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這地方,好喫的賊多。但有一些美食是你在攻略上輕易找不到的,這些店面都藏在小街小巷子的深處,有的門臉賊小,甚至連個招牌都沒有。可能你從來都不會知道,在這樣一個凋零破舊的街邊小店裏,竟然藏着嗷嗷好喫的美味!本週“味道龍江”,約上三五好友,街邊小店接着走起。

朝一中對面不“講究”的麻辣燙,排起隊來沒完。

美食推薦人:嗯好好喫

住在香坊這面,沒事閒溜達總想找點好喫的。這不,這家喫了好些年的川天椒麻辣燙,就在朝一中對面,不講究環境不講究服務,就是靠好喫而出名。

因爲來的晚,沒有白天烏泱泱排隊的場景,不過人還是佔滿了整個屋子。外賣的聲音也是一直在叮鈴鈴的響,足以證明他家有多火爆。

選菜的地方在屋裏,可選性很多,最愛的章魚丸和蟹丸都在,10元錢起做,足夠喫的飽飽的了。

選好的菜都會在湯裏面煮,問了店家這個不是什麼骨湯,忌口的小夥伴可以放心喫。

有什麼忌口的需要提前告訴店家,他好在你的碗裏放入調料。值得一說的是店裏的辣椒油特別辣,要是面生的臉孔,店家都會告知一聲。

和其他麻辣燙不同的是,這裏面的湯汁甚少,頗有點麻辣拌的意思,可能喫到最後湯汁纔會顯露出來。

個人喜歡喫的時候再攪拌一下,讓調料味道更加均勻。尤其是蔬菜類和豆腐泡這種自帶汁水的菜系,喫起來更香。特製的料汁裏面還有不少的肉粒,也算是他家的特色之一。

除了麻辣燙,他家還有自己捅咕的炸串,以前要是零花錢多了,保準來上5元錢的炸串一起來喫。

被騙去的店,卻被隱藏菜單圈了粉。

美食推薦人:咕咚咕嚕咕嘰

一直向朋友推薦家附近的一家麪館,可他總覺得麪條太簡單。直到我說這家可是骨髓拉麪,他纔有了興趣。

這家店在上游街,名字就叫牛骨髓拉麪。朋友從一進門就在菜單上找那碗“骨髓拉麪”,問過老闆後才知道叫這個名字,是因爲湯底是用骨髓熬製的。爲了補償他受傷的小心靈,就給他點了店裏最貴的牛肉麪。

牛肉麪中的牛肉分量超足,每一塊都非常厚實。經過提前滷製,非常有滋味,帶點肥肉筋的那部位最香。用骨髓熬出來的湯飄着一層薄薄的油花,但喝起來一點都不膩人,平時從不喝湯的朋友,都喝了整整一大碗。

油潑面超級大一碗,把熱油滋啦啦的澆在蒜末和辣椒上,香味一下子就躥了出來。點睛之筆是上面的蔬菜,就算喫上一大碗也不會覺得油膩,還很好的增加了口感的層次。麪條是鹼水面,非常的筋道有嚼勁。雖然很大片,但非常薄,把油香和滋味都吸到了面的裏面。

炸醬麪,上來第一口就愛上了它。不像韓式的炸醬麪,這家喫起來全部都是鹹香的味道。攪拌均勻後,一口吃掉,既能喫到雞蛋醬的香,又能喫到黃瓜絲的清甜。

宮保雞丁,他家平時不做炒菜,我們去的晚不是很忙,就磨着老闆娘給我們炒了一道宮保雞丁出來。酸甜辣的味道超級誘人,一定要用勺子喫才最過癮,味道絲毫不輸專門的炒菜館子。

小店很小,位置也偏僻,常來的都是附近回頭客。每碗麪都是手擀現煮,能喫到最好的口感。就連不愛喫麪的小夥伴,也成了他家的鐵粉。

哈工程“校寶”級小喫店,忒難找。

美食推薦人:做夢都想瘦

因爲某種原因被迫停業的老三小喫,陪伴了不少哈工程人4年甚至更久。雖然現在搬到了校外的一曼街,但好味道與超高性價比沒有任何變化,畢業多年的老學姐專程來喫過一頓後,被熟悉的味道感動到眼淚汪汪。

