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是中国三七之乡,得此美誉,源于文山拥有三七这一神奇的生物,源于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如今,三七产业已成为文山州最大的支柱产业,同时在全省生物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位置。今天的《三七故事》,我们追根溯源,从文山的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讲起,用几个与三七有关联的人物和故事告诉你,文山是最适合三七生长的地方,而三七对于文山而言,就是天赐神草。

文山具有生物资源生长良好的自然条件,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117种国家级珍稀树种和数百种野生药物,是云南药用植物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同样神奇的植物一一名贵中药三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不可复制的土壤优势使文山成为种植三七最好的地方,而文山出产的三七也是最道地的,文山三七作为三七品牌早已蜚声中外。

他叫侬仕荣,两年前,来到砚山县土锅寨,租下这片土地种植三七,依仕荣说,选好土地是种好三七的基础。

七农 依仕荣:“种植三七,其一就是选择土地,其二是选择坡地。我们文山州有两种土质,一种是红土,一种是黑土,种三七是最好的。”

侬仕荣告诉我们,文山的红土和黑土有机成分丰富,都含沙质,黏性不大,这样的土壤利于三七的生长,根系比较发达,病虫害也相对较少,方便管理。

七农 侬仕荣:“作为一个农民来讲,土地就是我们的命,就是我们的根。”

侬仕荣家世代都是农民,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祖辈父辈都以种植传统作物为生,侬仕荣从2012年起开始种植三七,他觉得种植三七能给他带来更大的财富,远远高于玉米、黄豆、辣椒等传统农业。

七农 侬仕荣:“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说文山三七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比如说心脑血管、心肌梗寒、心脏缺血缺氧。三七的根、果、茎、叶、花都是药,都是宝。”

三七是三年一熟的生物,从播种到收获,种植过程繁杂,技术要求高,同时还要承担市场风云变幻的风险。但是依仕荣认为,三七是上苍赐给文山的宝贝,而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最适合种三七,作为农民不利用这些优势实在可惜。

七农 依仕荣:“文山是三七生长最适宜的地方,我一定要把文山三七种好,利用文山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种出最好的文山三七。”

2012年,三七价格暴涨,在利益的驱动下,三七种植面积飞速扩大,除了文山州,很多人把三七种到了红河、玉溪,甚至贵州、四川。他叫龙飞,土生士长的麻栗坡县人,在外工作多年的他,再一次回到家乡,与家人一起连片种下这几十亩三七,他告诉我们,种三七不同于种庄稼,种过三七的土地不能紧接着再种三七,必须轮作其他作物,所以想要在州内找到这种大面积连片种植三七的土地越来越难。

麻栗坡七农 龙飞:“因为三七有细菌真菌各种污染,导致三七不能连续轮作,现在(适合)文山三七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从以前的300多万亩种植,缩小到现在不足40万的种植。”

种植三七的人越来越多,适合种植三七的土地越来越少,很多人选择了到州外去种三七,但是龙飞没有,因为他坚信任何地方种出的三七都不可能有在文山州种出的好。

麻栗坡七农 龙飞:“现在外面有很多地方在种植三七,我为什么回来我的家乡种植三七,因为文山的土壤士质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三七的生长,也是最适合种植三七的,然后种植出来的三七才是最好最地道的文山三七。”

很多人不理解,同样的是三七,为什么文山三七才是最好的,其他地方种出的三七就不如它?文山州地理位置北纬23.5°,东经103°,北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风景优美,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产,文山三七之所以成为人无我有的独特生物资源,与文山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三七研究院研究员 杨建忠:“三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我们州一般在这个期间,基本上从种植下去它的温度都能保持。我们州冬无严寒,(三七棚内) 平均温度都在10°以上,有利于它苷物质的积累,然后在夏季,大气温度在30°以上,因为我们种植的区城,海拔相对比较高,所以棚内的温度是在25——30°这个区间,有利于三七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三七有效药用成份的积累。”

文山三七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只适合生长在海拔1200- -2000 米左右的区域,地域性很强,生长环境要求很高,是属于文山这块土地上世界独占性的资源优势。

三七研究院研究员 杨建忠:“三七主要是以皂苷为主要的药用部分,那么在我们州的光、温、水、气方面,都比较有利益三七皂苷含量的积累,所以我们生长出来的三七是最地道的,它的质量是最好的。”

文山大地,有数以万计的七农,每一个七农都是值得人们敬重的,他们种植的不仅仅是文山三七,他们种植的更是文山的地域名片。周枫凌出身于三七世家,祖辈世代种植三七,从小与三七结缘,1995年以全县第三的成绩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外企工作。

周枫凌:“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能力和本领,然后自身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回来为家乡服务。”

周枫凌没有因为高薪的工作而放弃对三七的追寻,也没有因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忘记自己的初心。经过几年的打拼和积累,他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开始他的三七种植之路。

周枫凌:“作为一个文山人,我们拥有那么好的土地,那么好的自然条件,又是特别适宜人间瑰宝三七生长的地方,我回来就是想把我们文山三七种得更好。”

传统的三七种植必须搭建三七棚,进行棚内种植。周枫凌是一个很有想法和胆识的人,他种三七的方式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跟着周枫凌的脚步,我们一路往山上走,来到他的三七基地,他的三七种在有树林掩映下的山坡上,他告诉我们这叫林下野生种植。

周枫凌:“文山这边独特的一个是气候条件、一个是海拔条件,特别还有土壤结构,特别是土壤里面的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我们做林下种植,主要是还原三七的自然属性,通过这种自然选择和淘汰,培养出抗病性更强的三七。”

周枫凌的林下种植选择的是纯天然的林下小坡地,还原三七生长的自然环境,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人工干预,利用自然淘汰法则,发挥三七最原始的基因优势,培育出品质最好的三七。可以说周枫凌在种三七这件事上是想把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挥到极致。

周枫凌:“我们选择林下种植,是追求更加环保更加安全更加原生态,作为对我们身体保驾护航的产品,我们想要三七逐渐回到它最原始的状态。”

常规种植三七的产量是每亩150——200 公斤,周枫凌野生种植三七的产量比较低,一亩不会超过70公斤。

周枫凌:“当然这样种出来的三七它产量会低一些,但它的品质、药效相对人工种植的肯定是要高,质量肯定是要好一些。”

追求的是品质,做的是良心。数百年来,七农们就是以如此敬畏的姿态呵护着三七的生长,培育着这株天地神草。

周枫凌:“如果说每个地方种出来的三七都可以很好,那么三七已经400多年的历史,肯定就在全国各地推开了,所以尽管经过了几百年,三七的!主要种植还是集中在文山这一带,文山种出来的三七才确实是最好的三七,药效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热爱这片土地,懂得利用这片土地的人们依然在辛勤的劳作,他们依托三七这株天赐神草,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断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神话。

本台:田维文杨元声李俊 麻栗坡台:余建刚 李艳萍

编辑:刘虹 张海蓝

制作:陆军 冯明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