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縣農民張道文這個月進賬20多萬元——

  賣了“金果果” 甩了“貧困鍋”

  貴州日報記者 陳俎宇

  羣衆交售紅薯

  46歲的張道文是晴隆縣雞場鎮學觀社區沙子田組村民,愛人多年重症不愈,兩個孩子都在上大學,家裏還有兩位老人。

  2015年,被識別爲精準貧困戶,張道文心裏很不安逸。“黨的政策這麼好,我好手好腳的,又不老,又不懶,我就不信富不起來!”性格好強的他,迫切想甩掉“貧困戶”這口“鍋”。鄉村幹部給他出主意:晴隆臍橙品質好,過去受制於交通不暢、聲名不聞;現在網絡便捷,高速公路上接貴陽,下達興義至昆明,鄉村公路越修越好,不如就種臍橙。

  說晴隆臍橙聲名不聞也不完全對。1999年,當地出產的“晴珍牌”臍橙榮獲過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並獲批農業部“綠色食品”標誌,屬貴州省優質農產品之一。雞場鎮是晴隆臍橙主產地,多年來,羣衆自覺以“庭院經濟”模式保持少量種植,以供應周邊市場,增加家庭收入。

  張道文思量:晴隆臍橙色澤橙紅、肉質多汁脆嫩、味甘而純正,的確是好品質的綠色生態產品。只是不知道市場如何?“縣裏正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先幹起來,一定趕得上。”鄉村幹部的一席話打消了張道文的顧慮。

  那就種嘛!2015年,政府協調給張道文5萬元特惠貸資金,他把租下的60畝荒坡地全部種上了臍橙苗。這60畝臍橙苗從此成了張道文眼裏的“金娃娃”,一年四季,他在果園裏鬆土剷草、挑糞灌溉、修枝打芽,盼望早日能結出“金果果”。

  今年開春,由貴州光秀集團投資建設的柑橘全產業鏈項目正式落戶晴隆,龍頭企業帶合作社聯農戶,爲晴隆縣以臍橙爲主的柑橘產品上了市場“保險”。彷彿趕趟似的,張道文的果樹也顯得枝壯葉茂。好事接二連三到來,社區還及時成立了大豐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羣衆發展生態薯產業。張道文又種了10畝紅薯。

  進入11月,張道文的果園一派豐收景象:臍橙沉甸甸地掛滿枝、墜滿地,很是喜人。很快,3萬多斤臍橙被光秀公司以每斤8元盡數收購,一下進賬24萬多元。

  11月20日晚上,張道文接到一個好消息:貴陽國貿公司將在兩天之內緊急收購生態紅薯10萬斤,每斤1.2元。張道文放下電話幾步就跳出門檻找人。他花錢請人加班加點挖。22日上午,10畝地1.8萬斤紅薯全部賣完。社區居委會主任盧修倫說,張道文那個高興啊!“隔着十里地都能聽到他的笑聲。”

  “張道文,你發了喲!”

  “沒有沒有!發什麼哦!”張道文臉上帶着笑,連連擺手。

  “我來幫你算!60畝臍橙20多萬元,10畝紅薯2萬多元,刨去成本你要賺不上15萬元都沒人信!”

  “我能賺這麼多,這都是因爲黨的政策好!”張道文動情地說。

  “你今年鐵定摘掉貧困帽子了。說說往後咋個打算?”

  “我今年又種了300畝臍橙,等到2020年結果,按照今年這個價,至少收入120萬元。我打算到時候帶老婆一起環遊世界,坐坐高鐵和飛機,把沒坐過的交通工具都坐個遍,把沒看過的風景都看個夠。”張道文憧憬着。

  來源: 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江江 彤彤 姝姝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總編:鄧伯祥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