菠蘿咕咾肉。酸甜口的咕咾肉一直是我們的最愛,肉塊用油炸過,火候剛剛好,外酥裏嫩。肉段上淋了一層祕製的酸甜汁,怎麼喫都不覺得膩。每次都喜歡從最下面“掏”出來一塊喫,蘸的汁越多,越有滋味。

鐵板五花肉豆腐。這道菜可一定要趁熱喫,煎豆腐與五花肉的搭配簡直完美。五花肉是標準的五花三層,喫起來一點都不膩,而且非常彈。豆腐也是相當的嫩,喫在嘴裏滑滑的,十分考驗用筷子的功力。

火爆大頭菜。11元的價格非常實惠,味道也是相當正宗。大頭菜非常的嫩,汁水也很足,還能喫到那種微甜的味道。雖然說辣與麻的味道有些重,但越喫越上癮,是我們最先光盤的一道菜。

鐵板土豆片。土豆片的薄厚適中,用油炸過後,雖然外皮酥脆,但還能喫到土豆那種軟糯的口感。用了祕製的辣醬,味道是甜辣口的。最後撒上的芝麻是點睛之筆,非常香。

校外的店面要比學校裏面的寬敞不少,每次一進門總會習慣性的向別桌望望,很容易碰見熟人。臨走時,老闆告訴我們學校裏面的店面也已經重新開業,還在上學的同學們可有口福啦。雖然校內店與校外店的位置都很偏僻,但也不用擔心,來了隨便拉個人問問,都知道!

讓人誤會的小店,有道菜99%的人沒喫過。

美食推薦人:楊裏個楊

殘酷的冬天終於來了,而我追求美食的慾望更加強烈,畢竟需要很多的食物來抵抗寒冷呀。最近發現的一家小店,位於河鼓街,名叫潘記燒茄子。

作爲茄子控是一定要點燒茄子的,但是店家跟我說這個菜可能和我想喫的有些出入,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身爲喫貨的我一定不能錯過。

煎過的茄子、過油炸過的土豆和酸酸的西紅柿,這樣的搭配刷新了我認知裏的燒茄子,從來沒有見過這三種混合炒,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還別說這樣的做法真挺好喫的,莫名有種很和諧的感覺,去了皮的茄子喫起來又香又軟,土豆外酥裏嫩,喫起來特別軟糯,西紅柿炒過後也不那麼酸了,簡直太下飯了。

香辣蝦。朋友是大蝦愛好者,走哪都得點一份蝦嚐嚐,新不新鮮一下就能喫出來,他家這香辣蝦個頭還真不小,噴香噴香的。每一個蝦個頭都挺大,這樣就不會和小夥伴打架啦,剛炸出來的蝦連皮帶肉一起喫,外皮都已經被炸得很酥了,剝完了蝦皮的蝦肉非常大,喫起來特別過癮,還是覺得帶皮一起喫更香,外面裹着的香酥可口,辣椒段也可以喫,酥酥的很香。

嫩燒牛柳的分量也不小,上菜時候店家告訴我們得拌一拌,聽着感覺怎麼像涼菜呢,拌一下還真的發現了驚喜——騰騰熱氣冒了出來,下面竟然藏着日本豆腐,外面被炸了一下,喫起來非常嫩,搞的朋友光挑豆腐喫了。牛肉的片很大,每一塊都特別入味,喫起來一點都不老,反而很嫩很香,他家的菜都不會踩雷。

我進門的時候還誤以爲他家就有兩張桌子呢,往裏面走真是內藏玄機,裏面藏着好幾桌。門口冰櫃上面擺放着各種新鮮的魚,客人就可以根據上面的點菜,很方便。這種小店真的是有大內涵,就像菜一樣越喫越驚喜,我也成了他家的回頭客。

中央大街藏着的餛飩老店,巨型肉夾饃喫到爽。

美食推薦人:tance

中央大街的側街上有兩種店,一種是網紅店,一種是老店。這家位於紅專街的品而思餛飩館,不知承載了多少喫貨的兒時回憶。

燒餅夾肘子,一進門,肉夾饃先來一份, 老闆每天都是新鮮採購製作的所有食材,十幾年如一日,真不錯。這肘子肉是現切下來的,肥肉很少,瘦肉很嫩,真贊。不一會兒“中式漢堡”就上桌了,燒餅外皮酥的起層,裏面夾得肉和菜沉的拿起來都明顯感覺到墜得慌。

