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文章有语音哦~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美国通用核心阅读标准(幼儿园-5年级)的分级评估,可以下载来看看~

  这学期开学第一天,老师就跟我们说,接下来每个月都要给孩子们的英文文学能力做测评,根据不同结果,匹配相应等级的教材,阶梯式地提高孩子们的学科综合素养能力。这也让我感受到美国IB教育体系里,对语言学习非常专业的精细化量表。

  以及在某种程度上,英文系统化(听说读写)的学习比中文汉语的学习提前了很多:

  三岁的孩子就开始进行基本的英文听说读写学习了;

  到了五岁之后,就进阶到非常高频、大量的阅读写作练习;

  等到了八岁,孩子们已经可以过渡到自主阅读(Literature Circle)阶段。

  从上周开始,Joshua每天从学校里拿回来的分级阅读小册子是这样子的。嗯,都是Joshua自己读给我听,我只是在他不懂、或者读错的地方提出来提醒他。书是当天拿第二天换,孩子们可以选择3~5本,甚至还可以要求更高等级的。

  △ 这个是上周的分级书目,其实品类已经很丰富了,不会仅仅只是“分级册”

  学校的整个测评系统是基于 RAZ-KIDS 的英语分级体系。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从学校的数据来看,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高低,与母语是否是英文,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

  △ 这个是RAZ-KIDS的分级标准

  老师分享说,即便是美国教育部的数据,同步在美国家庭生活的孩子,4岁孩子的口语词汇量积累,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说,即便是英文母语国家,如果仅仅通过日常生活来提高孩子的词汇量,也是很有限度的。

  在这个过程中,跟着每月英文能力做测评,做追踪和反馈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因为阅读是孩子学习词汇、文学和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匹配了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成长路径,更有利于孩子们合理组队、共同学习。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如果希望孩子在英语学习上达到独立阅读的水平,我们可以怎么一步步地做起来,这个过程起码需要花上3~4年的时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

  01

  先积累8000个左右的阅读词汇量

  分级阅读对于4~8岁之间的孩子学习英语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它的体系规划,对低龄孩子的学习资料进行了更精确、细致的要求。

  像RAZ-KIDS的说明里,它最终希望孩子们可以掌握的词汇量400-900单词/本。幼儿园阶段的词汇量是180单词/本,一共45本小册子,所以累积起来也跟最低的自主阅读词汇量是一样的数字,8000+的词汇量。

  对词汇量的学习是分梯度进行的,在Preschool(相当于国内幼儿园的小、中班)阶段,主要以听力、口语词汇量为主,500~1100的数量即可。

  到了幼儿园大班,也就是5岁后,词汇量会急剧增加,听力/口语词汇从2000~5000,阅读词汇从0~2000,写作词汇量已经要开始积累,从50~150个字数不等,孩子们也需要练习写作了。比如这个是Joshua前段时间的功课:

  △ Joshua前段时间的作业,通过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02

  别离开英文学习的使用场景

  要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围绕背诵和抄写吗?并非如此。

  在学习的过程,老师很注重孩子的阅读体验、以及场景使用的方式。像Joshua开学到现在三个月了,我们所感受到的很多课程都很有趣。

  Joshua 就说他会和不同的小伙伴组队阅读,可以是同等级的孩子组队阅读,不同等级的孩子组队阅读,甚至是二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来和幼儿园的孩子们组队阅读,这也让阅读成为孩子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进行起来更有意思。

  除此之外,每个月,还有家长和孩子们的共读会,家长需要到学校里,跟孩子们一起组队,共同阅读一个小时,这就是我跑到孩子幼儿园和他们共读的场面了。

  还有全班同学合著的班级之书,现在已经出到第五本了。每个孩子只需要负责一页,但是要用一样的描述句式描述不同的内容,并且匹配相应的图片,让整个阅读的参与感非常丰富。

  △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设计封面,这个是Joshua的内页和封面

  比方说约定一个句式,其他内容由孩子们自创。然后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词汇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发音的准确性,还包括如何理解和运用,也同样是词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3

  重视口语听力词汇

  美国教育部的数据统计,缺少足够口语听力词汇的孩子,在7岁之前需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弥补这个差距。

  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在计算词汇量的时候,会细化到阅读词汇、听力/口语词汇和写作词汇,这些都是明确的词汇学习规范。

  我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大量接触各种演讲活动。而在这几年里我也很习惯和孩子做的方式,是跟孩子一起做“口述书”(Oral Book Talks)。这是一种很好地帮助孩子提升口语听力词汇的方法。

  口述书很合适低幼孩子。书随手可见,也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引导孩子从平时被动地看和听书,到逐渐主动输出的过程,这也是同时帮助他们提高书写和表达能力。

  做好这个口述书,主要是引导孩子从这几个维度去描述自己所阅读过的书籍:

  1.标题+作者+综述

  主要就是围绕四大核心要素:

  

  这本书的主角是谁?

