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放大和延伸幸福的方法,我没有学过”

童年缺爱的女孩,长大后会怎么样?

纪录片《奇遇人生》中,26岁的金像奖影后春夏,谈到自己面对亲密关系时,眼里透露恐慌和不安。

她说:“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

春夏出生在云南,自小父母离异,父亲坐牢死在狱中。读书的时候成绩差,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偷窃,早恋时被男友骗,她偷走了钱和手机,被家里的大人关在家里打,跪了一天一夜。在父爱缺失的童年里,她被孤立过、被欺负过、长大之后,她敏感又脆弱。

在原本该好好谈恋爱的年纪,她害怕亲密,不想花精力去维持一段关系,她说,担心自己没能力维持幸福的能力。因为,那些幸福的瞬间怎样被放大和延伸,这个办法,她没学过。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小时候缺爱是一种怎样的经历?”。关注和回答的人都很多,点赞最高的大概有几个:

“会自然而然的习惯和人保持距离,不会索取也不敢给予。”

“恋爱会很没有安全感、多疑、猜忌,很容易把爱我的人推开。”

“自卑、敏感,许多精力用于内耗。”

“羞于表达感情,无法与人真正的亲密靠近。”

从小缺爱的人,敏感又心酸,渴望爱又害怕爱,难以开展一段亲密关系;一旦开展了亲密关系,也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静止脸实验。

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

然后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孩子一开始会持续尝试吸引母亲的注意。最后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母亲理睬开崩溃爆哭。

实验的结论表明,童年时期父母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人格形成之前。0-6岁的孩子会以父母,作为自己的镜像。喜怒哀乐、心理状态都与他们紧密相连。

如果一个人,从小有一对充满爱,能及时回应Ta的感情需求的父母,则Ta的性格会多一些阳光的特质,充满自信和安全感。反之,从小没有得到足够情感需求和安全感,那么终其一生,Ta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弥补这份缺憾。

诚然,每个人的童年经历不尽相同——你可能拥有一对情感冷漠、对你不理不管的父母,或者可能是看似对孩子过度紧张、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的父母;或者是控制欲强,视为孩子为自己的附属品,不能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意愿的父母……

尽管这些类型的父母,没有对你进行身体上的虐待,但是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忽视恰恰是一些父母经常做,自己却意识不到的“心灵虐待”。它无形又是容易被忽视,却会影响你的一生。

东野圭吾曾在《时生》写到:“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不够幸运而已。

我们无法穿越到童年改变过去受过的忽视和伤害,但是认识过去,可以改变在你人格中的负面特质,治愈自己,变成一个可以拥抱幸福的人。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