鮮肉三鮮餛飩。去的時候快關門了,後廚大哥跑出來商量能不能選一個餡兒,不然怕我們等太久。我們直接就要了煮在一起的兩種餡兒,來這種餐廳喫,就跟回家一樣。

餛飩包得很精緻,裏面的餡料不大卻滿滿的,先喝口湯,再喫口小餛飩,從腳底暖到頭頂。再放一些特別的料,每桌都放着香椿芽,還有白胡椒,在湯裏面放一些很提鮮,吸溜吸溜,喫着暖和和的舒服。

小肚也很牛,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只要你夾起來一塊,馬上能感受到他的分量,定睛一看,滿滿的全是瘦肉和夾雜的松子,做的太好喫了。回家還喫了幾頓,太足料了。

喫飯時正好趕上酥餅出爐,又甜又酥,還有點兒溫乎,一咬開裏面清甜不膩,但卻很過癮,就相當於中式的飯後甜點吧。

愛喝酒的大爺估計經常光顧,這兒的酒還有常溫和熱的之分,就像一個飲水機一樣,挺有意思。

很可愛的一家店,老闆也善談有意思,聽說以前是開大酒店的,雖然現在開這家店,但是言語之間對自己的店充滿着熱愛,所有事情也都是一樣的,只有熱愛才能做得出色,共勉。

道外最能翻檯的老店,都奔着排骨鍋來。

美食推薦人:楊裏個楊

道外區宏偉路有一家“惟一老石寨筋頭巴腦排骨鍋”,早就聽朋友說這家特別好喫,光是聽他說就已經饞的不行,最近終於有機會來這家店飽餐一頓。

我們到的時候是下午3點半,朋友在路上囑咐我定個桌,一進門,真沒有想到,這個點兒還有這麼多人,準備點鍋啦。

他家有三種鍋,排骨鍋、筋頭巴腦鍋,還有拼鍋,分大鍋和小鍋,4個人點了小鍋,搭配兩盤青菜,鍋底還有土豆之類的配菜。

排骨:裏面的排骨已經烀的特別爛糊了,煮一下就能喫,每一塊都不小,喫起來都已經脫骨了,特別入味,非常香。筋頭巴腦:他家的筋頭巴腦可以說非常優秀了,量很多,個頭也足,爛糊到老人和小孩都能喫,這些一定要蘸他家的特製辣醬喫。

特色辣醬:每一桌都會上一份他家的特製辣醬,看起來就特別有食慾,裏面有豐富的調料,真的特別香。每一塊經過了祕製辣醬的洗禮,變得醇香中帶有微辣,喫起來也不會鹹,更加增添了肉的鮮嫩。

芝麻醬:還有芝麻醬的蘸料,朋友最近喫不了辣,就點了這個醬,喫起來沒有祕製辣醬那樣驚豔,不喫辣的小夥伴可以點這個。排骨已經極其爛糊了,蘸完醬配飯喫,我還能再來一碗。

涮菜。就像涮火鍋一樣,都可以一股腦兒倒進去,等待菜熟了也吸飽了湯汁就開造。

牛肉丸:他家菜還分大份小份,實在是貼心了,這樣我們就能多喫幾種啦,真棒!牛肉丸是小份的,量挺多,4個人喫都夠。朋友是平常不怎麼愛喫丸子類的,但是他家的撒尿牛丸實在太香了,朋友喫了好多顆,還一直和我說牛肉丸好喫,她已經被征服了。

我們單點了豆皮和粉條,粉條是東北人的最愛,必點菜品之一,每點一鍋都會搭配一盤白菜和豆芽,這樣不需要點太多菜,會喫不完哦,每種菜都特別入味。

他家真的太爆了,不是飯點兒還這麼多人,我們4個人才花了120塊錢左右,超便宜,想去喫的小夥伴記得提前打電話留位置,一定要蘸辣醬喫,那滋味兒,實在是香。本報記者 李子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