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冬季的第二個節氣,不知不覺中,就這麼悄悄的來了。來得神祕來得靜,但是我們的感官還是察覺得到這細微的變化,感受得到這絲絲縷縷,這沁入皮膚的涼意。

  01

  小雪三候

  虹藏不見:

  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爲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

  天騰地降:

  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

  閉塞而成冬:

  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最重要的一個“重點”

  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

  02

  小雪養陽

  賴牀養陽氣:

  早睡晚起,以養陽氣。晚上在10點前上牀,同時用熱水泡泡腳,並按摩足底湧泉穴,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早上宜6:40以後再起牀。

  戴圍巾戴帽子保護陽氣:

  “頭爲諸陽之會”,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圍圍巾,注意保護陽氣。

  泡腳:

  小雪之後氣溫持續轉涼,又到了泡腳最好的時間,俗話說“腳冷全身寒”,從室外回到溫暖的家,如果能泡一泡腳,不僅可以解除疲勞,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泡腳卻也有“對錯之分”,不正確的泡腳對人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想知道如何正確泡腳嗎,原文吧!

  03

  小雪養腎

  穴位:

  養腎,有一個既有效又簡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每天堅持按揉刺激,能夠調動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用手指按揉,一次按30下,力度以有痠痛感即可。揉按最佳時間在每晚9點。

  飲食:

  飲食要保持清淡,食補宜選擇溫熱、益腎的食物,如羊肉、火鍋等。同時腰果、山藥、芡實、紫米粥、白果、核桃等。

  04

  小雪營養食譜

  排骨湯壯骨骼:

  雞湯抗感冒:

  魚湯健脾開胃:

  豬蹄湯養氣血:

  05

  古人小雪做這些事

  醃製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品嚐餈粑

  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喫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羣衆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喫“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爲“刨湯”。

  06

  節氣詩詞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初寒

  【宋】陸游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薄米全家粥,空牀故物氈。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五代-宋】徐鉉

  徵西府裏日西斜,

  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

  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

  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

  莫將詩句祝蒼華。

  冬十月

  【東漢】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小雪

  【唐代】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節氣裏的故事

  小雪的晚上,萬籟俱寂,新醅(pēi)的“十月白”酒已經燙好,紅泥小火爐上,正烤着小小的餈粑,香氣四溢。一陣風來,把門口的棉簾掀了一個間隙,細雪趁機灑落進來。雪珠打在屋瓦上,如小珠滾過玉盤,聽雪的人,已經有了八分的醉意,還在喝——“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

  小雪,是遊子思鄉的日子。

  本文來源:最美天氣訂閱號國學眼中的世界圖片源自網絡

  主編:潘冬暉 責編兼美編:王倩鈺外聯:盧少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