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位老人120歲誕辰了!他在瀋陽的故事我們永誌不忘!

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

11月23日,

劉少奇同志120歲誕辰

我們深情回顧他的光輝一生

他好比東北青松

他在瀋陽的故事

我們永誌不忘。

(二排左二爲劉秀華同志)

劉少奇同志爲東北地區的革命工作和東北人民的解放事業,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東北的發展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貢獻。

東北這塊黑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同志堅實的足跡和辛勤的汗水。東北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位共和國主席的音容笑貌和諄諄教誨。

爲深切緬懷一代偉人的歷史功勳,瀋陽博物院直屬機構——瀋陽文物古蹟保護研究中心,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舉辦了《劉少奇與東北專題陳列》,生動再現劉少奇同志爲東北地區革命和建設做出的歷史貢獻及其光輝人格和風範情操,希望在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時刻,東北人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砥礪奮進,再創輝煌。

出任中共滿委書記

1929年7月——1930年3月,劉少奇同志出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以其卓有建樹的工作,開創了東北地區革命的新局面,樹立了黨在白區工作的典範,同時爲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長達十四年的抗日鬥爭在思想、理論和軍事等方面準備了先決條件。

1929年6月4日,劉少奇受命於危難,出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在擔任滿洲省委書記的8個多月裏,從思想建設、制度建設到組織建設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滿洲省委由原來“異常脆弱”的狀況,逐步堅強起來,爲領導東北人民的革命鬥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披荊斬棘 墾荒東北

1929年7月14日,劉少奇一身工人打扮,化名趙子琪,同妻子何寶珍一起從上海抵達瀋陽。3天后,他們與滿洲省委接上關係,不久即以海軍司令部某副官的身份爲掩護,定居在當時的工業區78號(即東北講武堂高等軍學研究班學員宿舍),開始了在滿洲省委爲期8個多月的披荊斬棘的墾荒工作。

彼時31歲的他,一身青衫,輕裝簡行,悄悄進入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冷寂的舊皇宮與喧鬧的兵工廠奇妙交融,可黨的地下組織卻因種種原因陷於停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統一思想 明確任務

爲了統一東北黨的幹部和黨員對東北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的認識,明確滿洲省委的任務和工作路線,1929年10月,劉少奇主持制定了《滿洲黨目前政治任務決議案草案》。《決議案》共約12000餘言,分五部分,前四部分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當時國內外特別是東北地區的形勢,後一部分則着重闡述了東北黨的任務和工作路線。這份《決議案》,是劉少奇來到東北3個多月以來省委工作經驗的總結,是這一屆滿洲省委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東北黨的工作走上正軌,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三個月裏,他走了多少地方,見了多少人,已無從細數。只看見小院裏翠綠的大樹漸漸黃葉蕭索,往來接觸的人物,臉上的冰霜漸漸消融。從矛盾叢生,到統一思想,那些赤心如鐵的人,終於看見了希望,知道了革命該向哪裏去。而這份決議案,也成爲一部最珍貴的史籍,這12000字裏,有刀鋒一樣的冷靜剖析,更有雄鷹一樣的高瞻遠矚,它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部實戰指南。

不畏艱辛 領導工運

1929年7月10日,震驚中外的中東路事件爆發。領導中東路工人鬥爭是劉少奇在滿洲省委時期最爲重要的革命實踐之一。在認真貫徹中共中央指示的同時,劉少奇從當時東北的政治形勢、羣衆覺悟和鬥爭實際出發,領導中共滿洲省委理清了“中東路事件”的性質,正確理解了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擁護蘇聯的關係,制定了正確的鬥爭策略。

劉少奇領導的中東路工人鬥爭,是東北工運史乃至中國工運史上的一次壯舉。以劉少奇爲首的中共滿洲省委,在領導失業工人復工運動以及與工業維持會和黨內反對派的鬥爭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這些鬥爭的勝利不僅造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而且爲劉少奇關於白區職工運動正確策略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和理論基礎。

一個剛剛來到東北沒幾天的領導人,如何迅速取信於那些鐵一樣的東北漢子?不但信服,更要跟隨,還要堅持。在工運千頭萬緒的滔滔洪水之中,如何精確地捕捉一條或幾條精準的繮繩,力挽狂瀾,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老一輩黨的領導人,就是有這種奇蹟一般的能力。

樹立白區工作典範

劉少奇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期間,東北地區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士兵運動、學生運動以及各界羣衆的反帝愛國運動,都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開創了東北革命的新局面。同時,劉少奇在滿洲省委的革命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白區鬥爭經驗,爲後來他被全黨確立爲白區正確路線的代表,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實踐基礎。

短短八個月,連東北四季的風光還沒一一領略,他就已經實現了對黨的承諾。他跟工人兄弟切磋工運,幫農民兄弟爭取權益,與東北軍官兵深入交流,認識了一批又一批愛國學生。他一直在各處埋下革命的火種,越是深入他越是瞭解,總有一天,這塊黑土地將成爲這個國家命之所繫。織網,深耕,培育人才,他非但做了,而且勝利了,而且總結了經驗,上升爲理論基礎。時不我待,再快一點,這是一塊多麼肥沃的土壤,它可以繪製出最美好的未來。

