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河,閱六朝繁華,烏衣巷口照斜陽

這條河,映千年流觴,吳姬壓酒有餘香

這條河,攬八方寓客,儒林外史賦奇章

這條河,傳百年佳話,槳聲燈影夜未央

南京的母親河 秦淮河

阮忠 攝

秦淮河有太多故事

這首《盼兮》

是不是聽着聽着就感動了……

↓↓↓

作爲長江下游的一個支流

秦淮河帶着上游青藏高原的純正血脈

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重慶等地

在蘇皖交界處塑造了南京小丘陵

(瞭解更多秦淮河歷史,戳→這裏)

在一般人想象中,河流總是向東流的

而秦淮河流向

卻偏偏是西北流入長江

秦淮河最早的名字叫龍藏浦

意思是,藏龍臥虎之水邊

之後又用過淮水、小江

而秦淮河這個大名則出於一個美麗的誤會

秦漢時期,民間盛傳東南有王氣

秦始皇東巡,途徑秣陵(今南京)

在方山鑿長隴以泄王氣

後人以此附會淮水爲秦始皇所開鑿

秦淮河一名由此而來

秦淮河有南北兩源

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

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

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

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

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

被稱爲“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也是南京的母親河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述

“幾百條小巷,都是人煙湊集,金粉樓臺……”

紅粉佳人娉娉嫋嫋

才子佳人雲集

“十里秦淮”名揚天下

金陵的美

大部分都落在了秦淮河畔

擇一酒館小酌

看水波里的月華

聽往來船隻的槳聲

任憑思緒緩緩東流……

宮溟飛 攝

人逐水草而居 城依河道而建

蜿蜒於城市中間的河流

如同一條藍色的動脈

滋養了兩岸的生命與文化

詮釋了城市的個性與魅力

成就了生活在這裏的你的回憶

阮忠 攝

600多年前,鄭和率領着他的船隊,從這裏出發,將中華文明帶向了世界,讓海上絲綢之路更爲波瀾壯闊;

1600年,38歲的徐光啓在這裏結識了利瑪竇,一起合譯了數學鉅著《幾何原本》前6卷;

1865年,李鴻章在這裏成立了金陵機器製造局,“師夷長技”,開近代工業風氣之先;

1918年,由美國遷回的中國科學社定址南京,開啓了中國現代科學的先河……

這裏既是中國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地方之一,也是中華文化匯聚傳承的高地。

千古風雅地,再描繁繪圖,秦淮之水穿越古今、貫通中西。

如今

·

2016年10月

花燈藝人顧業亮帶着300盞荷花燈亮相倫敦泰晤士河畔

2018年4月14日

有兩位老人尋着祖輩的腳印來到南京

在秦淮河畔相聚

他們分別是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孫輩

1923年,朱自清與俞平伯同遊秦淮河後

相約寫下了兩篇同題遊記《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由此,“槳聲燈影”幾乎成了秦淮風光的代名詞

2018年5月

“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在南京舉行

當時,一場主題沙龍在秦淮河邊舉行……

時光悠悠,流水不斷

這條河、這座城

依然相互滋養、密不可分

傳統與現在,歷史與未來交替上演

紀錄片《城河》

本次即將登陸央視四套的紀錄片《城河》爲南京廣電集團製作的大型季播節目《南京》第四季《雅頌秦淮》精華版。以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爲主題。

《南京》第四季《雅頌秦淮》共八集:《城河相依》《龍藏虎踞》《芝蘭玉樹》 《芳魂風骨》《槳聲燈影》《枕水人家》 《勝景詩畫》 《通江達海》,從地理、歷史、文化、人物等多方面,展示秦淮河的歷史與文化。央視播出的《城河》,將八集內容濃縮成45分鐘的精華。

▽《南京》

很多人習慣了夫子廟一帶的十里秦淮

但是看了《城河》

可以感受到一切繁華皆有出處

秦淮河本身有着更大的格局和更恆久的生命力

它對於中華文明的貢獻和影響力竟是如此深遠

“水清岸綠景美”

秦淮水系流域花園正漸行漸近

超美的秦淮河夜景

↓↓↓

丁劼 攝

南京和《南京》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