。所以當你把自己整理好,抖擻精神,和無數陌生人一起站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你要去想你生命中最得意最躊躇滿志的那一天,有你信任的人還站在身旁的那一天。

今天也許會和那天一樣。

內容簡介:梅寄塵在辦公室裏醒來,想先出去喫頓早飯再開始又一天的拼搏,不料在早餐攤邊聽到了一位老友被害的消息。說是老友,其實只是兩年前有過短暫的交情。那一晚,是梅寄塵的人生髮生重大變化的前奏夜,不知所措的他結識了"死者",兩人完成了一次"犯罪行動",之後再也沒見過面。沒想到他竟被人害死了。梅寄塵開始暗中調查,沉痛的往事與眼前的擔憂不可避免地向他襲來,這時身邊再次有人被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