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议修订《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工作导则》,将现设定的每日开放3-4小时作适当延长,并在周六、周日中午增设一次投放。在垃圾分类和投放上,也应该采用智能化的手段,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建立智能化垃圾投放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手段,为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进行技术上探索。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

为了便于管理,垃圾分类定时定点被写入《条例》中,成为各区推行垃圾分类的做法,但它和人们生活作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成为许多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们遇到的普遍问题——出门太早,垃圾房还没开;加班晚归,垃圾房已经关了…

近期, 市总工会就垃圾分类开展了线上调查,近4000名职工参与调查,数据显示:

认为规定投放时间“合理”的占28%

认为“不合理”“不好说”的分别占45%和27%(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

经常发生晚餐后垃圾无法及时投放情况的占比近50%

不少职工留言表示建议不要规定垃圾投放时间

上海两会期间,

市总工会提交

《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的建议》提案,

为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发声!

市总的声音

1

评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施状况

建议各区、街道(乡镇)政府职能部门,对本辖区内垃圾分类实施近半年的情况进行评估,认真倾听居民呼声,对不同的居住小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不搞“一刀切”。同时,由居民区推进工作小组在征询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对“定时投放”作通俗易懂解释,便于广大职工理解,引导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予以配合。

2

完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

建议修订《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工作导则》,将现设定的每日开放3-4小时作适当延长,并在周六、周日中午增设一次投放。同时,可根据不同居住小区的实际,综合考虑定时定点方案,采取集中与分时错开相结合的办法,既方便职工及时投放垃圾之需,又便于集中管理。

3

推进智能化垃圾投放管理系统建设

本市正在努力打造“智慧城市”,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在垃圾分类和投放上,也应该采用智能化的手段,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建立智能化垃圾投放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手段,为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进行技术上探索。例如:

● 改造智慧型的垃圾桶(箱)刷卡投垃圾;

● 湿垃圾桶(箱)配备破袋并自动回收垃圾袋装置;

● 垃圾桶(箱)附近设监控并将部分功能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范畴等。

本期编辑:于奕柳

让垃圾分类不再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