紗廠被捕 平冤昭雪

1929年8月,劉少奇因發動奉天紡紗廠工人鬥爭而被捕入獄。獄中,劉少奇機智應敵,法院終因證據不足,將劉少奇取保釋放。劉少奇於9月中旬出獄,繼續領導滿洲省委的革命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江青等人針對1929年紗廠被捕一事,大肆蒐羅和製造劉少奇是“叛徒、內奸、工賊”的僞證,鑄成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徹底爲劉少奇平反昭雪。

世間事,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重擔在肩,再難也舉重若輕,使命召喚,雖千萬人吾往矣。那千鈞一髮之際,管什麼身家性命,怕什麼石破天驚,以身許國,不問榮辱,千秋功過,後人評說。

東北軍中 預置火種

劉少奇出任滿洲省委書記後,省委的軍事工作開始轉入正軌。爲加強對東北軍軍官的鼓動工作,劉少奇重點加強了東北講武堂的兵運工作,逐步形成了較爲正確的兵運工作方針和軍事工作路線。隨着兵運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中共在東北軍中的影響日益擴大,特別是黨的反日宣傳,在東北軍中預置了抗日的火種。九一八事變後,許多東北講武堂的畢業生,成爲抗日戰場的中堅力量。

兵者,國之重器。斯是亂世,列強羣踞於外,軍閥割據於內,東北軍乃是當時國內最有戰力的軍隊。東北講武堂與黃埔軍校齊名,多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身瀋陽的將星帥才紛紛授勳,一代軍魂輝耀千秋。而彼時彼刻,是他和風細雨,與君肝膽相照,互以赤誠相見,遂使人人歸心。

奠定東北抗日基石

劉少奇在滿洲省委時期,不斷發展壯大黨的組織,並注重對黨員幹部的培養和訓練,爲九一八事變後東北的抗日鬥爭,在幹部、羣衆、根據地和武裝力量等方面準備了先決條件,積蓄了有生力量。名震華宇的抗日英雄楊靖宇、趙尚志都曾得到劉少奇的重點培養和親自指導,爲其後來成長爲東北抗聯的傑出將領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白山黑水之間,一段豪傑之氣,迴腸蕩氣之際,猶記當年教誨。東北抗聯註定是這片鐵血江山最雄渾有力的一座豐碑,表彰史冊的功勳背後,絕非血氣之勇,而是當年埋下的愛國情懷。漫漫長夜的促膝長談,遠赴沙場的殷殷囑託,劉少奇與東北抗聯同在,這是東北的氣節所在。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劉少奇在滿洲省委期間,正值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屢遭挫折的時刻,這促使他對於加強共產黨員的自身修養進行深刻的思索和理性探求。在滿洲省委工作的八個半月中,劉少奇尤爲重視加強滿洲黨的建設和黨員的自身修養,並結合滿洲省委的工作實際,對於黨員在進行革命鬥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如何加強自身修養進行了精闢的分析和論述,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對東北黨的工作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革命家的品格和才幹,也給當年東北地區的幹部黨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劉少奇在滿洲省委的革命實踐及其思想理論,爲《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立德立功立言,中國古代大儒之道也;勤力格物致知,共產黨人以實踐出真知。那樣艱苦的環境下,生命都受到威脅,依然我思故我在,依然胸懷整個家國。

制定東北戰略方針

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於東北重要的戰略地位,劉少奇同志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期間,在瀋陽成立了以彭真爲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主持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方針,爲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奪取東北和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肩負重任 挺進東北

1945年,毛澤東爲揭穿蔣介石假和談、真內戰的圖謀,毅然應邀赴重慶談判。在此期間,劉少奇受命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肩負起領導中共中央工作的重任,並將戰略重點放在東北,作出從各地抽調大批幹部和軍隊進入東北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爲便於統一領導和指揮,更好地開展工作和發揮戰鬥力,劉少奇及時地向黨中央建議成立東北黨、政、軍領導機構。根據劉少奇同志的提議,1949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以彭真爲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

運籌帷幄

完成黨在東北的戰略轉變

1945年11月,國民黨軍隊佔領山海關,戰局發生變化。蘇聯迫於壓力轉變態度,要求共產黨的軍隊撤出中長鐵路若干裏外,以便國民黨軍隊順利接收鐵路及沿線城市。在這種情況下,劉少奇及時採取“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方針,指示東北局爭取東北廣大人民的支持,迅速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逐步完成了中共在東北的戰略轉變。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全面開始,至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遼瀋戰役的勝利使解放軍在全國的軍事攻勢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東北全境的解放,爲解放華北和全國在戰略上和物資上都準備了有利條件。

油畫《遼瀋戰役》

習近平在紀念劉少奇同志

誕辰120週年

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