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霧、霾成申城晚秋“常客”?不怕,最美落葉季等着你

圖片說明:復興西路(華山路-武康路),“紅色樹葉”藝術裝置點綴在樹上。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柏可林、汪偉秋11月26日報道:昨天早晨上海拉響了入秋以來也是下半年的首個大霧預警。今天上午,局部地區又出現大霧籠罩現象,霧、霾逐漸開始成爲上海暮秋早晨的“常客”。不過好在,大霧通常在白天陽光展露之後就能消散,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本週無明顯冷空氣前來打擾,大部分時間以多雲爲主,適合外出賞落葉。

圖片說明:市民在復興西路(華山路-武康路)上拍照。

本週晴多雨弱無冷空氣 霧、霾卻是高發

今天,申城迎來工作日,白天陰有時有小雨,傍晚轉多雲,東北到東風3-4級,最低氣溫14℃,最高氣溫在18℃左右。今天雨停之後,本週大部分時間上海以多雲天氣爲主,週六有短時陣雨。預計,本週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影響本市,氣溫變化不大,最低氣溫保持在10-14℃,最高氣溫在17-18℃,晝夜溫差比較明顯,市民注意合理穿衣。

進入“小雪”節氣之後的這段時間,是一年當中天氣系統相對穩定的時候,幾乎不會發生暴雨等極端天氣。然而,這樣平靜的天氣卻增加了污染物聚集的概率,從而導致霧、霾的發生概率增加,特別是11月到12月開始,逐漸會進入霧、霾易發期。

圖片說明:行人們經過鉅鹿路,鉅鹿路所植的主要樹種爲懸鈴木。

由此,氣象專家提醒,霾的標準和空氣質量的標準使用的指標不同,霾更多的側重於能見度的影響,因此霾到中度,空氣質量就可能到重度污染了。據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發佈,今日空氣質量爲“良”,而明後天上海將出現輕度霾,空氣質量將至“良至輕度污染”,市民需要及時關注,做好防護。

圖片說明:愚園路在上海歷史風貌保護區範圍內,路邊主要樹種爲懸鈴木。

申城市區大規模落葉還需到12月中旬

以往每年11月開始,申城就進入了“最美賞葉季”。然而,記者昨天在復興西路、鉅鹿路等不掃看到,兩旁人行道上的梧桐樹葉雖然已泛黃,但被風吹落的數量沒有想象中的多,有些馬路交匯口地上只鋪成了淺淺的一層。那麼,什麼時候才能觀賞到最好看的落葉美景呢?

圖片說明:四平路近五角場路段,銀杏樹已經泛黃。

“通常來說郊區進入12月開始可以看到,市內要到12月中旬。”上海辰山植物園工程師郗旺告訴記者,落葉主要和短時期的天氣情況比如寒潮、大風等天氣相關。溫度低於10度是開始成規模落葉的必要條件,從目前氣象條件看在十二月初應該可以達到。“但是由於各街區光照(光照會延後落葉)、市內市外平均溫度差異(郊區落葉時間提前)以及大風天氣,各個區域時間是不同的。”

圖片說明:愚園路,市民踩在飄落的樹葉上,沙沙作響。

此外,郗旺表示,對於樹種來說,銀杏其實已經進入落葉期了,特別是城郊,市內還要再等一週多。市區內特別是靜安一帶原租界區的法桐落葉目前看在12月初及12月中可以觀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