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中美關係開始破冰。隨着美蘇冷戰程度的越加激烈,中蘇關係的不斷惡化。中美雙方爲了共同抵抗來自蘇聯的威脅,曾有一段關係比較良好的“蜜月期”,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方面曾有意向美國購買,或者共同研發一些先進武器裝備,來提升自己的裝備水平。

衆所周知,中國空軍發展起步晚,基礎差,經費缺等諸多缺點。當時的中國雖然有數目龐大但是性能卻落後的戰鬥機羣。中國空軍的數千架的殲-5、殲-6以及殲-7在應對前蘇聯方面的米格-29以及“逆火”高速轟炸機的威脅,常常顯得力不從心。不能夠較好完成保護中國領空的任務,而中國當時也僅僅只有少量的殲-8Ⅱ戰機能夠稍微匹敵前蘇聯戰機。

所以在這種比較緊要的關頭,中國政府進口一款性能比較優越的戰機便顯得尤爲重要。此時美國生產出來F-16戰機便是中國空軍最心儀的機種之一。美國的F-16是一款單座單發噴氣式多用途的空中優勢戰機。是當時世界上一款比較成功的三代(三代半)戰機機型之一。不僅如此,F-16從參加1981年卡谷地空戰至今,它的身影幾乎出現在歷次的大規模戰爭衝突當中。由此可見F-16戰機的性能是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

當時的美式戰機,除了F-16吸引中國空軍而外,另外一款F-14“熊貓”戰機也是賺足了中國政府的眼球。中國政府也對這款性能優越,能夠搭載AN/AWG-9雷達和AIM-54“不死鳥”遠程導彈的F-14“熊貓”戰機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空軍認爲這款戰機的配置是應對前蘇聯“逆火”轟炸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便是幾十年過去了,這款戰機依舊還是保持較高的關注度,深受各方的喜愛。

說到中國的大型運輸機,許多人首先想到就是中國的運-20。但是在運-20之前,中國政府一直希望向美國購買4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來彌補中國空中運輸力量薄弱的不足,但是受限於經費問題,中國政府購買24架“黑鷹”直升機之後,再也沒有能力再來購買“大力神”了。最後只好是中國民航出錢來購買C-130運輸機的“低配版”,來稍微彌補中國政府的遺憾。

中國政府不僅希望通過購買方式來提升軍備實力,還希望通過與外界合作來研發出新的裝備。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美洲虎”計劃。中國軍方希望藉以自己稍好的坦克基礎作爲資本,與美國展開合作。他們計劃以中國59式爲基礎,採用美國8V-92TA型的相關優點,來研發出一款性能更爲優越的坦克。

但是隨着中美關係惡化,“美洲虎”計劃最終被迫擱淺。但是有失必有得,如果中國政府以購買軍備爲重點的話,中國當前的軍工實力也不會發展的如此迅速,這些未能成行的計劃最終也促進中國軍工的發展。也間接幫助中國研發出了殲-10,殲-20等先進武器裝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