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見了一個朋友,有二十年的交情了。

  我問他最近忙啥呢?

  他回答說總是在家帶娃,也沒幹啥!

  我說你作爲大學老師平時不是挺閒的麼,怎麼不出來掙點錢貼補下家用?

  他說:哎,太忙了,連出去掙錢的時間都沒有了!

  有些人是忙着掙錢,連回家的時間的沒有了,我這個朋友是忙着看娃,連出去掙錢的時間也沒有了。

  這不是誰對誰錯或是誰價值更高的問題,而是我很驚歎於老這個朋友的思維。

  大家看下面這個句子:

  例:

  I cannot afford to waste my time making money.

  譯:

  我可浪費不起時間去掙錢。

  

  現在社會,這麼物質,人人都在想方設法多掙點錢,如果你連掙錢的時間都擠不出來,那也挺牛的。

  有時候,我們去博物館,會說:天哪,這裏面的東西太陳舊了。

  可不嘛,大多數博物的價值就是要收藏那些舊東西,收藏新東西的那是你媳婦的購物車,裏面都是新的。

  大家看下面這句話:

  例:

  Why are there old dinosaur bones in the museum[博物館]?

  They can’t afford new ones.

  譯:

  爲什麼博物館裏有有老恐龍骨頭?

  買不起新的。

  

  在中國,人們出去旅行有這樣的一個鄙視鏈:

  去南極北極遊的看不起歐美遊的,歐美遊的看不起日韓遊的,日韓遊的看不起東南亞遊的,東南亞遊的看不起海南遊的,海南遊的看不起國內遊的,國內遊的看不起郊區遊的。

  人們出去旅遊,總是想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但是很多地方很貴!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有些地方可能支付不起旅遊費用!

  看下面這個對話:

  例:

  Two women we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s for the summer.

  “Your sister told me you can’t afford to vacation in Paris,” Anne said to Fran.

  Fran shook his head. “You heard wrong,” she told Anne. “That was last year. This year I can’t afford to vacation in Rome.”

  譯:

  兩個女士正在討論她們夏天的計劃。

  Anne對Fran說,“你姐姐告訴我你負擔不起去巴黎度假。”

  Fran搖着頭對Anne說,“你聽錯了,那是去年,今年我負擔不起去羅馬度假。”

  這個對話中,兩個女人討論的點實在很有意思,無論是你沒錢去巴黎還是你沒錢羅馬,這本質有區別嗎?需要爭論嗎?

  這種對話很類似於這種感覺:

  甲:我覺得江疏影不喜歡我!

  乙:不對吧,我覺得好像是劉濤不太喜歡你啊?

  甲和乙爭論這個有意義嗎?你覺得江疏影和劉濤有可能喜歡你嗎?你有機會認識她們倆嗎?你們在這裏一本正經地討論她們不喜歡你,好像你們很熟悉的樣子!這也算是一種吹牛逼的形式吧。

  

  

  專欄編者

  大明老師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

  中國社科院博士

  前新東方四六級考研英語名師

  從教十餘載/學員數十萬

  出版英語學習書籍數十本

  【內涵】“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後天”還是“明天之後”

  英語四六級考425分是什麼水平?漲姿勢!!!

  若是金庸筆下的人物都去考研,結果又會如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