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居民王伯伯

  啊呀,昨天車棚管理員又搓了一宿麻將,讓我一夜沒睡好,現在頭還暈呢。

  小區居民林阿姨

  是呀,這兩個車管員真是太不像話了,在車庫喫飯、睡覺,現在還搓起麻將了,真想把他們辭退了。

  2016年之前的田林十二村,小區裏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原來,田林十二村內的兩個非機動車停車棚聘請了看車人,但看車人把這裏當成了家,在裏面做飯、睡覺,甚至組織麻將檔。辭了管理人員吧,非機動車常被盜;繼續聘用吧,吵鬧聲不絕於耳,還有安全隱患。這兩個終日吵嚷的看車人到底要不要?這曾經一度是困擾十二村居民的煩心事。

  然而,這一讓人糾結的困境從去年開始,有了本質性的改變。

  智慧社區項目啓動了

  2017年下半年,田林街道啓動智慧社區項目,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智慧社區聯合指揮中心,今年初在10個小區推廣智慧社區應用。項目主要功能是推進基層黨建、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以“基於人,佈置傳感器;圍繞事,再造工作流”爲建設理念,廣泛佈局和延伸黨組織工作觸角,擴展社情民意和數據信息傳遞渠道,優化黨組織統籌協調資源、閉環協同處置等機制,全流程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田林街道智慧社區指揮中心

  這個以大數據爲核心和驅動的“智腦”在田林十二村試點至今,不僅實現“零發案”,羣租監管、孤老照料、非機動車管理等一系列以往“頑症”都得到有效改善。特別是那兩個非機動車棚,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實現了精準的無人管理。

  社區“智腦”不僅能高效、智能地進行前端感知,精準發現苗頭,也能啓動全流程跟蹤,督促問題解決。今年以來,“智腦”覆蓋的徐彙區田林街道,“羣租”投訴量同比下降76%,街道報警類“110”萬人出警數同比下降27.2%,完成智能設施佈局的小區均建成無羣租、無違建小區。

  田林十二村非機動車停車棚通過安裝門禁系統,實行了無人管理

  社區“智腦”目前已在社區內佈設了10大類、近2000個神經元傳感器,包括人臉識別、智能監控、電子嗅探等智能化、觸角式感知設施,全方位覆蓋社區各類空間;相關職能部門的黨建、綜治、網格、民政等26個數據庫在這個平臺上實現數據的充分交互,實現“事件自動發現、信息實時推送、線下即時處置、過程全程監管”的閉環管理模式;街道平臺和居民區平臺做好聯動推進。

  對於居民區的日常管理,“智腦”開發出疑似羣租、高齡獨居老人服務、特殊管控人員異常出入等17種應用場景與解決方案。線上平臺整合、數據融合,線下責任到人、快速響應。線下的事務再繁雜,也有線上的數據庫進行梳理、歸類、分析、研判,解決了居民區“人手少”的問題。

  依託平臺,街道黨工委以可視化、可量化的方式來分析、把握下屬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形態和動態變化,擴展社情民意和數據信息傳遞渠道,優化黨組織統籌協調資源,及時跟進黨組織管理具體舉措,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

  田林十二村智慧消防栓

  在街道智慧社區聯合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有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人體仿生“大腦”,耳、鼻、眼睛分別代表了傾聽羣衆呼聲、主動嗅取問題和主動發現問題,耳朵融合了12345、信訪、司法等平臺數據,鼻子彙總街面網格監督、居民區網格工作站、志願匯、微上報等,眼睛能“看到”智能感知、設備維護等平臺。各類平臺數據的匯合和智能研判,打破了行政壁壘的藩籬,更好地實現了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的跨領域、跨區域、跨層級力量互通,也爲街道黨工委全景式掌握轄區情況提供信息支撐,使得黨組織的分析、研判、決策更有生命力,並實現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進行有效管理,綜合解決問題達到“1+1>2”的效果。

  智慧社區平臺

  今年田林街道的大調研彙總了4442條,這些問題經徐彙區“調研雲”信息平臺和街道的智慧社區平臺實現“無縫”銜接,智慧平臺對問題性質、解決進度作了分析梳理,特別是通過對關鍵詞的判定,自動形成“重點問題清單”。“這樣我們在資金、人員力量的部署上有了側重點,精準分析,重點解決問題。”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棟樑說,過去居民投訴反映問題與街道主動發現問題的比例約爲7:1,現在有智慧社區的聰明“大腦”助力,主動發現和解決的問題量已遠遠大於被動投訴的量。

  小區保安在看實時監控

  智慧小區的建設較好地解決了居民區 “資源空”的問題。在田林十二村的智慧小區系統剛剛裝好時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62號102室的老奶奶每次一燒水,樓道里就會響起刺耳的警報聲,物業人員幾次到樓道內檢查都沒有發現原因,但警報聲還是每天照常響起,嚴重影響了樓道居民的生活。於是,十二村居委聯繫了智慧小區設施的施工方,到102室上門檢查。經過仔細排查,發現是這家人家衛生間的電線老化、裸露,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發現情況後,小區物業立即採取了應急措施,並聯系老人的子女對電線進行徹底更換。更換後,樓道里的電弧警報聲就再也沒有響過。兩位老人爲此特地到居委表示感謝:“我們都八十多歲了,要是沒有這個智慧小區,說不定哪天就闖大禍了!”

  智慧社區平臺基層黨建版塊顯示的黨組織和黨員分佈情況

  智慧社區建設充分體現了“龍頭—戰鬥堡壘—旗幟”的三級聯動引領作用,街道黨工委履行直接責任,居民區黨組織履行具體責任,居民區共建單位和社區自治力量履行志願義務,通過大數據庫,實現三級信息互聯互通。一旦居民區發生如火警等緊急事件,智能系統即會第一時間發現、響應,及時施行預案,自動發送處置短信至三級責任人手機,一鍵推送,一呼百應。多種需求場景對應多方黨建資源,將駐區單位的黨建力量通過組織紐帶連接起來、通過數據研判發揮出來。

  材料來源:新華社、央廣網、文匯報、新民晚報、田林街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