  它在做什么呢?

  遇到了什么事情?

  结果如何?

  

  2.推荐理由:为什么你选择这本书,你会推荐它吗?

  其实就是鼓励孩子表达对这本书的看法(Opinion),我会很简单地向孩子提问这几个问题:

  

  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本书?

  你喜欢这本书吗?

  你会向你的小朋友们推荐它吗?

  为什么呢?

  

  3.分享三件书里的故事。

  告诉别人三件和书有关,但别人可能并不知道的主题。

  如果发现孩子在这个环节卡壳的话,可以向孩子进行提问,比如“为什么选这本书?”“给我们讲个书里面的笑话吧”,这些都是很舒服的提问方式。

  向孩子提问的过程其实也是在给孩子提供线索,鼓励孩子做口述书的时候有方向,知道如何进行下去。

  04

  关注孩子阅读时的情绪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如此。我看到幼儿园里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爱上阅读,真的是百般技艺都使出来了。

  比如有老师就用自创的手指舞蹈,配合书本的韵律感;

  或者是情景剧,老师自己搭了一个舞台,把绘本里的故事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

  还会在图书馆里,孩子们一起和图书馆长阅读,有时兴致来了,老师就用旁边的吉他,把现场变成了小型的音乐朗读会,把书里面的句子用吉他唱起来,也让孩子们捧腹大笑。

  学校为了鼓励孩子持续阅读,还会有一些阅读成就表,比如孩子们可以在学校组织的定期读书会,让孩子写上自己读过的书,拍下来,给爸爸妈妈收藏。

  有些班级还有一个阅读墙,墙上都是记录着每一个孩子分享过的书,来鼓励孩子能够持续地保持阅读。

  所以我家孩子现在读书一定会去看书内衬页,因为书的内衬页很多时候会写着这本书最开始是由哪个小朋友借阅过的,他们会一直数起来,原来这本书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姐姐最早读的。这个人性化的链接,也是帮助孩子对书产生更大的亲近感。

  我一直都很欣赏美国阅读指南的精细化和分级化。很多时候跟踪测评和分级,并不是要去给孩子们做竞争和排名,而是匹配更合适的教学方式。

  所以在美国的阅读学习中,针对词汇量和语言能力,会如此细致地分类到每个孩子,每年,每周,每天需要掌握的词汇量是多少,以及如何积累词汇量的方式更好。

  我之前下载过大家可以直接下载下来看看,在公号对话框里回复关键词“美国阅读评估”,可以获得这份PDF的表格。

  虽然是英文的指南,但是我觉得这些方法对于国内的孩子来说同样适用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适合孩子的学习节奏,帮助孩子完成在独立阅读之前的词汇量的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学习路径便是阅读,这里是不分中文或英文,而是作为一项基础的学习能力。

  而在培养孩子早期英文阅读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应该是规划和指导性。越有规划的阅读路径,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提升阅读能力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了解孩子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进阶的大概阶段,并且把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15分钟,重视观察孩子对文字、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是让孩子更好地过渡到自主阅读,提高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我们都要做起来啊。

  延伸阅读:阅读能力

  ·5年摸索,我终于找到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法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3个核心技巧不能不知道

  ·讲故事可以提升宝宝逻辑力?里面的学问也不少

  萌芽的话

  昨天的文章《俩娃互掐,吵架不停,这是二胎人生难解的命题》大家说是“骗二胎系列”,哈不能我一个人掉坑嘛,我也真的很喜欢我家两个孩子嘛。

  比如昨天晚上哄睡他们,他们就在不停地学小猪拱被单,说今晚睡觉的方式是“小猪式”,真的是两只小猪在床上拱来拱去,让我和婆婆两个人在风中凌乱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留言里也有收到粉丝朋友们,询问怎么样面对二胎这件事情,其实我也写过一系列二胎的文章,大家也都可以看看。

  · 有方法:我们不是来催生,只是告诉你真相:二胎要生隔几年好?

  · 有经验:我靠这两个方法,解决了孩子们“相爱相杀”的问题

  · 也有感悟:养过娃才明白的真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感兴趣的大家也可以集中看看,希望对大家都有帮助哦~

  ◆ ◆ ◆ ◆ ◆

  做了一个新的设置星标的指引,方便大家更快地找到我,看到自己需要的文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顺便设置下啦,比心~

  我们明天见吧~

  优陪会员计划

  如果你希望系统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亲子早教启蒙方法,可以购买萌芽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适合0-6岁宝宝家庭的「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扫码即可免费试听。

  △ 扫码即可进入试听和购买通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