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逐星记》的时候,我对它有一种出于未知的恐惧,后来仔细想想,这种恐惧多半来源于我对《今夜宜有彩虹》的喜爱。因为喜爱“彩虹”,所以怕《逐星记》比不过它,怕故事不够精彩人物不够立体,也怕笑话太着急。

看到最后,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可是心里又隐隐生出一丝怪异的心情,一时间想不到一个很好的形容词去诉说。之后整整一天,我才反应过来这份让我不舒服的情绪是什么。

“慌张”。

故事由命案起:在办公室留宿了一夜的梅寄尘被编辑小赵拉去吃早点,早餐铺子上听见了一个“陌生人”的死讯。非正常死亡纵然悲惨,可一瞬的悲悯之心往往稍纵即逝,这是人之常情。而意识到死者并非是“陌生人”的那个瞬间起,形势骤变。你不再是一个置身事外听完故事唏嘘片刻便可抽身离去的旁观者。你的名字被写在了这个和死亡有关的故事的后续,甚至可能生长成形,盘成枝蔓,混混沌沌长成一个全新的模样。

和《今夜宜有彩虹》一样的双线叙事,时间在现在和两年前往复周转。两年前的梅寄尘因为和妻子陷入了感情危机,莫名其妙参与了一场“抢劫”。那次的“抢劫”并不是为了谋财害命,只是想要夺得“受害者”的时间。一个开到凌晨都不打烊的咖啡馆,两组面前没有任何食物的客人,一个看着有些可疑的老板,一扇紧闭着的厕所的门。

现场发生了什么,又是因为什么?

和他一起参与抢劫的劫匪在两年后莫名身亡,本来就爱好推理的梅寄尘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也参与到了案件的追查。很少有人能承认自己做的恶,更不愿意去想由“恶”引发的“果”。梅寄尘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两年前的那场闹剧之后,那天晚上所有的“事件参与者”之间竟然有那么密切的命运相连。就在这不大的上海一角,也许他们无数次擦肩邂逅,却没有认出彼此。这不是《一首小夜曲》里让人心里暖乎乎的相遇,更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诅咒,慢慢渗透进所有人的生活。每一次的命运交织,每个人都被迫重新描摹生活的样子,它有的时候狰狞,有的时候悲壮,有的时候看似好像起死回生了,可又在你放下戒心的时候,温情脉脉告诉你:死期到了。

这本书讲了个惨烈的故事,甚至有些笑话都让人觉得痛苦,那不是快乐的不管不顾的斗嘴和插科打诨,那是每个生活着的人类伤痕累累的自嘲——如果我们也是这样,和别人相汇的生活之线谱写出一首首荒唐之歌,这样的人生,要还是不要?

梦想将你拖进无法妥协却也无法脱身的深渊。爱情是嘴上说着不猜忌,心里却藏着万分怀疑。友情是你孤注一掷搏上性命守护换来的刻薄笑话。命运是你满心膨胀着喜悦,却造成另一个人生命的草草收场。

那么,生活是什么?是巨大的,不可抑制的慌张。不可控,不可解,看不透,算不清,料不到。

有人觉得《逐星记》结束地太匆忙,就像忽然就不想讲这个故事了,可是我却十分钟意这个结局。谜题并没有脱离故事,解答也一样,之后戛然而止的主角们的喜忧参半的人生,像是在我心里埋了重物,想笑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哭了。

不过,生活还是会继续。活下来的人总归是比死去的人幸运了半分,苦难掰开来揉进一日三餐,再吃进肚里,好像也没那么难以忍受。曾经的理想膨胀,最后落成尘土钻进地里,竟也能开出一树枝繁叶茂。

最绝望时刻的你,也许是另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只是你不知道,还不知道而已。所以当你把自己整理好,抖擞精神,和无数陌生人一起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你要去想你生命中最得意最踌躇满志的那一天,有你信任的人还站在身旁的那一天。

今天也许会和那天一样。

内容简介:梅寄尘在办公室里醒来,想先出去吃顿早饭再开始又一天的拼搏,不料在早餐摊边听到了一位老友被害的消息。说是老友,其实只是两年前有过短暂的交情。那一晚,是梅寄尘的人生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奏夜,不知所措的他结识了"死者",两人完成了一次"犯罪行动",之后再也没见过面。没想到他竟被人害死了。梅寄尘开始暗中调查,沉痛的往事与眼前的担忧不可避免地向他袭来,这时身边再次有人被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